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無緣寂止中護持正念
當禅定沒有安住于所緣境之上,內心坦然放松,並以正知正念不放逸而攝持,就是無緣寂止。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爲什麼在無有所緣的前提下又能樹立正知正念呢?
我們在傳講上師瑜伽導修之時講過,無緣寂止可以分爲迷惑和清明兩種狀態。
對于迷惑無相定而言,迷惑中確實無法樹立正知正念不放逸,因爲時時都處于放逸的無記狀態之中,此時並沒有正知正念。即便當時感覺有稍許明了,但實際當中,這種明了無法樹立正知正念,仍然是一種迷惑狀態。
在清明無相定當中,即便沒有所緣的對境,但如果這種寂止很清明,即能樹立正知正念。
這種清明如何理解呢?不妨反問自己:當你覺得很清明的時候,你能明什麼呢?比如說當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之中,眼根和耳根沒有遮止,對外境既看得見又聽得到,此時與第六識耽著有什麼區別?因爲第六識也是看得見、聽得到,當時沒有産生分別心。出世間勝觀與世間的禅定是“相似相似易錯亂”,若不能辨別,很難赤裸出真實禅定。所以行持等持的弟子,智慧應該更加細致一點才對。
若對無緣寂止中迷惑和清明兩種狀態不細致區分的話,就會産生無緣寂止中如何樹立正知正念這樣的疑問。只有當我們的內心越來越安住,行持有緣寂止和無緣寂止達到一定的時候,我們才能分析禅定上下不同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