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記之發心

  無記之發心

  無記之發心是指行持善法時沒有任何目的。

  比如,在谒見高僧大德、放生、朝拜聖地等等之時,內心沒有絲毫意樂,只是在行爲上跟隨衆人一起去從事這樣的善法。這時候,雖然所行爲善,但由于內心是無記發心的緣故,對于即生成辦解脫,可能沒有什麼利益。如華智仁波切所言:“此無記發心,不成解脫之種子。”

  我們如今已經聽聞了諸多關于發心的教言,也稍許了解到無記發心之過患,故于平常行持善法之時,尚能有意識地以善念發心攝持身心,似乎無記之發心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否確實如此,還需要細致觀待自己的修行。

  比如我們早上醒來之後,都知道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坐。于是按照慣例,身要七支坐法、語要排九節風、意要發菩提心:“願充滿虛空之際有情父母遠離痛苦及痛苦之因,當證一切種智大覺果位而發心”,但當時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回憶一下,若當時心中完全是昏昏沈沈,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就已落入無記之發心。

  又或者在打坐期間,由于太昏沈的緣故,完全不知自己口中念誦的是什麼,開始可能是蓮花生大師心咒,念著念著已經變成觀世音菩薩心咒、阿彌陀佛名號,甚至眼睛也在不知不覺中閉上,這種迷迷糊糊的狀態,也是無記之發心。這樣走一個過程,即便一座修了兩個小時、叁個小時、甚至五個小時,對于消盡煩惱、增上見解,沒有絲毫之利益。

  當今我們都在修持禅定,所以更需要反觀自己的禅定是否形成無記之念。當我們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有時可能突然進入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狀態中,不知不覺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但反問自己這期間是怎麼過去的,可能一無所知。這也是無記之念。即便當時自己感覺有一種明了,但仍舊是迷惑狀態。

  要記住,無論行持善法之前,還是行持善法之中,時時都要護持正念,不能落入無記,因爲無記之念不是成辦解脫之因哪!

  那麼,如何避免落入無記之發心呢?首先一定要知道,在無記的狀態中走一個過程,對解脫起不了絲毫之作用,因此應該勉勵自己要加把勁。早上起來時若昏沈很重,就少穿點衣服,用冷水洗洗臉,打開窗戶通通風,坐墊可以硬一點、薄一點。但有些漢族弟子可能醫學知識太豐富的緣故,也可能是對身體太執著的緣故,總是怕自己感冒、受寒。但需要知道,這種前怕虎後怕狼的修法,可能永遠都修不好。我們曆代傳承祖師平常穿的衣服很少,甚至坐在石頭上打坐,目的就是爲了斷絕昏沈。作爲後一代弟子,我們也應該隨學,不要讓自己的修行落入昏沈無記。

  所以,大家在今後的修行中,應時時反觀自己,是否落入無記之中。僅僅嘴上念一句發菩提心的偈頌,可不代表著真的是善念發心啊!

✿ 继续阅读 ▪ 略說正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