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的意義
雖然我們在往昔講法期間,已經爲大家傳講並印證了無上竅訣大圓滿實相之見解,但無論是對于初次修法者而言,還是已經修學一段時間的弟子來說,在實相見解還沒有完全赤裸之前,共同外前行,不共同內前行以及正行等見解絕不可輕視。
因爲對于次第修行者而言,在依止方便教授而成辦解脫的過程當中,若不具備這些要點,想要迅速成辦究竟解脫之見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雖然以上所講解的這些法義都已經一一傳授給了你們,若僅僅停頓在聞思所理解的法義之上,而不進入實修狀態之中的話,那麼見解也永久不會有所進展。
密勒日巴尊者曾經說過,對一個饑餓的人來說,僅僅聽到食物是不夠的,甚至知道食物可以填飽肚子也是不夠的。同樣一個道理,雖然我們平常都在聽聞教法,也理解一些其中的道理,倘若不進入實修當中的話,想要成辦解脫,恐怕還是很困難的。因此在修學之路上,我們應將聽聞到的教法,以及所理解的法義運用起來去調伏各種煩惱爲妙。
如今有很多信衆說,由于個人的習慣不同,因此他非常喜歡聞思,喜歡從聞思的角度當中去理解佛法,所以實修方面就比較少。這裏要記住的是,想要即生要成辦解脫,僅僅停頓在口誦乃至了知之上,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我們並不排斥了知之境界以及口誦之一切善行沒有功德。從事這些善法的功德,當然是具有的,但若不將法義納入心相續之中而作實修,這些善行只能是將來成就之遠因,而非成辦即生成辦解脫之因。
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言:“聞思所知功德雖具無量,但自心與法不相融合,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也就是告誡我們,僅僅聞思而不作實修,實難獲得究竟之解脫,因此聞思修叁種智慧必須要合一。
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師也說過:“凡夫口誦,聖者心行。”同樣是告誡後一代弟子,即便口誦有多麼殊勝,但想即生成辦解脫還是需借助于心行。
縱觀藏漢的曆代傳承祖師,無一不是依心行而非口誦成辦解脫。當然口誦作爲心行之前行,這一點之上沒有任何過失,但這裏所強調的是,僅僅依口誦而不作心行是很難迅速成辦解脫的。
現前很多弟子都已經聽聞過甚深的教義,雖然由于各人智慧不同,理解之上有深有淺,但是無論聞思有多麼深廣,也只有將所理解的一切法納入到實修當中去修學,方能成辦解脫,這一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