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我們平常在從事一切善法的時候,共同外前行是時時不能忘失的。不管現前你所從事的法是前行還是正行,是直斷或是頓超,共同前行都絕不能輕視。一旦輕視共同前行之後,即便你現前對佛法有多麼大的認識,在修行過程當中有多麼精進,它絕不會相續的。因此若想讓我們的精進相續,最重要的就是應該要紮實前行之基礎。
可能經常聽我講法的弟子都會覺得奇怪:爲什麼上師無論講解什麼樣的法,前面都要重點傳講共同前行呢?難道共同前行真有這麼重要的嗎?是的,共同前行非常重要。
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六年苦行過程中,一年僅嘗一滴水和一粒米,我想我們現前可能誰都做不到,甚至都會覺得爲什麼釋迦牟尼佛當時會去修這樣的苦行?細致觀待,釋迦牟尼佛當時若真像我們所感覺的痛苦般,是絕不會堅持六年的。那是什麼力量讓他堅持這種苦行並轉變成喜悅呢?當然是共同外前行。
再比如藏傳佛教一位高僧大德米拉日巴尊者,從初次開始修行直至晚年,一直都在幽靜山林當中精進修法。苦修過程中,尊者一年四季都以野草爲食。仔細想想,這種生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非常艱苦,但是米拉日巴爲什麼又能堅持那麼長的時間呢?同樣也是由于共同前行的基礎而成辦了這整個過程。若要是沒有共同前行的話,即便當時修學什麼樣的法他都不會做到精進。米拉日巴尊者一生的修學即便再艱苦,他也覺得心裏非常喜悅,這就是共同前行的力量。
漢傳佛教曆代高僧大德也是如此,他們依止幽靜山林過著樸素的生活而精進修法,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做到這一點呢?同樣還是共同外前行。
當今我們作爲曆代高僧大德的後一代弟子、佛法的繼承人,我們現前必須遵照什麼樣的足迹來成辦如曆代傳承祖師一樣的密意呢?當然還是要把共同前行作爲基礎來成辦更高的境界。因此共同前行是非常重要的,諸位絕不能輕視。
當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平常自己也看過不少這方面的書。如《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及最近阿松上師正在開示的《初學悅耳寶藏庫》乃至各式各樣前行方面的一些書籍等。我們或許會覺得自己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與業之因果方面的一些教理也認識一點,甚至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但要細致理解的是,書面上的解釋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我們現前需要的並不是去看書上有沒有這樣的解釋,而是要把書上所講解的理趣納入心相續之中,只有把自己的心轉變成書的時候才算圓滿。若認爲自己對共同前行已經有了很大的認識,不妨反觀自己的內心:在你現前從事善法的過程當中,是否有懈怠和拖延時間等現象?若還有懈怠之現象的話,就說明你對共同前行的理解,尤其對壽命無常的理解可能並不圓滿。因爲總有一天,現前在我等周圍的一切人乃至世上所有的一切衆生都得死亡,這是特定的事情,是客觀的定律,誰也改變不了他。即便我們再怎麼不認識不理會、甚至不去相信他,無常一樣在我們面前生效,這一點是絕對的。可是即便我們知道這些道理,但在平常從事善法過程當中又有多精進呢?爲什麼和往昔初次進入佛門之時沒有多大的區別呢?這些充分地說明了我們對共同前行的理解並不圓滿。
因此能閱讀書本上關于共同前行的理論,只能說明你小時候讀過書認識到幾個字,他並不代表你已經圓滿獲得這樣的境界。所以作爲凡夫,我們需要長時間去細致觀想共同外前行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