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世間生活

  世間生活

  從前面的分析中看來,世間的生活追求,無論是家庭美滿、錢財充裕,還是精神滿足,都因爲它們無常與有漏的特性,而無法給人們帶來希望中的快樂。這麼說來,世間的追求難道都注定要落空嗎?世間的生活難道就不能有所指望了嗎?答案確實是這樣的。這就是世間生活的真相,這就是世間生活永恒不變的規律。

  因爲無常性,世間生活並沒有真正的快樂,因爲有漏性,世間生活恰恰抑製了快樂,並製造出了苦果。看到這樣的真相,很多人心裏會很失望。因爲他們學佛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佛法來改善生活,實現家庭、財富、精神的圓滿。這實際上是拿著金銀珠寶,去裝飾一個肮髒的垃圾場,注定是一樁愚蠢的、虧本的買賣。

  又比如物質財富,用掉的,自然就消失了,尚未用掉的,則隨時會受到地震、火災、金融風暴等的外力損耗,甚至一夜之間就化爲烏有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即使沒有遭遇損耗,等自己生病或年邁時,已經享用不動衆多的物質財富。如果一旦撒手人寰,則它們完全變成他人的財富了,這就是物質財富的無常性。

  物質財富雖然看似誘人,但也並不是純快樂的,無論是在積累、享用,還是在維持階段,它們給人在心理上帶來的煩惱,和造成的創傷,都是非常巨大的,無法彌補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之中,做下的各種口是心非,以及損害他人的行爲,給今後的生活,也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就是物質財富的有漏性。

  擁有了之後,是否會産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惱?衆生追求這些生活目標,是因爲預計它們會帶來快樂,但是享受的過程,卻總是事與願違,帶來的苦惱,往往比快樂要多得多。這就是這些目標的有漏性。有漏,是說這些目標會導致泄露出來很多的過失,這些過失,導致了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還倍受困擾。

  也有人會認爲追求物質財富比較低級,而以淡泊名利、甯靜致遠爲追求意境。但是欲界衆生的精神境界,都根本抵不上色界禅定帶來的內心甯靜祥和的一分。而禅定力同樣未逃脫無常與有漏的控製,表面的穩定之下,相續中潛藏的煩惱與業力種子同樣暗流湧動,在定力消失的時候,原先混亂的生活便又死灰複燃了。

  如果有人實在于心不甘,則通過學佛來促成俗世目標的實現,也不是不可以,因爲佛菩薩確實會滿足衆生的各種願望。但是第一,這些目標,即使實現,也不會帶來預期中的快樂;第二,前世已經實現了無數次,到現今依然兩手空空;第叁,它們就像海水,越喝只會越渴得難受;第四,如果放棄,快樂反而就在眼前。

✿ 继续阅读 ▪ 寂滅爲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