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逐假(愚蠢的人把真心丢掉了,而去追逐假的,在假的的躯壳上去打主意,费精力)”这完全错了,为什么念佛可以成佛?“阿弥陀佛”三个字,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人人本有的佛性,我们念自性佛,念到结果,妄念去掉了,真性显露了,我们念佛的心就是佛心,所以说“是心作佛”。尽管我们用妄心在念,但是念来念去,妄念逐渐减少了,妄去真显,就是一个“是心作佛”这个根本真理,就抓住了一把总的钥匙,一切佛法的理论都贯能了。我僦就晓得真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因此说:“一切唯心造啊!”当然,法所说的“心”,不是维活动没有关系。也不是我们蛱时六根接触六尘而事的都是妄心。佛法所说的“心”是“常住真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太好理解。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佛陀所开示的是绝对真实的,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所在。这个“常住真心”,不和不灭,不增不减,常住不变的,这个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们懂得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明了教理了。这个认识不要把它看简单了,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生成佛的因缘,就是当生成佛的起点。这段话是净空法师的开示。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念 自然就得力了,妄念就能大大的减少。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念起佛来,就容易感应了;而且,明理的人,往生的品位,也必一能提高。
由此可见,念佛必须明理,明白教理非常重要,千尤不可忽视。有人会说:“我们当然想明理啊,是不识字,文化太低,怎么办?”我建议:我们要有特别是重视听经,听法师(比如净空法师讲的磁带,只要多听,必然能够理解,这并不要好高的文化。只要我们认真听,认真思考,多闻多思,这样,就能逐步的明白佛法的教理了。
以上讲的是第二个问题,学佛应该“理事双修”,不要偏废。
第三,应当用清净心念佛
大家知道,“心净则土净”。土,就是环境。我们内心清净了,外境就清净了。并不是外境清净了,内心才清净。我们凡夫往有这个想法,环境不表净,我们的心怎么清净得下来?这就叫颠倒妄想。根本的道理,是一切唯心造。禅宗大德有两句话:“身在千峰顶上”,这个叫心不随境转。憨山大师说:“境由心生,非由外来”。所以,心清净了,环境自然就清净了,我闪发的菩提心就是清净心,对于修持净土法门非常重要。如果烦恼很多,心不清净,就不可能一心念佛。我们应该做到:“一心念佛,不生烦恼;不生烦恼,一心念佛。”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自力与佛力)。用清净 心除烦恼,是自力修:用至诚念佛,自然也能至诚念佛。要不生烦恼,依仗佛力一心念佛是主要的,根本的。与此同时,也不应忽视靠自力修,放下烦恼,这能促进你以清净心念佛。二者是统一的,要结合起来修。
怎样一心念佛,前几天已经讲过了。今天着重讲一讲怎样放下烦恼的问题。
要在娑婆世界断烦恼极不容易,但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伏住烦恼,往生才能有把握。净空法师讲《弥陀要解》时说:“不只是念一句佛号就行了,要看这句佛号能不能把妄念伏住,也就是功夫成片。如果能把烦恼伏住,肯定带为往生。阿弥陀佛的常寂光常常照着我们,我们有烦恼就把佛的光明障住了。”可见,除去烦恼,以清净心念佛是何等重要。
净空法师说:“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就是佛。”所以,每个人都应来 认真地检查自己:“到底看破,放下没有?还有哪些没有看破,放下?什么原因?要怎样才能看破,放下?”不能看破,放下,当然不能除去烦恼。要放下什么?当然是放下执着。
所谓“万缘放下”,说是色、声、香、味、触、法。要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染“六尘”怎样才能够放下?首先要看破,看破“万物皆假”或者叫“万法皆空”(法,就是一切客观事物)。所谓“空”或“假”,就是一切万缘、万法的本性都是空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都是变化无常的,缘不存在了,它就不存在了。比如房子,我们眼看好象是有房子的相,但是,它的本体是空的,拆了之后,砖是砖,瓦是瓦,根本就没有房子。如果我们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真实的,就会斤斤计较,苦恼无边。知道一切事物是假的,还有什么分别,执着?烦恼是因贪染着而生的,去掉了分别执着,就不会生烦恼了。同时,要看破“世间无常”,世的一切是无常的,苦这人,不净而又无我的。所以佛说:“无常便苦”。看破了“无常”,自然就会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对娑婆世界的一切一切都看淡一些,自然,自心。对娑婆世界的一切一切都看得淡一些,自然,自私自利,各种贪著心就会大大减少了,烦恼就减少了。
那么,在日常生活实际生活中,怎样放下烦恼呢?具体的道理和方法很多,这里着重提出四点:第一,要把“小我”扩大到“大我”中去,逐步去掉自私贪著心。
自私贪著的病根在于有我。执着于我,是错误的根本,痛苦的根本。一切烦恼归纳之,即产生一个“贪”字。贪欲,为一工祸患之根本。大乘佛法教导我们,一发心就是无我。学佛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求人天福报,求自己健康长寿,就是执着于我。净空法师说:“凡夫对于身体太重视,唯恐委屈了它,恐怕累着它,不能精进之原因在此。古大德念佛念到筋疲力尽,还要念下去,身体毁灭都可以,佛号绝不间断,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若稍微顾惜自己的身体,还要多活几年,佛号就念不下去了,稍存此种思想,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当然,要一下了做到无我,很难办到,我们可以先从少欲知足做起。多欲,是修行的一大障碍,我们应该不求享受,不贪图名闻利养,生活方式越简单越好,生活上过得去就行了,不必费太多的精力。眼前世间种种享受都不是真正的福报,大福报是临终时心不颠倒。聪明的人现在的财、色、名、食、睡都不要,只求临终时不害病,预知时至,佛菩萨来迎,端坐而化,今生才不白活。请诸位同修想一想:我们应当做聪明人吧!
这是放下烦恼的第一个要求,去掉自私贪著心。
第二个要求,心不随境转。
怎样才能破执着?一切境界不动心就行了。净空法师说:“真功夫,什么境界现前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着,一句佛念到底,这才叫功夫, 咱人决定往生。如果六根接触六尘时,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样一天念佛十万声,这一生也很难往生。现前作不了主,你临终时靠不住呀!”
怎样才能做到“不动心”?先要弄清楚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就是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是一心(这个心,是指真如心)。我们所见的一切境界,实际上是自见其心罢了。印光大师说:“心造佛国,临终则佛国相现。心造地狱,临终则地狱相现。”所以心存正念,则佛境现前:心失正念,则六道轮回现前。心外无境,境自心生。好象我们做梦一样,梦里的境界都是我们自心显现的。晚上是做梦,实际上我们白天一样在做梦,所接触的环境,人物,还是唯心所现。因为我们的梦没有醒,而执着它,认为这些东西都是真的。一旦你醒悟了,就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就是六祖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么,我们还去执着干啥?!不管什么境界现前,不起分别心,不执着,都如如不动,心就不随境转了。明白了一切唯心造,心不随境转的道理,不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反复多次地去体验。
佛陀教育我们,要“八风吹不动”。“八风”就是毁、誉、称、讥、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不动”,就是境界现前,都不动心,毁,诽谤你;誉,赞叹作;这是当面的。称,称随你;讥,讥讽你;这是背后的。利顺利,或得利益的事;衰,衰败的事;苦,痛苦;乐,快乐。这就是八种境界。我们在修行上下功夫,做到这八种境界现前都不动心,举两个公案,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苏东破写了一首赞佛偈:“稽首天中天,(稽首,是顶礼;佛,又称为天中天,圣中圣),毫光照大千(佛的光明遍照大千世界),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在莲强上端坐不动)”。这是他被贬之后,一天坐了禅,自己觉得“开悟”了,写了这篇偈颂,很高兴,派人过江,请佛印禅师印证,佛印禅师一看,提笔批了字:“放屁!”因为这不是苏东坡真有的种境界,只是文字般若,并非实修实证。批的字送转过来,苏东坡一看,顿时火冒三丈,觉得竟用如此粗鄙之语侮辱我!立即坐船地江,找禅师讲理。禅师见他来了,笑盈盈地迎接他,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地江来。”他一下就醒悟了,赶紧回头。这说明了“八风吹不动”要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时间一点一滴的修行,要有实证功夫才能行到受用,当然,在量论上懂得,也很重要,但是只靠这个是不行的。
现代高僧,福建的广钦法师,年青时,曾在福建承天寺后山住山洞十三年,回到该寺,他认为自己福很薄,受不起供养,也不敢住寮房,要 守大雄宝殿,通宵打坐。隔了一段时间,监院和香灯师突然宣布:昨夜大雄宝殿的功德相被盗。僧众好生奇怪;过去无人在大殿住,从未被盗过;现在有人打坐,反而发生了.。于是,对广钦另眼相看,很鄙视他了:你住山洞十三年,其实中说一套,做一套。 而他呢,既不能说明自己未偷,也不早辩未见别人偷,好象自己与此无关,不闻不可,神态自若。过了七天,监院才当众宣布:功德箱没有被盗,之所以说这件事,是为了考验广钦法师,现在看来,他住山洞十三年,确实有真功夫!这真算得上“八风吹不动”,他破了我相,人相,自然就不执着于我了,你们怀疑也罢,讽刺也罢,与我无关,这说明这种功夫,很难做到,但却是完全可以作到的,本来外境是空的,我们肥到讽刺,之所以冒火,认为那个是真的嘛!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这里下手,去掉种种执着。
我们去掉攀缘心。我们凡夫对过去,未…
《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1996年秋季佛七总结讲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