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辦解脫之四種要義

  辦解脫之四種要義總述

  傳承祖師堪布昂瓊曾言:“初行者需止觀交修;見解逐漸增上即可止觀雙運。”上師瑜伽修法于念誦蓮師心咒時,契合禅定修行,實因初行者證得勝觀之前,剖析調伏妄念乃最佳對治方便,故止觀交修緣由于此。隨著修行之見解增上,尤其已證見解,一切方便均于其中圓滿,此時無需遵循法規,如何修持均成正法。

  總之,我等欲求今生解脫,首先依止清淨傳承之具德上師,並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及善巧運用,具如此四要方可成辦解脫。否則,行善雖具功德,但法與自心未能契合,則無法調伏煩惱、增上信心與慈悲心,解脫自然遙遙無期。如今煩惱熾盛之我等,有幸值遇清淨傳承,依止具德上師而實修大圓滿上師瑜伽法時,切勿輕忽而蹉跎歲月,否則待臨終呈現時,則悔之晚矣!

  成辦解脫之四種要義之(一)——傳承清淨

  清淨傳承乃獲得殊勝加持之基礎。自宗大圓滿無上竅訣法源于原始普賢王如來,經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持明無畏洲)、如來芽尊者、華智仁波切、龍多•丹畢尼瑪、堪布昂瓊、昌根阿瑞仁波切及大恩上師妙音龍多加參仁波切傳遞至今,此傳承法脈之清淨,如鑽石珠鏈般從未間斷,其間每一位傳承祖師均已獲證究竟佛果。

  然時值末法時代,導師良莠混雜,修行者在依止導師前,務必細致觀察該導師傳承法脈是否清淨,若因破戒染汙及中斷,或爲該導師私心自創,則弟子依此無論如何精進修行,仍無法獲得殊勝之悉地。

  複次有者雖依止一清淨傳承,卻依凡庸分別念輕視甚至誹謗其他殊勝之傳承或上師,因內心偏袒之故,難以獲得諸佛菩薩之加持。故雖具清淨之傳承,然仍需培養廣大普遍之信心。

  有些行者四處拜谒高僧大德,祈求各種傳承之修法,然不同傳承修法宗旨雖然一致,入手實修方便卻各不相同,對于初學者,諸多不同傳承之法聚集修學,雖具無量功德,然不識智慧(即萬法攝一之竅訣)善巧方便,結果導致內心雜亂不堪,甚至顛倒修法次序,不得其益。或僅希求在某位善知識前得到一個儀軌傳承即爲滿足。須知口誦儀軌僅爲名言傳承,真正之傳承乃傳遞圓滿之境界。若連傳承儀軌之實義亦未了知,豈可得到傳承之圓滿加持?上師爲我等傳授密法續部之要義,即爲賜予較口誦儀軌更爲殊勝之傳承;故唯有真實悟證傳承之密意,方爲該傳承之真實繼承者。

  成辦解脫之四種要義之(二)——通達方便

  何謂“方便”?依上師瑜伽導修而論:前行之前行(時間、地處)、入座前行(身要七支坐法、語要排除九節風、意要發菩提心)、共同外前行(觀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業之因果、輪回是苦)、念誦儀軌(依文明觀)、“叁不動搖修習”、“持風”、以及回向等均爲方便。唯依殊勝方便,方可通達智慧,如是二者于一切修行中缺一不可。

  成辦解脫之四種要義之(叁)——認識智慧

  當今諸多修行者將修行僅歸納爲念誦經咒儀軌、身做禮拜等一切善行。身口所做善行功德固然不可思議,然若不真實調伏自相續,則于今生成辦解脫無有實義。誠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師于《六祖壇經》中曰:“凡夫口說,聖者心行。”聖者乃我等今生追求解脫之目標,能否成辦如此境界,重在心行之上。因此,修學者初步依靠念誦、身做禮拜等方便,漸解佛法要義後,仍須依禅修證得智慧,即生成辦解脫。

  在上師瑜伽實修中,認識智慧即爲認識禅定,並應精通一切禅定之分類與辨析。而修持禅定之關鍵在于正念,誠如華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一切調伏心方便,唯一根本即正念。”正念可支分爲“改造意念之正念”和“無造法性之正念”。

  總之,從一切等持之基礎有相止開始,其間無相止、緣起性空,乃至大圓滿無上竅訣法之四大解脫等均屬智慧,故應明了修行禅定之次第.若不識智慧,僅依方便,縱然勤修多時,解脫仍遙遙無期。但于禅修中,方便、智慧從未分離,如顯現爲方便,空性乃智慧。

  成辦解脫之四種要義之(四)——善巧運用

  如上既已認識智慧,且通達趨入智慧之方便,在實修上師瑜伽中,尚需針對粗細煩惱加以善巧運用。若未能善巧運用,唯以一法對治,則難以趨入真實見解。

  若欲善巧運用,首當認識妄念。有者未識善巧方便,一上座即心生戒備,強行壓製妄念。然需了知,吾等欲界衆生,起現諸多妄念乃正常現象。意識本無賢劣功過,關鍵在于如何轉爲道用。如鐵本無好壞,全賴鐵匠之打造。若鍛造爲凶器即爲“壞鐵”,打造成農具即爲“好鐵”。妄念亦複如是,若心隨妄念而轉則爲墮入輪回之因,若轉爲道用,則成解脫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誠如華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雖然所舍爲輪回,然初不依輪回法,不能趨入涅槃道,初識輪回性尤要。”

  于修行禅定中,根據起現妄念之粗細,而善巧運用剖析、直視、安住和持風等方便調伏。若妄念、昏沈粗重,則以剖析調伏妄念及持風對治;若昏沈、散亂相對細微,便以粗直視調伏妄念之覓心法和持風等調伏。如此運用善巧方便,才能形成調伏煩惱的強大對治之力。

  傳承祖師堪布昂瓊曾言:“初行者需止觀交修;見解逐漸增上即可止觀雙運。”本法于念誦蓮師心咒時,契合禅定修行,實因初行者證得勝觀之前,剖析調伏妄念乃最佳對治方便,故止觀交修緣由于此。隨著修行之見解增上,尤其已證見解,一切方便均于其中圓滿,此時無需遵循法規,如何修持均成正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