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功德增長的標志

  功德增長的標志

  平常你們都在依止著不同的導師,聽聞著不同的教言。對于剛入門的信衆而言,從輪回過患的角度,已經知道輪回是痛苦之處,因此從輪回中獲得解脫是我們當前信仰佛教的終極目標。

  但是,解脫到底在何處?僅僅是未來到某個地方去嗎?比如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以及其他清淨刹土等等。這樣的理解雖有一分道理,但他並不全面。解脫是從痛苦中出離,而一切痛苦源于煩惱,所以我們今生信仰佛教,就是爲了消盡煩惱,圓滿功德,獲得永恒不變的快樂——今生快樂、臨終自在、未來更加幸福。

  爲了成辦這一目標,我們從事過各式各樣的善法——口中念誦,身做禮拜,朝拜神山聖地,上供下施,乃至聞思佛法,靜心打坐等等,我們付出了很多。有時候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以上所從事的一切善法,有多少功德?

  當然,我們很喜歡去向一位導師求證,我的功德增長了多少?以後我該怎麼去做?等等。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在一位導師面前去了解諸多方便,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自我監督、自我反省、自我提點,因爲釋迦牟尼佛說:“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需要了解衡量功德是否增長的標准,保證自己在行道中不偏離正道,能夠迅速趨向解脫彼岸。

  1、從出世間角度觀待功德是否增長

  作爲修行者,無論行持任何善法,目的都是爲了調伏自己的內心而成辦解脫。如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因此從小乘十八部乃至無上竅訣大圓滿之間所有的教義,都在告訴我們如何斷絕煩惱,成辦永恒不變的快樂。故欲知自己所從事的善法有無解脫利益,首先觀待貪嗔癡煩惱有否減少。如果貪嗔癡煩惱僅僅在情緒高漲之時有所減少,而當情緒低落時仍然與往昔相同,還是那麼熾盛,只能說明你的貪嗔癡煩惱還是沒有減少。

  再者,觀待自己的信心和慈悲心有沒有增上?若自己的信心和慈悲心仍然隨情緒飄動而起伏不定,或者仍然有很多分別(對某些有信心、某些沒有信心,對某些有慈悲心、某些沒有慈悲心),也只能說明你的信心和慈悲心沒有增上。

  2、從世間角度觀待功德是否增長

  從世間角度而言,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善?在面對自己的家人、道友之時,現在和往昔有什麼區別?由于你進入佛門的緣故,你的家庭是否越來越和諧?等等。如果這些沒有改變,也只能說你所從事的善行沒有功德。

  當今社會,物質雖然極大豐富,但由于衆生業力沈重的緣故,我執太強而導致矛盾紛爭層出不窮,痛苦煩惱無處不在。作爲修行者,與世間人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呢?一個世間人,由于不懂“自淨其意”的道理,所以永遠帶著兩個眼睛去看待他人,要求他人一切所作所爲都符合自己的意志,而自己則高高在上,怎麼做都可以,從而形成一種特權意識。同樣不懂調伏內心的對方,自然也會秉持這樣的理念,兩者之間産生矛盾則成必然。但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者,由于時時觀待自心的緣故,不會把一切過失都推在他人身上,而發自內心的慈悲卻可以讓他真誠地理解對方、寬容對方、忍讓對方,因此所到之處,一團和氣。家庭和睦,鄰裏友善,于世間也值得稱道。同時與金剛道友和諧,也守持了共道密乘十四條根本誓言的第叁條,同樣具有廣大的意義。

  所以,行持善法是否具有功德,問問自己的內心即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