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1996年秋季佛七總結講話)▪P3

  ..續本文上一頁來,現在的東西,都放不下,産生種種的攀緣,因此增加了地無窮無盡的煩惱。對過去的事總愛回憶它,留戀這,惋惜它;對于未來的事總是作種種的懸想,考慮,計劃;對當前的事又看不破,放不下,總是挂在心上,這些都是攀緣。過去,未來,現在,叫叁世。如果把這叁世都斷了,就沒有輪回了。因果貫通叁世嘛。我們把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都放止了斷絕了,就不隨境轉了,就不受一切事物的影響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內心就清淨,念佛就能相應了。

  這是講的放下煩惱的第二個要求,心不隨境轉。

  第叁,要放下我是非,好惡,不起憎愛心,不取分別。

  我們要做到《佛說八大人覺經》裏開示的:“不念(不記念)舊惡”(過去曾經有過的惡緣,就是不憎惡人)和“等念怨親”(就是對愛我者,害我者心念平等,而不生分別心)。而我們夫 是陷入人我是非,好惡,恩怨,造種種的罪業。其實,冤家與親人是互相轉化的,過去生中的冤家對頭,往往是今生的親屬,還有,冤家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所以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們一生當中的苦是誰造成的?是自己的分別,執著,顛倒,妄想,貪嗔癡造成的,這是自作自受,怎麼能怨天尢人呢?懂得這個道理,如果人家罵你,做臉色,你就當然不理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切不在意,“是非以爲辨爲解脫”。這樣,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就能做到怨親平等,能夠忍辱。

  我們應該從困規律來看待一切,一切都是因緣所生,人人都生活在因果規律當中。有一副對聯:“夫妻就前緣,是善緣?是惡緣?有緣方配;兒女(包括女婿,媳婦)皆宿債,或討債,或討債?或還債?無債不來。”用佛教的道理來看,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你都能處理得恰當,不會受化的影響。比如,不懂得佛法的道理,或者不能正確處理,關系再好,並不一定是好事,互相舍不得,最後到了要往生時,去不了呀!不能用佛法來處理世間的恩愛,陷入感情的網絡裏,只會受拖累的。這種因情愛不斷除,是不可能往生的,臺灣一位男居士念佛預知時至,中午12點,請親友來家助念,他已見到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可是他忽然想起還有一包書信,叫人拿來燒毀。誰知他的夫人竟嚎啕痛哭,把他的心哭軟了,便對阿彌陀佛說:“我現在往生,我的太太就太痛苦了。”這一下,阿彌陀佛就是見了,他的病相立即出現,一直拖到下午四點才斷所,由于被感情所牽,當然不能往生,實在可惜!另一方面,兒女關系壞,並不一定是壞事。“文革”當中,上海發生了一件事情。一位居士,早年死了丈夫,所晚無依靠,抱了一個兒子;覺得不夠,又抱了一個女兒,到了“文革”當中,期間,兒女都成人了,她長齋念佛,兒女造 的反,把佛像、佛書交到派出所、居委會,天天批鬥她,回到家裏,兒子夾肉給她吃,她不吃,又去揭發她,說她還在搞封建迷信。她感到太苦了,跑去跞黃浦東。路上,對面來了一位同修,見她神色痛苦,便問她,她如實相告。那位同修說:“你是學佛的自殺能夠往生嗎?這是你過去生中欠他們的嘛,是來收債的,這反而是好事。如果他們澡這樣對你,你以後還想享兒女的福,舍不得往生呀!他們罵你,你不去聽,一心念佛求往生嘛!”這一席話點醒了她,回去以後就專心念佛,兒女照樣罵,但她聽不到罵的內容,還爲兒女弄好飯菜。幾年以後,有一天,女兒先回來,只見菜籃子還放在桌上,並未做飯菜,到處找人,才發現在廚房裏一個爛了背的破椅子上,坐著往生了,這說明不遇到兩年兒女,她還往不了生,所以用佛法的觀點來處理,人我是非是恩怨,就都能放得下了。

  這是講的放下煩惱的第叁個要求,放下人我、是非、好惡、恩怨。

  第四個要求,要放下,要入下貪著情愛的癡心。

  如何對待家庭在題非常重要,上面已經講了一些,現在再專門談談。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很3難往生,如果情愛的貪癡心重,所以六在六道輪回中出不來了,所以說:“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想求往生,如果情有的貪癡心重,就與西方極樂世界不相應,所以說:“情不斷,不生極樂”。當然,學佛不是無情的。佛菩薩都是“同體大悲”。我們應該把對親屬的情愛由小擴大,由愛親屬擴大到愛衆生,升華到大慈大悲心,才能與佛菩薩相應;不然,到臨命終時,對我們往生極樂就會産生障礙。學 的人家庭就道場。2我們應當從家庭的人度起,不過,要把他們引導到經的道路上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淨空法師對待他的母親的態度,值得學習,1949年,他離開大陸,1980年,他在香港弘法,接他母親去見面,母親說:“我天天都想你,”他答道:“你不要想我,要想阿彌陀佛呀!”這話很有道理, 兒子,兒子想母親,到最後都死了,永遠見不到了,即使再投生爲人,又都生在同一個家庭裏;但是,已經改頭換面,認不得了, 見了等于不見,只有大家都想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母子就永遠不分離了。他母親本來就信佛,後來7信了,逐步提高認識,臨終時安詳往生,這個才是對母親最大的孝順!對親屬的情感,我們應該用個這態度來處理,感情就升華了,把愛親人的心擴大到愛衆生,親人本來就是衆生嘛。我們度衆生,就包括度親人在內。

  還有,我們要學,一時級法沒成熟,親屬不相信,不理解,也是常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引起很多糾紛,自己産生很大的煩惱,也讓親屬誹謗佛法,與我們有很在的關系。那天大會發言,一位同修談得很好,爲了學佛,他比褓姆還累,做了 很多的家務事。這很對,我們的思想,行動感化他們,使親屬知道學佛的人的心量就是不同,任勞任怨。度衆和玉是從家裏的人度起,要善巧方便,不然好心要辦壞事。道源法師在佛七講話中,提到臺灣的一件事情。有位念佛的老太婆很虔誠,喜歡高聲念佛,但她的媳婦卻很反感,兩婆媳經常吵架。一天,媳婦爲了一件什麼事,心裏很冒火,又聽到婆婆媽念佛念得很大聲,越呼越上火,就沖進佛堂,把一尊很大的佛抓起來摔了。道源法師這樣評論:“這是媳婦送到地獄去了,有沒責任?可見在家裏學佛,一定要注意善巧方便,還要同吃,同住,同勞動,幫他們多作事情,使他們體會到學佛人的心胸,思想境界不同,逐步地被感化了。

  

  總起來說,以上講了叁點:一是要正助雙修,二是理事雙修,叁是要放下煩惱用清淨心念佛,這叁點提供給同修們,去以後具體落實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鞏固收獲,繼續用功,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落實到處理家庭關系,人際關系當中去修行。我們不可能到山洞裏面去閉關,修淨土法門的,也用不著去,並不影響你的家庭和工作。黃念祖老居士說得好:不僅上班可以修,你上火線也可以修。確實如此,要不受環境的影響,我們的思想、行爲、我們的“叁業”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達到清淨,這完全是可能的。印光法師說:“... ...即家庭便是道場,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親戚,盡做法眷,自行化他,口勸身率,使其同歸淨域,盡出苦輪。”我們應該逐步帶領他們都能夠走這條道路__了生死,出輪回!

  最後,引用古德一首偈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度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提出來和同修們共勉!

  

  

《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1996年秋季佛七總結講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林則徐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