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信心護持及是非抉擇
作爲凡夫,有時候難免站在自己個人的立場上,覺得自己的想法是最真誠的,如此便無法顧及周全,導致很多傷心的事。
比如說,在某寺某位導師身邊,各式各樣的弟子很多,常常都只站在各人立場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辦上師事業,如此行持往往是很片面的,會導致許多令上師煩惱之事。需要知道的是,一位導師所要從事之事業並不是單調片面的,而是需要顧全大局。比如很多高僧大德會倡導修廟建塔、大規模放生、舉行大型法會等,如上善法功德的確不可思議,這也是諸佛菩薩針對不同根基衆生慈悲示現的不同方便。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不同導師的示現可能是不一樣的,有些弟子可能不太了解我的心念和方式的緣故,所以有時候也勉爲其難……
很多年前,曾經有位居士給我寫信,讓我如何如何處理當時在高原的某位居士。也許,他是站在以信心護持我的立場,但是細致觀待:任何一位導師或者出家衆必然有自己的主見,不可能跟順任何人的是非言語漂泊。若導師被凡夫的是非而左右,則會成爲導師事業最大的障礙。一位導師可以傾聽不同的意見,但是自己必須有主張,否則不能成辦大局,而形成偏袒。只要這位導師自己的主見不倒,那麼,什麼是非也不會有成功的時候。
很多人都說對導師有信心,故常常站在自己信心的立場之上去護持上師。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當自己把自己看成最圓滿的時候,看待他人就會形成不平等的現象。
世上很多很多衆生都口稱自己是凡夫,一切衆生是佛。但是實際當中永久站在聖者的立場之中,覺得自己是佛,他人是凡夫。這種行爲會導致成自己的說法永久站在上風,控製一切達到自己的標准。即便面對導師,口中仍然會說上師是最高的,可是行爲中永遠站在導師之上,認爲上師做法不對,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我爲標准。如此說明什麼?就說明你所說的信心已經不存在了!說是信心,已經沒有信心了!
凡夫就是如此,永久會站在上師和道友之上的立場上看待一切。所以,我們天天強調提高信心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看能否把自己放在導師下面一點?放在下面一點的話就會覺得,自己的言行可能是不圓滿的。
有時候,即便是一些事實,但是由于自己智慧不夠的原因,終究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觀待一切,這樣就很難體現出信心。比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經常講安藏竹根瑪的公案。當弟子們看到安藏竹根瑪尊者手裏拿的是破鞋的時候,如果弟子們有信心,即使看不到雪獅,也應該觀待是自己的過失而想到:實際當中可能是雪獅,只是自己業力沈重,看不到雪獅,導師說的永遠是對的。能有這一心念說明還是在有意調伏,雖然沒有很高的智慧,但是已經把導師奉在上面,自己放在下面了,這樣就充分體現出信心。
信心是不具備智慧的人對有智慧的人的一種敬仰。如果不能這樣調伏,總是以自己的標准來衡量他人,就說明是把自己放在導師和道友的上方,這樣的顯現可多得不得了!真正想到自己是凡夫,而以凡夫做事情的人太少了,少得可不得了。
如果說世界上真有魔鬼的話,除了挑撥是非而導致衆生煩惱的人,再也找不到第二個魔鬼了。有弟子問我:“上師,講是非算犯誓言戒嗎?”當然,此外還有什麼誓言戒?有些地方,每天都聽說哪位弟子與哪位弟子不好。我就對這些地方的弟子說:我講法的目的就是爲了調伏你們自己的心,是非的話能不能少一點?若沒有的話,就說明法並沒有融入你們的自相續成爲清淨自心的力量。結果是我付出很大的代價,最終對你們沒有絲毫之利益。那我繼續講法還有什麼意義?
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所以性格比較急躁的弟子,盡量多閉門靜修,少置身是非煩惱之地。因爲不論對誰,言語太多時都是起現貪嗔癡而犯戒的預兆。
需要了知,若兒女做出太多是非之事,父母內心當中的煩惱會很重,這決定會導致父母身體不健康。導師與弟子也是類似一種心態。一位導師身上很多很多病是否因爲弟子犯戒而導致我並不知道,但是用世俗的話說,導師與弟子之間是有師徒感情的,這種感情和陌生人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這時候如果出現是非紛擾,就好像希望突然破滅了一般,心中絕對會有一些不安,這種不安就稱爲煩惱。所以,作爲一個佛教徒,不能製造是非、傳播是非,應該遠離是非。
導師與弟子、道友與道友就像一家人一樣。我們常說小康之家,所謂的小康之家就在于內在的和諧之上。這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導師與弟子之間還是道友與道友之間,如果心全都連貫到一起,就像一瓶水倒入另一瓶水中一樣,這樣的生活才是最自在的,這樣的道場才是最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