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行才是功德顯現之因

  心行才是功德顯現之因

  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直到今天,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讀誦了很多經典,尤其與般若相關的《金剛經》、《心經》等經文可能都已經倒背如流了,但真正知道般若的人又有多少呢?正如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之中曰:“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

  例如一個乞丐只是天天在家裏說飯有多香,菜有多可口,餃子有多麼美味,但是自己卻從來不采取任何行動,這樣下去,恐怕他決定會餓死的。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天天欲求果位,但實際當中從不依教奉行,解脫的功德也永遠無法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因爲從某種角度而言,聞思還是在口誦與思維之中,而修行是逐漸斷絕思維的。正如禅宗所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密宗則稱其爲“超越言語之見解”。 這正是實修所得之見解,想要成辦這樣的見解,僅僅依靠言語與文字是永遠無法企及的。

  那是否就不需要念誦經文了嗎?不,對于初次修學之者而言,無論是《心經》還是《金剛經》乃至諸多經典都需要口誦。但若是只滿足于一天能夠念誦多少遍經文,還是遠遠不夠的。

  惠能大師曰:“凡夫口誦,聖者心行。”口誦是凡夫之階段,心行才是聖者之行爲。因爲對初行者而言,我們現前對其中的理趣並不知曉,也不知道該如何成辦其中的見解,因此只能先從口誦開始入手。

  隨著自己修學逐漸增上,對法也有所了解之時,就應該要趨入心行方能圓滿真實之意義。當圓滿境界赤裸呈現在自己面前之時,他就是圓滿之《心經》,就是圓滿之《金剛經》,一切經論也都在圓滿之中。

  當然,現前我們在念誦《心經》之時,從頭至尾念誦一遍才算圓滿,但是當你心行見解圓滿之時,念誦《心經》當下的一刹那就已經圓滿,不再需要一個過程,因爲他已經從時間和空間之中超越,這才是諸佛菩薩的真實密義,這才是真正的佛果。

  還有一些信衆說自己喜歡聞思多一些,還是喜歡學習一些理論。要記住,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授記,五明佛學院有諸多成就者,但成就者僅僅依賴口誦如何能成辦解脫呢?因此即便是五明佛學院的修行者也是非常重視實修的。

  對這些道理不理解的人,可能就只理解到其中一方面而無法全面地了解這些理趣。

  例如我們都知道米可以做成飯,也可以做成稀飯,甚至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點心。但對于智慧薄弱者而言,聽說米能煮成稀飯,他就永遠只能做成稀飯,而不知道其他的用途。所以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去衡量圓滿的見解。

  因此要記住,無論是煩惱暫時減少之功德,還是夢境中能達到不同程度自在之見解,都是依靠修行而非僅僅口誦得來的,心行才是功德顯現之因。

  

✿ 继续阅读 ▪ 供奉應具信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