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確認識並如理觀待覺受

  正確認識並如理觀待覺受

  一、正確認識覺受

  (一)覺受的概念

   修行次第包括了知、覺受、證悟,覺受是修法自然增上的過程,相當于加行道。然就廣義來說,覺受是修行者修行過程中的種種感受,涵蓋了座上的種種感受以及座下的情緒、信心乃至生活境遇的變化。

  (二)起現覺受的原因

   就廣義而言的覺受,其原因包括煩惱障及所知障。

   就修行次第的覺受而言,其原因乃所知障。

   修行者修行一段時間後,在禅定中逐漸安住于平靜狀態,雖然“我執”已消盡,沒有一個在修法的“我”,但是仍有”法執”——有一種“我安住在平靜、明空不二狀態”的感覺,這種感覺就稱爲“所知障”。比如,有人有段時間感覺修法不錯,安住的時間較往昔更長,進入一種自己感覺比較好的境界,或者隨修法深入,感覺自己又進入到上次那種比較好的境界中(注意:此處爲通過禅定自然進入,而不是意念造作一個境界而安住)。此時雖然沒有”我”的執著,但是仍有一個“我進入狀態”的法執,此即爲所知障。

   在所知障徹底消盡之前,修行者會出現各種賢、劣覺受,如看到各色光、文武壇城、本尊、鬼神等,有時感到痛苦、有時感到快樂、有時身體舒服、有時不舒服等等……如是種種皆爲所知障起現的覺受。汝等須知,此爲修法增上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相當于五道十地中的加行道階段。隨修法增上,完全超越思維時,所知障徹底消失,覺受也自然消失。

  (叁)覺受的分類

   覺受分爲賢、劣覺受。

  1.賢覺受

   賢覺受分爲樂、明、無念叁種覺受。

   (1)樂覺受

   修學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呈現一種非常快樂的感覺,安住在禅定中非常舒服,永遠不想離開這樣的禅定。這種強烈的快樂感受超過任何依世間緣(如獲得聲名、財富、男女等)所獲得的快樂。似乎能做到不吃飯不喝水,24小時處于禅定狀態中,此爲樂覺受。

   (2)明覺受

   禅定中突然出現一種極其明了的境界,類似禅宗所言之“脫落”、“爆炸”。這種明了遠遠超過世間依靠五官感知、思維造作的一切認知。達到極頂時,眼睛可以通徹——坐在房間裏能清楚地看到屋外人的一舉一動;具備他心通,比如對方心裏在想什麼,都能心知肚明……此爲明覺受。

   (3)無念覺受

   禅定過程中突然産生一種認識到一切都是虛幻的感覺。這種空性的見解不需要依靠起心動念(如小乘依靠無分微塵、無時分刹那分析得到空性的見解) ,自然認識到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那麼虛幻,緣起本來就是性空……甚至很多修行者感覺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很自在,比如穿牆而過、在天空中飛翔、以意念中斷河水流淌……往昔有位修行者呈現無念覺受時,堅信自己能夠在天空中飛翔,于是站在石頭上不斷地跳起。而實際上因爲所知障並未消盡,尚不能做到真正的通徹。

  2.劣覺受

   修法進入正軌一段時間後,有時候煩惱沈重得幾乎到了極頂:要不貪心沈重得不得了;要不嗔恨心沈重得不得了;要不傲慢心沈重得不得了;要不嫉妒心沈重得不得了等等……好像一生所有的煩惱都聚集一起。有時候妄念多得不得了,此起彼伏、紛湧而至,就像不小心捅了馬蜂窩;有時昏沈嚴重得不得了,怎麼也提不起正念;有時覺得對上師叁寶信心退失…..如此種種都是劣覺受。

   以前我在修法的時候也有過劣覺受。記得有一次,我在修上師瑜伽時,無論怎麼觀想上師(喇嘛仁波切),上師的頭跟身體總是上下分開的,即使觀想上師日常生活的樣子,亦是如此。祈禱上師時,不僅覺得上師離自己很遠,還常常會莫名其妙地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念頭,感覺我好像對上師沒有絲毫之信心,爲此我極其沮喪!因爲我從初次依止上師開始,一直對上師有著與佛無二的信心。我想:“天哪!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不應該出現的啊?怎麼會這樣呢?不可能啊!”幸運的是,上師在第二天講法的時候講到覺受。聽聞之下,我豁然開朗——原來困擾我的情況就是劣覺受。

  (二)觀待覺受的誤區與對治方法

  1.執著覺受

   很多修行人過不了關,就是因爲執著于覺受。若執著覺受,就會變成魔障,即爲違緣。如:執著樂覺受乃墮入欲界之因;執著明覺受乃墮入色界之因;執著無念覺受乃墮入無色界之因。因此,無論賢劣覺受,我們都不應執著。

   如今有者雖聲稱對諸境毫無執著,卻常津津樂道于自己的樂、明、無念等種種賢覺受境界,甚至對幾十年前的奇異夢境仍記憶猶新,殊不知如此執著已然著魔。

   有者呈現劣覺受時産生心理負擔,爲此疑惑、沮喪不已,總是想:“哎喲!天哪!這是怎麼啦?我是不是哪裏做錯啦?” 還有的人雖然認識到此爲覺受,但是心裏仍然感覺不舒服,反複嘀咕:“爲什麼會這樣呢?”須知,此乃修法中的正常階段。如果認識到覺受,勿生執著,依教調伏,覺受持續幾天自然消失。相反,哪怕稍微對覺受産生一點疑惑、執著,覺受就會延續更長時間。比如,本來只有叁個小時,結果因爲執著變成了叁天、叁個月…….

   因此,修行中最不可怕的是覺受,最可怕的是對覺受的執著。無論賢劣覺受,我們都不應執著。若能認識此乃覺受,按照自己平常調順煩惱的方式行持,則爲迅速增長見解的難得的機會,關鍵在于如何把握。若未善加利用,反而陷入魔障或違緣之中。

   執著乃漂泊輪回之根本,不管執著什麼樣的賢劣對境——哪怕是執著于本尊和文武壇城,仍然是漂泊輪回之根源。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往昔我剛到亞青寺兩叁年,非常愛喝椰

  奶。那時亞青寺條件有限,只能到縣城裏買東西。我一到縣城,就獨自跑出去買很多椰奶,放在包裏天天喝。甚至平時有居士過來,我也會悄悄問居士可否給我帶幾瓶過來?——已經執著到這個地步。

   有一次,我跟隨上師(喇嘛仁波切)到德格縣的醫院看病,居士們帶了很多食物來迎接上師,因爲知道我愛喝椰奶,也給我帶了不少。上師當時正在吃飯,看到我像沒喝過水似地一個勁兒地喝,就招手讓我過去,對我說:“我注意到你這段時間,天天拿著黑罐子(椰奶)在喝,有那麼好喝嗎?”我說:“真好喝!真好喝!”上師說:“你把它戒掉吧!”我一下就把罐子扔掉了,並對上師說:“這個很淡,不含酒。”上師說:“我們平時告誡居士們不要抽煙喝酒,不僅是因爲煙酒本身有過失,主要還是針對執著。你現在對于椰奶的執著太強了,可以說勝過一切,所以你還是把它戒掉吧! ”我說:“這裏面沒有酒精成分,還需要戒嗎?”上師問我:“漂泊輪回之根本難道是酒嗎?當然是執著! ”上師這麼一說,我說:“好吧,從今天開始就把它戒掉。”從此,我再也沒喝過椰奶。即使現在看到椰奶,雖然談不上惡心,但總覺得離它很遙遠。

   我在此講這個公案的目的就在于告誡你們:執著是漂泊輪回之根源。不論呈現好的覺受還是壞的覺受,都要以平等心對待,時時依教調伏自心,切勿執著。誠如傳承祖師帝洛巴尊者對那若巴尊者曰:“顯相非縛執著縛,斷絕執著那若巴。”

  2.以覺受多寡作爲判斷修行增上的標准

  某些行者于禅修中鮮生覺受,故懷疑自己是否修行不力、見解淺薄,其實並非如此。我等所修之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乃根本調伏根本,含藏一切修法力量,能直趨菩提。猶如大鵬金翅鳥之蛋般,在蛋中圓滿一切力量,一旦出殼即可飛翔。故行者禅修覺受鮮少亦屬正常現象。而下乘派中諸如四大修法等,爲遠道方便之法,雖更易起現覺受,距成就似近實遠,而且趨入解脫仍須回歸“根本調伏”之核心。

  複次,一切覺受源于心識,次第行者初步調伏煩惱(密魔)遠未臻圓滿,故因邪魔加持(外魔)或世間空行母(內魔)考驗修法能力而易呈現種種覺受,此時萬勿執著,應依教調伏內心。隨修法增上,見解赤裸時,覺受已無處可尋。故修行是否增上非以覺受多寡賢劣作爲衡量標准,而應以出離心、菩提心以及信心是否增上爲准繩。

  叁.修行路途上哪種覺受難調伏

  由于習氣飄動,內心會起現種種賢劣覺受。而修行者與凡夫的區別在于:修行者雖然未必能夠完全斷絕煩惱,但是多少能夠以正法之方便調伏自心。例如起現昏沈、掉舉、貪嗔癡煩惱乃至生活中的逆境時,修行者雖然也會感到痛苦,但是由于長期修行觀修無常、了知空性之故,多少還是能夠調伏自心。因此,相對來說,劣覺受比較容易調伏。

  但是修行路途上最難調伏的是傲慢心。修行者內心的見解沒有達到很高地步之前,很難發現自己的傲慢心。例如某位高僧大德贊歎你的功德;或者自己修行見解少許增上,有些感受;或者自己稍許通達一些教理……如是種種,內心會有一種歡喜心。然而細致觀待,這種歡喜心潛藏著傲慢心。傲慢心與自信心不同,如果自己得到高僧大德的稱許或者知、見略有增上,此時勉勵自己在此基礎上,還要精進修行,創造更高的境界,此乃力求心,即自信心。相反,如果僅僅滿足于自己暫時的見解、功德增上,繼而懈怠、放逸,覺得他人都不如自己等等,此乃傲慢心,必定導致見解長期不能增上。

  往昔我初到亞青寺,無論見解、證量都一片空白,沒有上師表揚我。我也把自己當做一介凡夫而精進修法,你們可能也聽說過我那時爲了避免晨起的昏沈,把耳朵都凍變形了。但是,後來當我稍許具備一定見解和證量,能夠與他人辯論、講解一些教理,並得到上師贊歎時,我的精進就開始退失了。誠如智悲光尊者于《獅吼論》中曰:“如值遇賢劣因緣之際,如水乳各自分離者極多。劣緣轉爲正道尚易,然賢善因緣轉爲道用則較爲困難。如證德較高之傲慢者,現世專行追求豐裕世俗之事務,由是墮入懈怠天魔之中,故不能證得六聚自解脫之要義。”

   故汝等須知,見解能否增上,完全取決于能否斷絕叁毒(貪嗔癡)、五毒(貪嗔癡疑慢)。如是煩惱若未調伏,欲僅憑臨時精通一些道理以及內在調伏方便,很難獲證菩提勝果。如今有些弟子未解導師之稱許、授記乃護持弟子信心之方便,反而生起傲慢心,以爲自己真的達到某種很高的境界,反成輪回之因。

  因此,我們應當時時反觀自心:同初入佛門時相比,自己的精進心是否增上了?如果越來越懈怠,則說明已經滋生了傲慢心,故當時刻調伏爲妙。

   總之,魔障和悉地(成就)只有一線之隔,對任何境相産生執著均稱爲魔障;若未産生執著,依舊按照調順煩惱之正確方式修持即爲悉地。作爲修行者,無論起現任何賢劣覺受,首先應該認識到覺受,了知覺受是修法過程的正常現象;第二步,勿執著于覺受,按照調伏煩惱的方法以平常心調伏。所現境相若爲過失,自會消失;若爲功德,必然日日增上。若能如是行持,覺受必爲增上見解之契機。

  

《正確認識並如理觀待覺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