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
接下來是喇嘛仁波切所傳講的第二個要點:持戒。從叁皈依戒開始,我們都受了不少的戒律。首先,我們必須要懂得所要守持的戒律,懂得一切戒律之後再去守持才不至于犯戒。否則有時候在無知狀態之中會犯下很多罪過。總之還是護持內心不往貪嗔癡煩惱方向發展,這就叫做持戒。
和睦相處和持戒這兩點是必不可缺少的。
念誦功課
有人問在念誦功課上該怎麼念誦?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身邊有那麼厚的一本書,這是上師每天不間斷念誦的功課。喇嘛仁波切說這只是書本上的功課,還有默念的功課可能比這個還厚。這是除了打坐以外的功課。我們平常條件允許的時候做一些功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依靠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內心更加自在,所以修學上師瑜伽,修學本尊、供護法、念誦咒語等等,當然這個要根據個人條件和時間來定奪。
在家居士也不能和出家人對比。出家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天天想的只是佛法,功課對他來說不算很多;但是在家居士要照顧自己的家庭,還要從事自己的事業,同時拿著一本經書念誦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再抽時間修法,時間有限。但盡量多念誦,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今天所布置的功課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布置的。成辦解脫的唯一條件:行爲之中就是和睦相處和持戒;在念誦功課上一天不間斷地念誦108遍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第二是108遍阿彌陀佛的聖號即強製往生法(祈請大覺阿彌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極樂刹)。強製往生法就是強行讓自己的神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種殊勝修法。這兩者總計可能也不需要十分鍾的時間。做完之後若還有時間,可以念誦其他功課,如一百萬遍阿彌陀佛的聖號或者心咒。心咒也行,聖號也行,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覺得哪個相應就念哪個都可以。意義非常廣大。
喇嘛仁波切示現涅槃之前告訴所有的信衆,無論能不能谒見法體,只要遵照上師的教言而行持者,未來一定在西方極樂世界和蓮花生大師刹土相會。這是非常殊勝的授記,我們一生當中能得到多少次這樣的授記呢?恐怕是唯一的一次授記。這麼殊勝的授記,那爲什麼不去珍惜呢?
因此這些功課不多,不管年紀大小,都可以做得到。
念誦阿彌陀佛聖號或心咒之時,應把阿彌陀佛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之上,心專注在阿彌陀佛心間。平常修什麼法都應該提起正念,不要讓心散亂。不管你工作有多麼忙,工作中有多麼煩惱,修行的時候必須抛棄一切雜念,有妄念的時候把心收回來,不要跟隨著他跑。有時候會生起很多雜念,甚至是誹謗諸佛菩薩、誹謗上師或者是非常可怕的念頭,有些甚至對這些過于執著,變成一種極端,身心都開始不健康。因爲我們是凡夫而不是聖者,有貪嗔癡煩惱,有不好的念頭是很正常的。只要有妄念的時候不跟隨著他而行走,就是很好的修行者。就像電腦儲存了很多文件,有好的也有壞的,當碰到某個鍵的時候就出現某篇文章,出現並不可怕,我們就及時刪除掉,這個才是關鍵。一刹那的邪見,可能是無始以來播下的種子,當出現的時候不跟著走,不會産生極端的事情。
總之修行要實實在在的,踏實修行,不要追求自己都搞不清的東西,否則會錯過很多好的機會。
可能有人說,很多人當下就能明心見性。若要是所有衆生都能這樣成就的話,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傳講八萬四千種法門有什麼利益呢?還不如直接講解明心見性,信也是這樣,不信也是這樣;不信的都是無緣者,信的都是有緣者。像有些宗教只有一本書,不論什麼根機,懂也是這個,不懂也是這個。但是佛教不是的,應該要善巧運用。很多時候需要理性一些,不要太虛妄、太幼稚。
如今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很多弟子可能心很虔誠,但是未必懂很多佛法,這時候由于漏洞的原因鑽出各式各樣的導師出來,完全控製著弟子,完全不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都不知道。所以修行者一定要實實在在,遵照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