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請以親身經驗談談,作爲佛弟子現實生活中應如何以佛法之本懷善巧方便行持善法?

  問:請以親身經驗談談,作爲佛弟子現實生活中應如何以佛法之本懷善巧方便行持善法?

  

  答:大圓滿無上竅訣法的殊勝之處在于不舍離任何外境,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國王不舍棄王位而成就的公案,因此切勿將修行與日常工作、生活對立,否則自心會産生諸多煩惱與障礙。其實修法與生活原本一如,若將修法(調伏自心)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則不僅出世間功德增上,世間也會越來越圓融,人品賢善,人見人歡喜。

  何謂修行?充滿智慧和慈悲的生活就是修行。何謂凡夫?愚癡、自私地生活就是凡夫。以智慧面對生活,看得破、放得下、隨緣自在就是修行。執著于生活的是非得失,就是凡夫。因此,生活本身無有好壞之別,全在一念之間。

  座下修行方法:以時時護持正念爲要。嘗試列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作、上下班路上、吃飯、做家務、陪同家人或親友等等,觀察、反省每一過程中自己的劣習或者過失,然後製定具體針對每一種習氣的對治方法或身處某種外境時的修行方式,並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調整。例如,除了有限的座上修行時間外,上班的路上或獨處時可以見縫插針,發心後以金剛誦持誦心咒;工作中或與人交往時可以觀如夢如幻、業之因果、叁界是苦;吃飯時可以對治自己的貪心等等。

  末法時代,作爲佛弟子應該方便善巧地面對現實生活,在不信仰佛教者前流露過多表面行爲,會造成諸多不必要的煩惱和障礙。比如在單位手持念珠念誦佛號,或者在家人不理解、甚至反對的情況下安置佛堂等等,可能招致自他無謂之煩惱,形成修行之障礙,並有致人謗法之虞。

   然而尚需了知,所謂積習難改,無始以來我們所造的業力煩惱沈重,成就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要對治如此沈重的習氣,一方面要通過聞思修樹立正知正見,另一方面要做好打持久戰的精神准備,培養堅忍的意志力,不要因前路險阻而畏懼不前,或坐等未來因緣具足。因爲修法之善緣稍縱即逝,無常隨時可能呈現,故應積極主動地把握當下精進修法,腳踏實地逐步趣入解脫。例如,初次對治煩惱習氣的時候可能不會一步到位,但是在業力現前時,哪怕內心僅僅掙紮了一下,沒有立刻被習氣所牽製,也是小小的勝利,起碼說明已經産生了與習氣抗衡的力量,而非懵懂無知地隨業力漂泊。在此基礎上,再不斷以正念對治習氣、調伏自心。當自心正念的力量超勝沈重的業力,徹底擊敗習氣時,就是真正的勝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