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見而修”和“依修而見”
大圓滿修行理趣依根機總分爲“依見而修”和“依修而見”。“依見而修”乃真實教授,于悟證後無修之大修境界。然末法時代,具備如是頓悟根機者如鳳毛麟角。 “依修而見”爲通過修行成辦見解,乃針對次第根機者之方便教授。曾有居士宣稱某導師功德極高——任何弟子只需七日引導,便可明理開悟。然細致追問之下,卻破綻百出。若果真如此,釋迦牟尼佛焉需傳講八萬四千法門以救度根機各異之衆生?現今末法時代,如惠能大師般上上等根機者寥若晨星,多數修行者皆需經曆因地到果位之次第修行過程。現今諸多信衆未通達佛法修行要義,心存憑高僧大德加持當下即能明心見性之僥幸,然法雖有直趣解脫之高妙,弟子是否爲如是可造之器呢?若法與根機不相契合,縱使修持甚深密法,內心由于難得真實法益而仍與庸俗同道,無法獲得究竟解脫。有些行者素喜搜羅深奧之密宗法本,然密法之所以 “密”,乃護持信衆善根故,依其根機次第授予相應法要,使得心法相應方獲實益。否則,盲目高攀甚深法要,縱熟讀萬卷經論,亦無實益。
是故,修行者務必細致辨別“行道過程”和“所證果位”,依自之根機及修法能力而行持,若將佛之證量安立在凡夫行道中,則爲大謬!由此可見,法無高下之別,契合根機方爲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