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智雙運不可偏頗
高攀見解與輕視方便,都會另自己的見解無法迅速增上。
我們把勝觀分爲不了義之勝觀與了義之勝觀兩種。無論你尋求哪一種勝觀,當前面的寂止基礎沒有紮實之時而盲目尋求勝觀見解,相信你的禅定見解很難增上。因此修行不能高攀見解,這是第一點。
第二,修法之中不能輕視方便。如今有很多修學成熟口訣法或者上師相應法的弟子,總是習慣將方便擱置一旁,而熱衷尋求認識智慧,但如是修學是否具有功德則很難所言。
薩迦班智達曰:“以方便爲次要,智慧爲主要者,則已墮入聲聞之滅谛矣。”如今我們所修學的是出世間之究竟解脫,若在修的過程當中,見解反而墮入小乘的話,那我們當前所修學的法,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此,要成辦出世間勝觀,必須要具備便智雙運。兩者之間絕沒有孰輕孰重的區別,應該平等對待。
從認識智慧的角度而言,我等曆代傳承祖師華智仁波切曾經說過:“心于散亂時期,印證見解亦不可了悟,故首先澄清粗大妄念,從有相止開始修持。”這正是曆代傳承祖師爲後一代弟子所傳講的教言,我們也必須要遵循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而依教奉行。若輕視前面的智慧而高攀後面的見解,則見解很難有所增長。
在善巧運用之上也是同樣一個道理。比如從成熟口訣法的角度而言,我們將其分爲意識轉爲道用和智慧轉爲道用兩種。
若輕視意識轉爲道用而執守智慧轉爲道用者,除非你是上等根機要,否則很難做到智慧轉爲道用。即便是運用意識轉爲道用者,還要將其細分爲剖析調伏妄念和直視調伏妄念兩種。
若將剖析調伏妄念擱置一旁而僅僅尋求直視調伏妄念,乃至執著于細直視調伏妄念,由于高攀的緣故,相信你的見解也不會增長得很快。因此在修法之上,真要踏踏實實一些。
曆代傳承祖師若要是像我們現在修行一般,輕視下面的法而直接運用上面的見解就能成辦解脫的話,爲何還要爲後一代弟子傳講前面剖析調伏和直視調伏呢?直接教導弟子安住調伏妄念,運用智慧轉爲道用不就可以了嗎?但是,由于我們根機見解不夠的原因,無法直接以這樣的方式成辦見解。
這正是告誡我們,在修法之時,不要高攀見解,不要輕視方便,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若修行多年見解仍舊沒有增上,此時就要反觀一下自己的修法,是否具有這方面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