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有相止乃依實修而得之境界

  有相止乃依實修而得之境界

  無論有相止還是無相止,其見解雖非了義,然皆爲依修而得之境界,非僅爲聞思之理解。倘若僅憑心念造作之理解,縱如何聞思廣博,能言善辯,彼不具調伏煩惱之力量,猶如紙上畫月,無有摧破黑暗之光芒。有者自以爲眼前所觀皈依境消失,將心安住在平靜狀態,即爲無相止。此處尚需細辨處于有相止還是無相止狀態?且無相止還須鑒別迷惑與清明。若輕易承當,極易落入偏道而不自知,此實乃未解無相止之要義。因爲無論是上師皈依境、空性、覺受、密咒、五方佛標志、呼吸或所謂平靜之狀態等等,只要心有所系,皆爲有相止。故此處主要依皈依境爲修行所緣之對境,若緣他境則與本修法相違,易成散亂,故應重緣皈依境而止觀交修。

  何謂修持有相止相對圓滿之標准?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曰:“所修妙叁摩地具二殊勝:一心明顯具明顯分,二專注所緣無分別具安住分。”即專注所緣(上師皈依境),無有分別相續而住,內心清明無昏沈、散亂。

✿ 继续阅读 ▪ 何謂有相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