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種種法門都是爲了調伏內心
當今佛法在漢地、藏地,印度以及南傳國家都比較興盛且各地的傳講風格和傳承也都各有不同。例如在漢傳佛教中,現前淨土宗、禅宗和天臺宗等都比較興盛。藏傳佛教之中,五大教派的傳承也都廣爲人知。跟隨南傳佛教導師修行的人也日漸增多。
因此很多人內心有這樣一個想法,既然所有一切教法都這麼殊勝,現前是否就應該將各個教法都修一下,和各個傳承都結個緣。但實際當中我們的一生是非常有限的,想在短短的一生當中修完所有的教法是否是有點困難?
若如是行持,即便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全用來修法,恐怕也是修不完的。一天兩天也許可以堅持,但長時間堅持是不可能的。回顧曆代高僧大德的修行之路,似乎也沒有哪一位祖師一開始修學就四處找法脈結緣,東修一點,西修一點,最終又以不同的方法成辦解脫。曆代傳承祖師可沒有這麼修學的。那麼曆代傳承祖師是如何修學的呢?
無垢光尊者曰:“然若未能修持真實義之精華”,也就是說,雖然一切教法均爲殊勝,但現前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若不精通一切教法之精要而做修行,那即便現前能修學多少法,即生成辦解脫的希望恐怕也不是很大了。什麼是一切教法之精華呢?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這就是一切佛法教法的精華。若不能把握這個主旨,即便從事多少善法,即生成辦解脫恐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例如當前很多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的信衆,手中拿著很多的功課本,早上念這本功課,中午念另一本功課,下午和晚上繼續念誦不同的功課本,一天從早到晚不停地念誦,還是沒能完成念誦功課。
也有一些弟子接觸第一位導師時領受了功課,遇見第二位導師時,又得到了一些與前次不同的功課。雖然量有點多,但完成起來也有點吃力了。後期谒見了第叁位導師的時候,又得到了不同的功課,此時內心就會起現煩惱,覺得這麼多功課什麼時候才能修完呢?
還有一些弟子谒見第一位導師時,導師告訴他,他的本尊是蓮花生大師,第二位導師告訴他,他的本尊是觀音菩薩,于是他已經不敢再去問第叁位導師了,就怕再出現第叁位本尊的時候,他已經沒有時間念誦本尊儀軌和心咒了。
類似這樣的現象,恐怕在我們身邊還是挺多的。這時候我們就應該要記住無垢光尊者的教言“然若未能修持真實義之精華”。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義,是諸佛教”。因此調伏自己的內心就是一切佛教教法的宗旨所在。
當然,所有的法門和修法都很殊勝,若要是有時間,那麼行持諸多善法,當然是多多益善,這個是沒得說的。但是無論我們修行什麼樣的法門,無論我們從事何種善法,必須要抓住佛教的宗旨,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這個道理一定要銘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