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無上竅訣法對于觀想的要求

  大圓滿無上竅訣法對于觀想的要求

  上師瑜伽總攝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之一切理趣。修持上師瑜伽的目的是爲了通過止觀交修,以信心與上師相應而赤裸覺性,其中念誦心咒和觀想皈依境是赤裸自性的方便,但並不強製初行者一開始就完全達到生起次第之“明、淨、穩”的標准,只需初步能將心專注于皈依境即可。

  《如意寶藏——上師瑜伽之圓滿引導》中曰:“觀皈依境猶如空中彩虹,顯而無自性,應觀想上師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自己面前,如親睹勝顔。”次第根機行者初步以意念造作觀想上師皈依境,並淨觀上師圓滿叁種功德(大悲、遍知、救度衆生之力量),隨修法增上,覺性于自然中逐漸赤裸。

  初行者如何理解上師即法身佛?首先通過聞思于“上師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之總集” 形成定解。隨修法見解增上,逐漸于覺受中領悟真正的佛就是法身,法身和色身原本一如。此時意念造作逐漸細微,最終于赤裸本性時證悟法身究竟了義之見。所以,所謂視上師爲法身佛,並非意念造作地觀想上師爲法身,而是一種信心。

  諸佛菩薩以頭頂肉髻、身披璎珞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僅僅是一種方便诠釋,真正的佛不在外表形象,而爲心之本性。即獲得斷證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斷——斷除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包括一切輪回煩惱痛苦以及習氣);證——證悟本體清淨和自性清淨(所有一切功德都圓滿其中)。也就是說,圓滿心的本性者爲佛。若具備如是見解,信心就會很堅定,無論外在形象出現多麼大的遷變,信心都不會動搖。

  如今很多人將對導師、對佛的信心僅僅樹立在外表形象上——黃色的就叫釋迦牟尼佛、紅色的就叫阿彌陀佛,難道戴個面具就是佛嗎?如果你把形象當作一個標准,一旦今天佛呈現這樣的形象,明天佛呈現另一種形象的時候,你的內心也會隨之搖動,信心就會退轉。這就說明你對佛的理解並不夠透徹。

  總之,所謂觀想亦依修法見解而定,初步雖需意念造作,亦應理解其真實理趣,不能僅僅停留于表面形象之上。隨修法增上,自然證悟真實見解。

✿ 继续阅读 ▪ 略說攝集善法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