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性

  佛性

  

  2002年 尊貴的薩迦崔津法王

  

  新加坡佛學講座

  

  地點:新加坡西藏中心

  

  中文版English edition今天,我首先向與會大衆致上誠摯的歡迎之意,還有主辦的「西藏中心」,謝謝您們的安排與邀請,使我今晚能來此與各位分享佛陀的法教。

  

  衆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類有著許許多多的欲求,然而無論是哪一人種、持何種哲學、與信仰何種宗教的人,都有一個共通的期望,那就是每個人都希望離開痛苦與獲得快樂。不但人類如此,即使是低等動物如昆蟲等,也都有這樣一個共通的願望,他們都不喜歡痛苦,也都希望能由痛苦中解脫;個體生命如此,國家也一樣,它致力于各項發展,目的也是希望人民得到快樂。因此,總歸的說,這世間運作的總原理便是「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的方法有兩大類,一是外在物質的追求,另一是精神生命的提升。當知,我們無論多麼致力于外在物質的追求,都無法帶來心中真正的喜樂,甚至還會讓自己變得更爲悲慘痛苦。獲得喜樂的唯一方法是內在精神生命的提升轉化。職是之故,在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當是努力地提升內在的精神生命,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真正永恒的喜樂和安詳;否則即使我們每個人都想要獲得快樂,到頭來卻終無一人能得到喜樂。以下就是要介紹偉大上師的教導,教導我們如何提升內在精神生命,以獲取真正喜樂之道。

  

  我們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他已獲得一切斷證之功德,他超越所有相、根除各種過患和障礙,而證得最圓滿究竟的果位,並爲了所有衆生成就諸多佛行事業。在他這些身、語、意的諸佛行事業中,最重要者首推語的事業。他經由言教而大轉*輪,將自己證得的自內證智慧傳授給所有衆生,以期所有衆生能如他一樣永離苦痛而獲證究竟佛果。

  

  佛陀教導我們最精要的法門就是認識心的本性,其實我們的心從無始以來本自清淨從未染汙,如果我們能如此地了知心的本質,當下我們就可以從輪回的痛苦中解脫而成證佛果。然而,我們的本性因受到無明幻相所蒙蔽,被輪回業報所控製,不能了知心的本性,故永遠在痛苦中而不得解脫。不過,雖然我們的心受到如是的障蔽,但是心的本性卻始終是清淨的,無明只是偶然且是暫時的,最後無明的障蔽終必去除盡淨,而回歸到心的本然明淨。

  

  許多經典都說「所有衆生皆有佛性」,而「心的本性」就是指每個人本自具足的「佛性」。我們應當努力地從痛苦和障蔽中解脫,以讓「佛性」再度彰顯,而達到如佛陀般的大解脫大證悟;這樣作爲不僅是我們個人生命的一大成就,也是利益衆生最好的方法,是同時圓滿人我兩利的最佳途徑。然而此刻我們還看不到這個「佛性」,我們「心的本性」還完全被障蔽住;我們也因爲這樣的障蔽,造了甚多的過患和承受無窮的痛苦,這些問題的根源都是由于我們看不見根本的佛性明光所致。

  

  我們無法認清及實踐本有的「心之本性」,但對于不實在的「自我」卻毫無懷疑地加以執著,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無明,也是生命中最大的錯誤。要是我們能用心尋找檢視,我們將會發現其實根本沒有一個稱爲「自我」的東西。我們可以試著尋找自身內部器官、身體的外部、與身體內外之間;您會發現身體的每一部位,都找不到組成自我的分子,更找不到稱爲自我的實體;然而我們卻仍毫不懷疑地一直執著自我,而且當我們變成那樣的時候,仍不知道回頭去認知那個心之本性明光,只知道一味地執著于虛擬的自我,這真是天大的吊詭。當你一旦産生「自我」之後,接著就會有「他人」的出現,因爲自我和他人本來就是互相依存的,正如左邊和右邊的關系一樣,當右邊存在左邊也就因之而存在。所以自我和他人是同時産生的,之後便會産生欲望執著等等;于是開始執著屬于自己的東西,如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親戚朋友等,而且因爲利益的沖突,跟著會對他人産生敵意瞋恨等等…。由此可知,不清淨的根本叁毒是根源于自我執著,自我執著又根源于不了解自性明光所致。可見不了解自性明光是所有問題的起點,自我執著則是一切染汙的根本所在,有了自我就産生我所,由人我對立而産生怨恨他人,接著就在人我利害中頭出頭沒,人生的痛苦于焉産生。

  

  樹木的根如果有毒,那長在樹上的花、葉、果實等,也會跟著有毒。同理,心如果由叁毒所主宰,那由之而起的任何行爲也都將是染汙的惡業,這些惡業將會爲此生和來生創造出更多的痛苦。歸結地說,心的染汙是罪魁禍首,由心而逐一向外展開,語言與身體行爲都根于心;若心染汙了,我們的行動就如同在播下染汙的種籽,最後這些種子都會結成染汙的果實我們由無始至今日,便是這樣循環不已的進行著,一世接著一世在染汙的體系中永無出頭的一天。

  

  法教告訴我們「心續是不間斷的」;我們的肉體在一期壽命結束後會變換樣貌,但心續卻持續不間斷,從無始以來,心並無所謂開始或結束,只是這當中深受過去業力的控製,而難于跳脫原來的生活思維模式,故陷于自我之執著中而不自知,同時也因執著和瞋恨之故,隨著時光之延續而累積愈來愈多的業力,也就讓自己更難于解脫。

  

  我們與其它生命最大不同是,我們生而爲人身,我們具足修行的很好條件,我們不應該虛度此生,今生必須設法由幻相障蔽中覺醒過來。如果我們仍舊生活于無明障蔽中,那在未來世必依然還在輪回,也仍然陷在痛苦的深淵中。我們今生一定要利用此千載難逢之人身,把握這個法教的精華,徹底地用功以期脫離輪回,走入圓滿證悟中,而永遠與苦痛說再見。

  

  所以,今天最緊要的是如何脫離無明障蔽,也許這樣作不見得能馬上改變現況,但卻可根除未來痛苦之因。一顆已經將近成熟的農作物,不管現在長得好不好,我們都不能作太多的改變,但是如果在生長的初期,我們的努力將會大大改變它的結果,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過去已成形的苦痛雖然不能改變,但未來尚未定型的部份我們仍有很大的揮灑空間。我們現今所受的痛苦是屬于結果階段,例如我們的色相不論長得如何都已確定了,這部份我們不能改,但是未來的發展則操之在我。如果我們真想要從痛苦深淵中徹底解脫,那就必須消除造成痛苦的因,而造成我們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叁毒;要是我們能夠脫離叁毒的障蔽,那各種的苦痛便會自然煙消雲散,所以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去除叁毒。

  

  不要說去除叁毒甚難,就連認清障蔽染汙都不容易;甚至要革除我們此生的惡習都是艱難的,更何況是無始以來就已經存在的染汙呢?

  

  我們想想看要我們生起貪念很容易,要生起瞋恨很簡單,要生起驕傲和嫉妒也輕而易舉,染汙的生起是很容易的,只要極小的因就可以很輕易地生起染汙,但是要生起心性的功德卻非常困難,例如慈悲和愛、虔誠與信心等等,雖然生起這些功德並非易事,但是我們仍須努力,以下提供一些去除染汙與生起功德之法。

  

  去除染汙之道,有「共法」與「不共法」兩種,先說「共法」:我們必須了解沒有人喜歡痛苦,人人都希望由痛苦中解脫,而徹底解脫痛苦之道就是去除痛苦之因,也就是根除叁毒染汙。染汙是我們此生最大的敵人,我們應該與之奮戰到底,直到徹底擊敗染汙爲止。我們真正的敵人不在外頭,因爲外在敵人並不能把我們送入惡道、地獄,而染汙卻可輕而易舉地將我們推入無邊痛苦的地獄中,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真正的敵人是染汙。

  

  以上提供淨除染汙的要領是明白因與果,認清什麼導致我們痛苦?當我們看清這些之後,就不易起執著,就有可能去除痛苦之因。好比我們現在被某種疾病所苦,我們首先必須找出致病之因並加以戒除,否則即使眼前的病治好了,很快地又會再度複發。同理,假如我們真的希望由痛苦中徹底解脫,那必須找到真正痛苦之因,然後徹底的拔除病因,這樣才有可能獲得真正永恒的快樂,而造成我們痛苦的病因就是染汙,我們當認清、減少、並戒除之。

  

  去除染汙的「不共法」,對我們一般人來說便較爲不容易,它是從智慧下手,當無明染汙生起之際,我們與其隨它流轉──就是說當染汙生起時,你會想更多的這些、那些,並且將之付諸行動,于是跟隨著這些染汙的念頭起舞,這樣我們就創造出更多的惡因惡果來。與其這樣,不如將我們的心思轉個方向,看住這些無明染汙由何而起,例如當我們對某人生氣憤怒時,我們會認爲一切都是那個人的錯,而且會愈想愈生氣,愈想愈糟糕,最後這個怒氣會愈來愈大而導致你采取一些行動。所以與其跟隨這些念頭走,不如回頭試著檢視這個忿怒由何而來?它是由身體的那一部位生起的?由何處開始?它安住在那裏?它的本質是什麼?

  

  當你如此地去察看或檢視這個忿怒時,你將找不到任何具體真實被稱爲是忿怒的東西,你也無法掌握與保有它;你不能形容忿怒像什麼,或說它是某個形狀、顔色、存在某個地方,或在身體內的某一部位等等,最後你會頓然發現原來忿怒了不可得。所以面對忿怒之道,與其跟隨忿怒而轉,然後去傷害他人與自己,倒不如用這個方法來檢視忿怒本身,最後忿怒便會自然無疾而終,而回到心清靜澄明的狀態;這是透過智慧以滌除染汙的方法。

  

  以上是透過共與不共的方法以去除染汙,而前提則是必須把無明染汙當成過失,認爲它是此生最大的敵人,是我們今生一定要去除的禍水,是生命中應該徹底趕盡殺絕的東西;還有我們也應該試著發展心性的功德──愛與慈悲。因爲不只是我們自己希望得到快樂,所有衆生也都同樣希望快樂,所以只爲自己著想是不正確的。我們一定也要爲他人設身處地,盡心盡力地幫助他人獲取快樂。當知我們唯一能獲得真正快樂的方式是經由使他人得到快樂而來,應以這樣的思維去幫助他人,由此而培養自己更多的愛和慈悲。

  

  再進一步說,則是需要有珍貴的菩提心,爲了利益所有衆生而誓願成佛,這是所有的快樂和功德的總源頭,也是大乘佛法的精要所在。大乘佛法的基礎是菩提心,必須具足菩提心我們才可以獲得偉大的成就,也許要讓菩提心生起並非易事,但若我們以之爲努力的目標,不斷的下功夫便會有極大的功德與利益,有這樣的菩提心即使只幫助某一特定的對象解決某一特定的問題,便已累積了極大的功德利益,更何況菩提心可施用于所有族群與所有問題上,而且又是無止盡的在利益衆生,所以菩提心當然是世間最偉大而殊勝的寶物。

  

  我以菩提心的增長作爲我們今日聚會的結論,並且祝福大家此生快樂,心靈修道圓滿,祈願佛法僧叁寶的加被永遠與各位同在,謝謝大家!如果你們有任何問題,可于現在提出來,我很樂意回答。

  

  問題:我想請問上師,去除染汙是否還有秘密之法?

  

  回答:前面提到的共法是思維其結果,想想如果我們遭受染汙,將會爲自己帶來甚多的痛苦,是故我們藉由思維其結果,而告訴自己應知控製,提醒自己看住無明,不要依著染汙起舞。不共法則是智慧之觀照,發現染汙本不存在,而達到清淨本性的境界。至于秘密之法則是指在密續中不同的儀軌,各有不同的方法。

  

  問題:……例如我因某人的行爲而生氣,我知道我爲何對此人生氣而不是對其他人生氣,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或許原因出在他的身上而非我。請問法王是否有此種可能?

  

  回答:我認爲基本上還是出于自我的執著,由自我執著而産生自他對立。誠如寂天菩薩所說:「此生與此世界所生起的所有痛苦,皆是由于只希望一己得到快樂。」這還只是站在一般世俗立場而言,而非由更深的佛法角度來看。但即使只是由世俗立場言,已可知自私的人將永遠得不到快樂。

  

  問題:可否請法王略談薩迦和格魯派對中觀的看法?例如苟朗巴和宗喀巴所談,可否請您比較他們的觀點見解?

  

  回答: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方法使用不同罷了。佛陀自己也傳授了許多不同的法門,以適應不同根器的衆生。因爲我們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無明,不同的習性,與不同的心理狀態。所以教法若只有一種是不夠的,就好像只用一種藥不能治好所有病一樣。同樣的道理,薩迦和格魯派當然都一樣,一開始都是先生起菩提心,然後進入實修法,最終的成就也都一樣,只是有一些強調的重點、哲學理論、契入方式、和對中觀的看法的些微不同而已。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這個傳承比較適合,而對另一些人而言,或許那個傳承更適合,如是而已。

  

  問題:我們以實際的禅修來克服無明,例如使用金剛薩埵的修持或其它類似的法門。雖然我們早上修了這個法,可是到晚上卻仍然陷入同樣的無明中。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應該持續修持這個法或另試他法?

  

  回答:在座上有所謂的禅定、瑜珈等修持,在下座後又有日用常行的修持。你或許沒有使用座下修持功夫所致,如果只有座上的禅修、觀想,以及持咒等等是不夠的,還須要在下座後用方法,最少必須專注並牢記因果和觀照等等。

  

  問題:能否請法王多談一些有關「忿怒」,我一直有此問題。「忿怒」是否就所有情況言,都是負面的,例如我發現某人極須幫助,但是這個人把情況弄得幾乎沒辦法幫他,而且他的情緒又轉變爲不穩定,此時忿怒是否仍是一種負面的無明,有沒有任何正面的作用存在?

  

  回答:是的,最重要的是動機,如果你的動機是純正的,你因爲想對他作真正的幫助,而他又是需要用憤怒方式教導的人,此時忿怒便是需要的。由于你是想要利益那個人,所以雖然外顯的形式是負面的,但是由于發心是清淨的,所以結果也是清淨而非負面。相反的情形是外顯雖爲善行,但發心並不清淨,其結果當然是負面的。所以不論我們的作爲是什麼,不論所修持的是什麼,重點在于發心,因爲結果會如何,會導向何處,皆依我們的發心而定。

  

《佛性》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