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體都屬于獨一無二的銀河系,在我們的銀河系(也叫本銀河系)以外就再沒有別的東西了。直到18世紀,英國有一位天文學家赫歇爾,不僅觀測到本銀河系的形狀,還發現星雲的存在,因此他預言在本銀河系外可能還有別的銀河系。1900年,英國天文學家伊斯敦指出,銀河系是一個洄旋不已的星雲系統,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位于其中一隅。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使用精密的望遠鏡深入研究遙遠的天體,他證實了赫歇爾所看到的星雲的確是遙遠的外銀河系,實際上每一個河外星雲,就是一條銀河系,目前已證實有近10億個外銀河系存在,這些星雲有的像旋渦,有的像棒槌,有的呈現不規則形狀,每條銀河系都包含有上億乃至數億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恒星。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赫伯爾發現,宇宙在不停地擴展散開,除了我們最鄰近的星雲漩系外,一切星雲漩系都不停地飛離我們,世人此時才開始注意到宇宙的遼闊無邊。198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阿倫·古斯,發表“大泡泡學說”,認爲我們現在的宇宙是由虛無形成,源于幾百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這就是迄今爲止科學上最先進的宇宙學觀點,似乎已有點相似于佛陀所描述的宇宙是從“成、住、壞、空”再到“成、住、壞、空”的不停地流轉的變化過程。
總之,佛教度化的衆生不是僅限于一個國家或地球上的有情,而是整個叁界輪回中沈溺無邊無際的衆生。就如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1865—1898)所說:“佛教能治無數無邊不可說之微塵世界,盡虛空界,何況此區區之一地球。”《普賢行願品》中說:“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而現在科學家要洞察宇宙的奧秘仍有困難,很聰明的人對自己的前世、後一世也是茫無所知。而且,科學家們傾盡一生心血研究物質,在佛弟子看來,仍是虛度人身,遠遠沒有發揮人生原有的潛力。佛教經論中對現代科學的理論都早已經有所描述,但佛陀並不想從這裏去作更多的發展和更加詳細具體的闡釋,即是因爲這些只不過是枝節問題,並無多大價值的原因。因此在科學界中,大凡對佛教有所認識的人,都驚歎于佛法理論的高深缜密,以及立足點的不同凡響。現在有些佛學理論已漸漸深入人心,有些深邃的理論正在被人們理解、接受。可以想見,在看到了佛法本身所煥發出的巨大魅力後,將會有更多的科學工作者投身到學習佛法的潮流中。在學習了精深的佛學理論後,科學家們更可以高瞻遠矚,對具體的研究工作産生切實而深遠的指導意義,而不涉足佛法,將會對他們研究工作失去極好的幫助與促進的機會。所以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偉大的思想家、叁民主義的開創者孫中山先生也認爲:“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這對其余的人們也應有極大的啓發,即尊重實踐,尊重真理,抛棄偏見,來重新認識佛教。
第五節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
近幾百年以來,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湧現出了大批的科學家。很多人以爲這些科學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這從一方面來看,我們也應該這麼承認,但從另一方面,這些科學家們的智慧,不要說是與偉大佛陀的智慧相比,就是與追隨佛陀的一些佛教徒,比如象麥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的智慧也是很難以相比的。不用說這些大成就者們很多在幼時即顯現出的一些偉大事業與智慧,也不用提他們在佛法裏的造詣與成就,單從麥彭仁波切的著作中有關世間共同的知識學問來看,就可知道他對天文學、醫學、工巧明(即技術)以及文學、詩學和哲學等等各種各樣的世間理論學科是如此地精通,並且都有不共同獨特的認識和創新,僅只這些,對于一個非常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不可思議的了。現在很多科學家的著作還在人間,如果我們去研究對比,會知道那些科學家他們雖然在某一個方面確實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發明創造,對人類社會也有一些貢獻,但是要他們全面地了解所有萬物一切諸法的實際相狀,並進行概念定義及分類的話,那也確實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以前人們都以爲科學家們的智慧是“無比”的,這倒不是因爲他們的智慧無人能比,而是從無有人去比較罷了!確實,以前的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一類的事情,更從來沒有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所以我現在明確地把這一點道出來,科學家們的智慧與佛教當中古今大成就者們的智慧相比,是根本比不上的,更遑論與偉大佛陀的智慧相比了。希望有智慧的人,以後在這方面多作觀察對比,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
從佛教的角度講,佛陀已經完全證悟了萬事萬物的真理,而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們也畢竟都是凡夫俗子,因爲每次當他們遇到老死病等內心痛苦時,與其他普通一般人無有任何差異。他們雖然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比較深刻的智慧,並在畢生之中對某種物質現象作過詳細的研究,但他們所了知的也僅僅是全部科學的一部分而已,如精通物理化學的,並不通達政治醫學等,不要說是通達一切的學問,就連只是近幾百年來人類所積累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全部通達無礙的人可以說在當今的科學家當中也找不到。而佛陀呢,無論什麼學問,都爲之通達無礙。若不相信,請翻開一百多函的大藏經,那時你必會産生不同的感想。
是故人們稱佛是大徹大悟者,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若不信佛教的人,也許不願意承認這句話,但請諸君認真地想一想,在追隨信仰佛陀教法的人們當中,于古代有多少的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又有多少數不清的聖賢以及各種各樣的仁人智士高人道士,可以說涵蓋社會的各個階層,如著名學者梁啓超所說:“有放萬丈光焰于曆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範圍。”一直到如今也同樣如此,有飽學深思精通各種知識的博士、教授和專家學者、科學家們,也有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們,以及許許多多的政治家、政府要員、企業家們等等,這些所有古今中外信仰佛陀的人們都並沒有以自己傑出的才華來否認佛陀的偉大和佛陀的教誨,如是您還能繼續那樣固執傲慢不屑一顧嗎?最後我還是誠勸您看看浩瀚如海的佛經內容,等到您把這些佛經論典基本內容都了解之後,再來看看您的智慧是否能比得上偉大佛陀的百千萬分之一?《世界知識分子看佛教》的介紹文中引用一位歐洲作家的話說:“這是一個能夠讓我們信心十足地去遵循的教法。在這個有著各種宗教、宗教狂熱和各種信條的人世間,哪裏還能再找到一位如此卓越的老師呢?在這個群星荟萃的世界裏,他是最大的一顆巨星。難怪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們會如此一致地公認他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印度總統——偉大的政治家尼赫魯也說:“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啓示一直震撼著人類。”
第六章 到深山中去探寶
第一節 人應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年青人整日沈迷于吃喝玩樂之中,一生就這樣迷迷糊糊渾渾噩噩地過下去,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的智慧,整天談論和奔波忙碌的就是錢財和名譽地位等,從不想從高僧大德聖賢們面前學習一些人類高尚的知識。像這樣的一種人是與動物沒有什麼差別的,也可以稱爲雙足動物,因爲動物整日地奔跑就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那一點吃喝。中國偉大的佛學家、文學家、哲學家薩迦班智達說:“無有辨別善惡者,學者之前受驅逐,整天談論錢財食,此即雙足之畜生。”人不同于畜生最大區別,乃是作爲人,應具有高尚的品質和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我們要想達到很高尚的道德境界,也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長久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修正自己的行爲,而這些高尚品質的修煉和提升之始乃是基于反省,如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所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汙。”因此我們應時時反省自己,通過反省,以提高自我。
世間上的人,不管他是何種層次任何階級或什麼身份的人,都可被歸爲比較低級卑劣和具高尚品質這二類。前一種人的行爲只是憑著自己本能和習氣的沖動而隨意行事,他們這種處世方式就好象與動物沒有什麼區別一樣;而後一種人則是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他們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套是非善惡取舍的行爲准則來約束自己,並時時以正知正念來反觀自己的心靈,這就是那種志行高潔之士。追求高尚行爲的人總會擁有快樂,而卑劣的人則是痛苦纏身,現在和將來都會有許多不順心如意的事跟隨著自己。正如蜜蜂喜歡繞著芬香的花朵飛舞,而蒼蠅只是樂于逐臭一樣,世界一切高尚的人們對所有高尚的學問和知識都樂于去接受和學習,但當他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他們會驚喜地發現,世界上所有高尚的行爲和道德品質其實都已全部包括在佛教的無上菩提心之中了。所以那些追求高尚行爲的人們只要不斷地以佛法來嚴格要求自己,時時以無上菩提心的正知正念來觀照反省自己,如此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則最終他不但能擁有人間最高尚的道德品質,達到人生最圓滿的境界,而且也能證得最殊勝的出世間聖道,成就生命最究竟的覺悟狀態。正如偉大的政治家、佛學家、大智者根嘎嘉村在其著名的格言集中所說:“若願行持諸善事,務必敬聞佛教言,一切諸時能忍耐,縱遇命難亦行法。若能依據經教義,精進修行依對治,智者從不說妄語,彼德此後會明知。”
範仲淹,是北宋王朝時期的宰相,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曾常問道于佛門高僧,受到過很多道風高雅的禅宗大德的提攜,比如古禅師就曾寄偈相勉:“丈夫各負沖天氣,莫認虛名汙自身,撒手直須千聖外,纖塵不盡眼中翳”即教育勉勵他說,大丈夫應該有沖天的氣概,莫要迷著于那些虛假的名聲地位而汙染了自己的高尚品格,更要以那種不著纖毫的大超越大解脫的佛法來時時刻刻地要求觀察自己,這樣就能達到猶如蓮花…
《佛教科學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