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問答
問:我自從照蓮池海會方法念佛後,修行有方向。心也明亮。但每天有很多經要念,不念又不安心,不知如何好?
答:修持要有主次,要精而勿雜,學哪一宗要依據本宗的修法,修淨土宗的當以念阿彌陀經及念佛爲主課,一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往生西方爲目的。不要聽人講某經就念某經,某經功德大又加念經,初一、月半、十齋日又要念某某幾種經,每天被經轉,放棄不念又舍不得,一般老修行都有此情況,因目標分散,效果就不好。現在既然發願念百萬洪名求生西方,當以一心念佛爲主。金剛經說:“法尚應舍。”對某某經不念如真舍不脫,發願短期內念它多少部,以後停念,增加念佛數目,符合修行宗旨。
問:觀無量壽佛經不是說往生西方要讀誦大乘經典嗎
答:經是佛親證真理後所說的,是指導實踐(修持)的理論,勸人相信的道理。不懂道理會鑽入迷信圈裏,所以我們要學經明理,才不致迷失方向走上邪路。經是佛教精神實質的所在,無經不能啓信導行,故經稱法寶,猶如指點月亮的手指,醫病的藥方,遠行的地圖,但讀經也要有選擇性的讀,如什麼病用什麼藥方治,向西的看朝西的地圖一樣,總不能什麼經都讀,什麼藥都吃啊!當我們知道了月亮的所在,得到了治病的藥方,明白了旅途的路程,應該立即著手行動,趕緊上路,達到目的,要行起解絕,不應該只看手指不望月,拿著藥方不服藥,捧著地圖不動步,從上譬喻中,大家可以知道念佛念經的主次了。
但是年青的出家僧人和居士,他們擔負宣揚佛法的重任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廣度衆生,續佛慧命。一般在家有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老體衰及文化差事繁的同道,來日不多,水平有限,佛理深奧,難窮其底,能夠了解佛法大綱,修行方法,剩下不多的時間,應該專心用來念佛了。其他有文化有志趣的隨份隨力學些佛教理論,可輔導同道,也是必要的。
問:有人問我,你念百萬彌陀一定能往生嗎?根據什麼?
答:淨土宗念佛法門,如信願真切,臨終最後只念十句或一句,即得往生,何況百萬句,這上篇已經說過了,其他經論也都有講。一切行動都仗願力,沒有願什麼事也不成,叫你發願念百萬聲,正是將願貫徹到行中去,糾正一般念佛人行差願弱不能往生的缺點。唐朝伽才大師淨土論中說:“經言、若人念阿彌陀佛得百萬遍,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此指七日內發願專心念百萬遍。”我們末法衆生,道心不堅,因循苟且,只能變通以念百萬遍爲一願,將願行結合起來,時間根據自己條件和決心逐步縮短,雖不能在七日內完成,若能常挂在心,盡量利用閑散時間來念佛,已經不錯了。念滿百萬聲,壽命未盡,接念一願,願願相連,念滿四十八願爲一期,再周而複始,如此念念相繼,身心全浸透在行願中,身在娑婆,心已穩坐西方蓮臺上,念佛既已純熟,臨終自然正念分明,要他不生西方也不可能,和大樹朝西傾必向西倒一樣。
問:有人深厭娑婆,但不願自殺,有人病重苦極,而又求死不得,如決心發願念百萬彌陀求速了殘生早登極樂,能成嗎?
答:經是佛說,哪有虛言,你如誠心念佛求生西方,也不需經過七日,不必念滿百萬,才得往生。不信請看《現代往生見聞錄》,黑龍江鄭果禮居士往生事迹。(廣化寺出版第213頁女居士42鄭果禮)。
問:有人問我,既然一念清淨就可證淨土,那就自己淨心好了,何必念佛,念佛還要記數多麻煩。
答:人能自己淨心,佛也不必出世說法了。“淨心”兩字,簡單明了,大家都懂,卻都不易做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目的都是要你淨心啊!(念佛也是其中之一)念佛法門最簡單易行,上中下根人都可修,尤其持名念佛一法更是淨心妙法,此法下手便當,效果卻最高,這一句佛號全包括禅、教、律、密諸法,能完成法、報、化叁身,所以稱爲易行道、殊勝法門、修行中的捷徑。
“念佛之法雖多,持名最爲簡便,持名之法亦多,記數尤爲穩當,真實修行之人,豈求異于愚夫愚婦哉。(指持珠念佛方式)這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的開示。(大師對淨土妙理發揮甚透徹。)”從來專修念佛的人,多以念佛遍數來作定課的,如永明延壽禅師晝夜念佛十萬,其他也有五萬七萬的,若不記數如何知道念了多少。又手拿念珠能提起念佛心,記數可知道自己用功進退,又可作攝心工具,如古人用擊魚、數豆念佛,念了一晝夜自己覺得只有片刻,我們也可以一面掐珠一面用手輕輕打拍子,可以遣除妄想。
問:以前我念六字,現念四字,會不會不恭敬?
答:四字六字念快念慢,關鍵在念得清楚和是否與自己相適應,上篇已以講過。古德曾有“南無”不是佛名,但念尊稱成便皈敬。四字易成片,勿雜六字等言。據各人經驗,六字易松誇含糊,四字緊湊易著力)靜坐、默念,依呼吸念四字方便,行路及結合工作念四字省力合拍,尤其在睡眠時、緊急時、臨終時更適用,你念四字很好,不用疑惑。
問:既我念佛以記數最穩當,請你介紹記數經驗。
答:據同道提供的方法,你可選擇合適的用。①念四字二句打一拍,第二拍過珠即四句記一珠,②也念四字,二句一拍,二拍爲一節,第二節過珠共八句一珠。③與②相同但不打拍,念得較快,仍分二節,以常用的重輕、聲默、呼吸來分成二節,如¨↑…↓上四句重、聲、呼,下四句輕、默、吸也是八句過一珠。④四字四句一節,末後一句默記一,第二句記二,乃至第十句記十過一珠,每珠四十句。⑤先將佛像從上到下指定十個部位、如1頭頂2眉間3面4567…10肩胸左右手膝足蓮花等自己劃定,然後依第四法,四句一念,從一默記到十,念第一十句時存想佛像第一部位。第2345…10也相同,想佛像各部,念到第十部位爲四百句,可屈指記,此法兼憶念適用于靜坐默念。⑥行路時一步四字一句,記數用第四法,念珠宜用18粒手珠攜帶方便)念叁串即二千聲,⑦聽人講話宜用第一法念記,記數方法已介紹很多,僅供參考,各位以適合自己的記法爲宜,法無定法,總以攝心爲上。
問:蓮池海會記數冊念滿四十八願後如何處理?
答:記數冊念滿一本後,當另換一本續念,也可輪番重用,如開始在○內記一,第二次記成十。念久功深,使往生品位上升,記數冊在臨終時焚化,使病人看到更增往生信心,紙灰用紙或布包好放在身上,不論火葬土葬隨身帶去,護佑屍體。如臨終逆緣幹擾,未曾往生,當中陰身清醒時(中陰身時清時迷)見到念佛記數冊(一生精神願力的結晶)會憶及百萬洪名求生西方大願,又立即發心念佛,念佛人十方諸佛護念,決定成佛,五方佛常放法身光救度中陰衆生。中陰身有神通,見佛光明,千萬裏外一念即到;只要其心不迷,愛執不深,往生比人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