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功德

  什麼是功德

  往昔梁武帝在位期間,修廟宇、造佛像、布施、供僧、印經等,所行之善極其廣大。但當問及達摩祖師是否有功德時,達摩祖師曰:無功德。可能很多人會産生疑問:爲什麼梁武帝做了那麼多善行,還是無功德呢?

  善行是否具備功德要觀待內心。如雲:“樹根爲藥芽亦藥,根爲毒芽何用說,唯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相大小。”

  往昔阿底峽尊者入藏之時,一天清晨,阿底峽尊者的侍者羅欽仁青榮波在送早餐時,看到尊者非常傷心。羅欽仁青榮波問:“今日早晨並未有人打擾您,您爲何如此傷心?”阿底峽尊者說:“今早我在光明境界中,觀察到一位在印度修無上瑜伽部的弟子,見解已落入小乘,故此傷心。”羅欽仁青榮波疑惑不解地問:“您的這位弟子依止的導師是您,所修的法是密宗最高的無上瑜伽部,爲什麼修法會落入小乘呢?”阿底峽尊者說:“這一切都取決于他自己的修法。落入小乘教法還是很幸運的事情,若要是修得不好,修無上瑜伽部墮入地獄也是有可能的。如雲:“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數趨向惡趣處。”” 因此,阿底峽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爲墮入叁惡趣之因。”

  所以,我們平常在修的時候,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若不觀待內心,僅僅口中念誦幾句“阿彌陀佛”,未必有功德。細致觀待,我們在進入佛門之前看過很多很多書。如果一本書從頭到尾把“阿、彌、陀、佛”四個字連接起來的話,裏面有多少遍阿彌陀佛我們都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已經念誦過很多很多遍了。難道僅憑這一點就能成辦解脫嗎?不可能的。這除了說明小時候我們上過學,認識到幾個字之外,還能說明什麼呢?真正的佛教不在于你念誦什麼,而在于調伏煩惱。若未調自心,即便口中念誦不同的經文、心咒,恐怕這些行爲都在修地獄而不是在修淨土。

  同樣,真正的功德也不在于外相,而在于內心——貪嗔癡煩惱減少,慈悲心、信心增上。

✿ 继续阅读 ▪ 功德增長的標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