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致理解善法
我們前兩天講解因果之時提到過漢地的一句諺語:“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我想這句話人人都會說,那麼我們平時在面對各種對境之時,就應該要將這些道理運用起來,即便是一件小小的善法也應該去積極行持。
例如我們經常在路上見到一些乞丐,此時內心若能生起慈悲之心而非分別之念,並且根據自己當時的條件給他一元,一角乃至一分都是一種善法,一種功德。
如今在漢地,我聽到有很多人說,此時應該先辨別一下乞丐是真是假,再決定是否要布施于他。但我們面對乞丐的時間並不長,又怎麼能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就知道他的真假好壞呢?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是否布施就根據自己當時的信心來定奪,而不要起那麼多的分別。
雖然我們平常也在行持善法,但如果內心總是具有各式各樣的分別念的話,我相信我們也會將放生認爲是一種過失。爲什麼這麼說呢?例如我們放生的時候,會把大魚放入河中,可是大魚會吃小魚,因此我們救了一條大魚的命,但同時可能也傷害了千百條小魚的生命。是這樣嗎?實際當中善法當然不是這麼理解的
因此若是以種種分別念去思慮考量,我相信我們永遠沒有去從事放生這種善行的可能了。所以我們從事善法的時候應以當時的慈悲心來定奪,而不要摻雜這麼多的分別念。
什麼才是善?能夠令煩惱消盡的對治力就是善。因此我們自己所行持的是否是善法,就看看自己當時具備的善念是否能夠對治自己的煩惱。若是的話,那麼即便是一件小小的善法,我們也應該努力多做一些。
例如在漢地,平時的殺業是非常沈重的,很多信衆平時也都在行持放生這一善法。但有些居士說,由于諸多條件不具備的緣故,因此無法與其他道友一起去放生,此時該怎麼做?我想此時你自己去放生也非常好。
例如你今天去菜場買菜,可以順便買一兩條活魚或者一些其他的生命,在回來的路上把他們放回大自然之中。此時即便不會念誦很多的儀軌,若能念誦一兩遍阿彌陀佛的名號、六字大明咒或蓮花生大士心咒等等,也非常好,放生功德已經不可思議了。若要是身邊還有一些甘露丸的話,就放些甘露丸後再放生,功德則更加廣大。
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時候,集聚很多人一起放生當然非常好,但若是當多方面條件都不成熟,自己也沒有辦法參與,那麼自己出一點錢也是可以的。有些會覺得親手放生感覺更快樂,那也不一定非得很多人一起的時候才去放生,平時買菜的時候順手解救一兩條生命也是非常好的。
因此要記住,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去行持善法,即便面對的善法非常微小也不能輕視。當然在行持善法之時也不要拖延,內心不要好高骛遠。有些人內心總想著將來多方面條件具足的時候再去做一些善事,而且要做就應該做大一點的善法。那麼請問善法的大小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功德藏》之中曰“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也就是說,我們所從事的善法大小與否,不在于善法形象之上,而在于自己的發心之中。若要是具備廣大之發心,即便是一件小小善事,也會具有無量之功德。
例如同樣行持放生這一善法,哪怕只有自己一個人放生,放生的只是一兩條生命,但是若能以叁殊勝法攝持,功德也不可思議。因爲發心能令善根廣大,而正行會令善根不被一切外緣摧毀,放生過程中,在具備慈悲心的基礎之上不起任何其他分別,六度也在一法當中具備,而最終回向能令善根不斷增上。
這樣一來小小的善行由于具備叁殊勝法的攝持,功德已成無量,此時你認爲他是一件小小的善事還是一件大大的善法呢?
因此我們不要僅僅覺得善事渺小而將其擱置一旁乃至誹謗善法,這些都是對法不理解緣故所致。因爲善法的大小不在于外在,而在于你的內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