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持善法多多益善
我平常的習慣,不管在什麼地方,很少給他人布置功課。因爲進入佛門之後,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因緣修學著不同的傳承。釋迦牟尼佛根據衆生不同的根機而傳講八萬四千法門,目的都是爲了調伏自心,證悟實相,所以不管修學什麼樣的法門都是一如的。
修法總分共同和不共同修法,可以根據個人信心和多方面條件來定奪。比如,剛入門期間,念誦一些咒語,學習一些理論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但在對佛法有所了解之後,我相信你對解脫的興趣會越來越強,這時候可以修更高更圓滿一些的法。但無論如何,根據自己目前的狀況,還是建議盡量多修一點法。
平常在行爲當中,所有戒律都應該一一守持。尤其作爲初入佛門的修行者,無論修學顯宗還是密宗,都應該從不殺生開始入手,然後再擴大多做一些善事。
今生無論遭遇怎樣的狀況我們都熬得過去,即便一貧如洗,我們也能像乞丐一樣熬過殘生。如果有不圓滿的地方,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可以幫助我們。但當臨終降臨之際,可能一切都結束了。即便你有成千上萬的眷屬,也沒一人幫得了你。那時唯一能幫助我們靈魂獲得自在解脫的就是生前所修的法。所以,不要與他人對比,不要看到他人懈怠就心安理得地得過且過,還是要咬緊牙,盡量多修點法。
這個世界上信仰佛教的人很少,不信仰佛教的人很多。爲什麼?因爲哪怕對佛法生起一善之念,也需要修善積福千年萬年。我們現在能對佛法生起信心並將身心投入修法之中,這是多麼大的福報。所以,我們的人身與世間人是不同的,我們稱爲暇滿人身,世間人稱爲無利益之身。擁有暇滿人身不是終極目標,利用暇滿人身追求究竟解脫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今生對佛法生起信心並投入修行,說明我們前世決定是一個修行者。那爲什麼我們前世沒有成就?恐怕就如今生這般,今天不修,明天再說;這個月不修,下個月再說;現在我很年輕,還要從事我的事業,等我老的時候再說。雖然對叁寶的信心沒有退轉,但又輪回到今生,不得不重新開始修法。若我們今生也如前世般懈怠,未來能不能獲得人身真不敢說。所以,大家一定從今天起多精進一些,多修修法,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