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嗔恚
人起嗔恚的時候,內心是非常偏執的。比如對某人生起嗔恚時,眼裏就只認他是敵人、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不論他說什麼、做什麼,都認爲最最討厭,這就失去了內心的質直,有了非常重的偏執。其實對方有很多地方值得贊美、值得欣賞。但心裏有了嗔恚,就變得非常不公正。
如果我們對待任何衆生,已經不再生嗔恚了,再進一步轉化,心裏就會常常爲衆生的利益安樂著想。這樣,不論是遇到親疏、貴賤哪一種有情,心裏總是想讓他們得到利益安樂,而這樣的想法會讓自己常常喜悅,這樣就是成就喜悅心法。
每次我們設身處地地爲別人的利益著想時,是不是內心充滿了善心?而內心充滿了善心,是不是滿懷喜悅?比如我們准備去利益衆生時,往往心裏會油然生起歡喜。正在利益衆生時,有很清淨的善心,更加歡喜。最後見到衆生已經得到了安樂,又自然會有發自內心的歡喜。所以常常保持利他的善心就常常處在喜悅中。
如果能從今天開始,盡量少一些“看不慣”,看什麼都是好的,不管它高高低低、好好壞壞,只要不加分別、一味地歡喜,就把一尊歡喜佛從心裏請出來了。好好忍辱去嗔心,就常有歡喜佛在。一下子起了分別,眼裏有了可惡,就又遭殃了,又變成魔王了。所以佛和魔都是自心所現。
有個體育記者去國外采訪,因爲走得太急,一腳踩在一位外國老者的腳下。老者反過來對他抱歉:“對不起!對不起!是我走得慢,阻礙了你。假如我走快點,你就踩不著我了!”這下把記者羞得臉紅。只要內心放開,天地就成了無比寬廣。如果一定要爭出個勝負來,那結就越結越緊,只會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
再從正面想:現在我不生嗔心,就能消除多生的業障,就能修集很大的福德,就能成就安忍波羅蜜,所以我應當歡喜順受。像這樣思維好嗔恚的過患和安忍的利益後,就讓心安住不動,由此讓自己所行的善法達到圓滿。
每一次遇到別人爲難你時、對你態度不好時、或者傷害你時,都是修遠離嗔恚的機會,這時不能放過,應當如法地思維、觀察善法,以正念提醒自己:我現在不能動嗔心,這一動嗔心就是火燒功德林,就是百萬障門開,就會損壞我多劫以來勤修的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