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持禁戒,甯舍身命不毀犯
《涅槃經》中記載了一個公案:在波羅奈國有個屠夫,名叫廣額,每天殺羊無數,後來見到舍利弗尊者,生起信敬之心,在一天一夜之中受持八關齋戒,以此因緣命終之後轉生爲北方毗沙門天王太子。持戒的功德是如此之大,因此持戒修行之人活著安樂、充實,死後也會更加幸福安甯,所以不枉得個人身。
《賢愚因緣經》雲:“持戒之人,護持禁戒,甯舍身命不毀犯。何以故?戒爲入道初基,盡漏之妙趣,涅槃安樂之平途。若持戒,計其功德,無量無邊。”戒律是入道最初的基礎,若毀破舍棄則無法向上邁進。戒律是斷盡煩惱的妙趣,達到安樂涅槃彼岸的平坦大道,因此甯可舍棄身命始終不能毀犯戒律。
既已得到珍寶人身,應抓緊時間利用它攝取人生真實義,否則疏忽懈怠散亂放逸,或終日大造惡業則不但白白辜負此身,而且也會依此身,把痛苦的根深植于叁惡趣中,這就是龍樹菩薩所說用金盤盛糞,不僅僅是浪費而且是糟蹋了。華智仁波切說:“此身行善即是解脫舟,此身行惡便是輪回錨,此身善惡之奴仆。”
持戒之人不僅命終時快樂,活著的時候也非常安樂幸福,因爲住世時天天守持清淨戒律,精進修習善法,使暇滿人身具有實義,一天之中所修功德、所積福報難可估量。尤其在當今末法時代,修行持戒所獲功德遠遠超勝于在淨土中或正法時修行所獲功德,一日持一條戒的功德將勝過正法時代一生受持滿分戒律的功德。
佛在大小顯密諸乘的經論中處處贊歎戒律的殊勝,尤其贊歎別解脫戒是菩薩乘與金剛乘的基礎,是佛法壽命的血液,是僧衆的根本,是渡生死海的浮囊,是末世衆生的導師,所以必須要受持!佛在《華嚴經》中雲:“若常信奉于諸佛,則能持戒修學處,若能持戒修學處,則能具足諸功德。”
戒律是登上一切善法高樓的階梯,依此可以漸次登上增上生與決定勝的高樓,因此如果沒有戒律而又想得到一切功德,就好比欲在空中建造樓閣一般,根本不可能!若舍棄戒律而修定慧則是成就魔王與外道的因,無法得到解脫,因此戒律就如城牆一般能抵禦魔王與外道的侵犯。
戒律是清涼的甘露,能熄滅行人身口意的炎炎惡業之火,使其心中生起涼爽的快樂。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礎,一切禅定及無漏智慧的功德都要依戒才能産生。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雲:“衆德依戒住,如地長一切。”《楞嚴經》雲:“修行叁決定義,所謂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衆生在無始輪回中串習的惡習特別強烈,天生就對造惡業非常擅長,身口意極不調柔,像未被馴服的野馬一樣。因此,佛陀以戒律的銜子與繩索強行把我等從邪惡道中牽引到安樂正道上來。佛對我們這些善惡不分的剛強衆生用戒律來調製,其目的是讓我們舍棄身口意的如毒惡業,這是真正慈悲心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