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今天傳講的內容沒有離開過喇嘛仁波切所傳講的這兩個要點:第一、和睦相處;第二、持戒。叁清淨法都沒有離開過和睦相處即平等心。作爲一個修行者,從做人的角度來說,時時要做到和睦相處,這也是供養上師或者布施叁界六趣一切衆生必不可缺少的一番功德。

  很多弟子都很虔誠,現前要平等對人。世間人聚在一起,有很多隱私不能說給他人聽,否則他人會起煩惱。但是修行者聚在一起應該是很輕松的,因爲即便說出來,也是觀待自己的內心,而不會把一切過失強加于他人身上,好比家人聚在一起,無話不說。

  尤其作爲在家居士,修行應該作爲自己最放松最開心的一件事情。而不是進入佛門之後,帶著一種分別心,時時把自己放在高處,他人放在過失上,令剛入門的信衆看到這些顯現非常失望。所以我們是後代弟子和信衆的榜樣。

  和睦相處是非常重要的,導師與弟子之間,弟子與弟子之間,自己與家人之間,自己與所有人之間都應該和睦相處。

  我等大恩上師喇嘛仁波切示現涅槃之前,多次告誡弟子的一句話就是和睦相處,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小乘講解斷絕,大乘講解轉變,密宗講解運用都是爲了達到平等心,爲了和睦相處。這是叁乘教法之精華,也是做人的道理。

  我們作爲信徒,必須遵照上師的教言去做。不管平常修什麼法都是在修上師相應法。即見解爲上師、修行爲上師、行爲爲上師、究竟果位亦爲上師。除了上師之外沒有另一個修法。上師的教言是我們所有教言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和睦相處非常非常重要。和睦相處會令自己身邊的家人也對佛教産生歡喜心而跟隨你進入佛門。信仰是實實在在的,必須要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

  法與世間完全不同,曆代傳承祖師已經實證超越世間的境界,無論你目前的智慧多麼豐富,也無法進入到這樣的境界之中。世間的一切永遠沒有盡頭,因爲思維本身就是無常法。諸佛菩薩的境界超越時空,依靠我們的思維能創新嗎?有些人覺得古代的佛教也有不對的地方,所以把自己的見解加上去,稱之爲現代佛教。這是連佛教都不懂的,別說現代佛教了。

  講這些道理的原因是爲了不管從事任何事情都必須要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和睦相處非常重要。不能和睦相處的時候,就要觀待自己的內心。

  我們信仰佛教的目的是爲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清淨心之中。如今看不見就是由于分別心貪嗔癡煩惱太沈重的緣故。藍色的天空是本具有的,但被烏雲遮止的時候,就看不見藍色的天空。藍色的天空如同我們的清淨心般,現前被貪嗔癡煩惱遮止。當有貪嗔癡煩惱起現的時候,不能把過失強加于別人,而應觀待過失在于自己。佛經上說,修行者應該每天拿著把鏡子,天天照自己的缺點,而不是戴著眼鏡找別人的過失。若天天尋找他人的過失,即便是佛也生不起信心。如同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即使在佛陀身邊,也認爲佛陀是一個欺騙者而不是一個真正的清淨人。我們現前要繼承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遵循曆代傳承祖師的足迹,時時帶著一把鏡子來觀待自己的過失,而不是把過失強加于他人。若能做到這樣,家庭會越來越好,即使家人不信仰佛教,也會越來越融洽。

  和睦相處是佛教的精華,也是世間做人必不可缺少的道理。這一點時時銘記心中,行爲當中也如是造行。當自己做到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此時你就是善知識,以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度化他人。

  平常各地很多地方等著我去,我最喜歡去的地方,當然是和睦相處的地方。因爲這些地方沒有煩惱,當然是作爲導師最高興的事情了。要是每去一個地方心裏都很沈重,我該怎麼辦呢?最煩惱的是導師。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人喜歡煩惱,也不得不面對煩惱。我不喜歡煩惱,有煩惱的地方我都盡量逃避,跑開一點。

  從小乘十八部乃至無上竅訣大圓滿之間所傳講的一切法門都在講解如何調心,只要能修持好自己的內心,遵照教言一步一步做修行,你就是最好的修行者。

✿ 继续阅读 ▪ 明心見性的標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