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1996年秋季佛七總結講話)▪P2

  ..續本文上一頁而逐假(愚蠢的人把真心丟掉了,而去追逐假的,在假的的軀殼上去打主意,費精力)”這完全錯了,爲什麼念佛可以成佛?“阿彌陀佛”叁個字,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人人本有的佛性,我們念自性佛,念到結果,妄念去掉了,真性顯露了,我們念佛的心就是佛心,所以說“是心作佛”。盡管我們用妄心在念,但是念來念去,妄念逐漸減少了,妄去真顯,就是一個“是心作佛”這個根本真理,就抓住了一把總的鑰匙,一切佛法的理論都貫能了。我僦就曉得真是“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因此說:“一切唯心造啊!”當然,法所說的“心”,不是維活動沒有關系。也不是我們蛱時六根接觸六塵而事的都是妄心。佛法所說的“心”是“常住真心”,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不太好理解。但是,我們必須相信,佛陀所開示的是絕對真實的,這個就是宇宙、人生的奧秘所在。這個“常住真心”,不和不滅,不增不減,常住不變的,這個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們懂得了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就明了教理了。這個認識不要把它看簡單了,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是一生成佛的因緣,就是當生成佛的起點。這段話是淨空法師的開示。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念 自然就得力了,妄念就能大大的減少。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念起佛來,就容易感應了;而且,明理的人,往生的品位,也必一能提高。

  由此可見,念佛必須明理,明白教理非常重要,千尤不可忽視。有人會說:“我們當然想明理啊,是不識字,文化太低,怎麼辦?”我建議:我們要有特別是重視聽經,聽法師(比如淨空法師講的磁帶,只要多聽,必然能夠理解,這並不要好高的文化。只要我們認真聽,認真思考,多聞多思,這樣,就能逐步的明白佛法的教理了。

  以上講的是第二個問題,學佛應該“理事雙修”,不要偏廢。

  第叁,應當用清淨心念佛

  大家知道,“心淨則土淨”。土,就是環境。我們內心清淨了,外境就清淨了。並不是外境清淨了,內心才清淨。我們凡夫往有這個想法,環境不表淨,我們的心怎麼清淨得下來?這就叫顛倒妄想。根本的道理,是一切唯心造。禅宗大德有兩句話:“身在千峰頂上”,這個叫心不隨境轉。憨山大師說:“境由心生,非由外來”。所以,心清淨了,環境自然就清淨了,我閃發的菩提心就是清淨心,對于修持淨土法門非常重要。如果煩惱很多,心不清淨,就不可能一心念佛。我們應該做到:“一心念佛,不生煩惱;不生煩惱,一心念佛。”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自力與佛力)。用清淨 心除煩惱,是自力修:用至誠念佛,自然也能至誠念佛。要不生煩惱,依仗佛力一心念佛是主要的,根本的。與此同時,也不應忽視靠自力修,放下煩惱,這能促進你以清淨心念佛。二者是統一的,要結合起來修。

  怎樣一心念佛,前幾天已經講過了。今天著重講一講怎樣放下煩惱的問題。

  要在娑婆世界斷煩惱極不容易,但我們至少應該做到伏住煩惱,往生才能有把握。淨空法師講《彌陀要解》時說:“不只是念一句佛號就行了,要看這句佛號能不能把妄念伏住,也就是功夫成片。如果能把煩惱伏住,肯定帶爲往生。阿彌陀佛的常寂光常常照著我們,我們有煩惱就把佛的光明障住了。”可見,除去煩惱,以清淨心念佛是何等重要。

  淨空法師說:“看破,放下,隨緣,自在,就是佛。”所以,每個人都應來 認真地檢查自己:“到底看破,放下沒有?還有哪些沒有看破,放下?什麼原因?要怎樣才能看破,放下?”不能看破,放下,當然不能除去煩惱。要放下什麼?當然是放下執著。

  所謂“萬緣放下”,說是色、聲、香、味、觸、法。要做到“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不染“六塵”怎樣才能夠放下?首先要看破,看破“萬物皆假”或者叫“萬法皆空”(法,就是一切客觀事物)。所謂“空”或“假”,就是一切萬緣、萬法的本性都是空的,都是因緣和合而生,都是變化無常的,緣不存在了,它就不存在了。比如房子,我們眼看好象是有房子的相,但是,它的本體是空的,拆了之後,磚是磚,瓦是瓦,根本就沒有房子。如果我們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真實的,就會斤斤計較,苦惱無邊。知道一切事物是假的,還有什麼分別,執著?煩惱是因貪染著而生的,去掉了分別執著,就不會生煩惱了。同時,要看破“世間無常”,世的一切是無常的,苦這人,不淨而又無我的。所以佛說:“無常便苦”。看破了“無常”,自然就會産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對娑婆世界的一切一切都看淡一些,自然,自心。對娑婆世界的一切一切都看得淡一些,自然,自私自利,各種貪著心就會大大減少了,煩惱就減少了。

  那麼,在日常生活實際生活中,怎樣放下煩惱呢?具體的道理和方法很多,這裏著重提出四點:第一,要把“小我”擴大到“大我”中去,逐步去掉自私貪著心。

  自私貪著的病根在于有我。執著于我,是錯誤的根本,痛苦的根本。一切煩惱歸納之,即産生一個“貪”字。貪欲,爲一工禍患之根本。大乘佛法教導我們,一發心就是無我。學佛的目的如果是爲了求人天福報,求自己健康長壽,就是執著于我。淨空法師說:“凡夫對于身體太重視,唯恐委屈了它,恐怕累著它,不能精進之原因在此。古大德念佛念到筋疲力盡,還要念下去,身體毀滅都可以,佛號絕不間斷,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若稍微顧惜自己的身體,還要多活幾年,佛號就念不下去了,稍存此種思想,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當然,要一下了做到無我,很難辦到,我們可以先從少欲知足做起。多欲,是修行的一大障礙,我們應該不求享受,不貪圖名聞利養,生活方式越簡單越好,生活上過得去就行了,不必費太多的精力。眼前世間種種享受都不是真正的福報,大福報是臨終時心不顛倒。聰明的人現在的財、色、名、食、睡都不要,只求臨終時不害病,預知時至,佛菩薩來迎,端坐而化,今生才不白活。請諸位同修想一想:我們應當做聰明人吧!

  這是放下煩惱的第一個要求,去掉自私貪著心。

  第二個要求,心不隨境轉。

  怎樣才能破執著?一切境界不動心就行了。淨空法師說:“真功夫,什麼境界現前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一句佛念到底,這才叫功夫, 咱人決定往生。如果六根接觸六塵時,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樣一天念佛十萬聲,這一生也很難往生。現前作不了主,你臨終時靠不住呀!”

  怎樣才能做到“不動心”?先要弄清楚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就是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是一心(這個心,是指真如心)。我們所見的一切境界,實際上是自見其心罷了。印光大師說:“心造佛國,臨終則佛國相現。心造地獄,臨終則地獄相現。”所以心存正念,則佛境現前:心失正念,則六道輪回現前。心外無境,境自心生。好象我們做夢一樣,夢裏的境界都是我們自心顯現的。晚上是做夢,實際上我們白天一樣在做夢,所接觸的環境,人物,還是唯心所現。因爲我們的夢沒有醒,而執著它,認爲這些東西都是真的。一旦你醒悟了,就知道這些都是假的,就是六祖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麼,我們還去執著幹啥?!不管什麼境界現前,不起分別心,不執著,都如如不動,心就不隨境轉了。明白了一切唯心造,心不隨境轉的道理,不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反複多次地去體驗。

  佛陀教育我們,要“八風吹不動”。“八風”就是毀、譽、稱、譏、利、衰、苦、樂、八種境界,“不動”,就是境界現前,都不動心,毀,誹謗你;譽,贊歎作;這是當面的。稱,稱隨你;譏,譏諷你;這是背後的。利順利,或得利益的事;衰,衰敗的事;苦,痛苦;樂,快樂。這就是八種境界。我們在修行上下功夫,做到這八種境界現前都不動心,舉兩個公案,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蘇東破寫了一首贊佛偈:“稽首天中天,(稽首,是頂禮;佛,又稱爲天中天,聖中聖),毫光照大千(佛的光明遍照大千世界),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在蓮強上端坐不動)”。這是他被貶之後,一天坐了禅,自己覺得“開悟”了,寫了這篇偈頌,很高興,派人過江,請佛印禅師印證,佛印禅師一看,提筆批了字:“放屁!”因爲這不是蘇東坡真有的種境界,只是文字般若,並非實修實證。批的字送轉過來,蘇東坡一看,頓時火冒叁丈,覺得竟用如此粗鄙之語侮辱我!立即坐船地江,找禅師講理。禅師見他來了,笑盈盈地迎接他,說道:“八風吹不動,一屁地江來。”他一下就醒悟了,趕緊回頭。這說明了“八風吹不動”要在日常生活中,經過長時間一點一滴的修行,要有實證功夫才能行到受用,當然,在量論上懂得,也很重要,但是只靠這個是不行的。

  現代高僧,福建的廣欽法師,年青時,曾在福建承天寺後山住山洞十叁年,回到該寺,他認爲自己福很薄,受不起供養,也不敢住寮房,要 守大雄寶殿,通宵打坐。隔了一段時間,監院和香燈師突然宣布:昨夜大雄寶殿的功德相被盜。僧衆好生奇怪;過去無人在大殿住,從未被盜過;現在有人打坐,反而發生了.。于是,對廣欽另眼相看,很鄙視他了:你住山洞十叁年,其實中說一套,做一套。 而他呢,既不能說明自己未偷,也不早辯未見別人偷,好象自己與此無關,不聞不可,神態自若。過了七天,監院才當衆宣布:功德箱沒有被盜,之所以說這件事,是爲了考驗廣欽法師,現在看來,他住山洞十叁年,確實有真功夫!這真算得上“八風吹不動”,他破了我相,人相,自然就不執著于我了,你們懷疑也罷,諷刺也罷,與我無關,這說明這種功夫,很難做到,但卻是完全可以作到的,本來外境是空的,我們肥到諷刺,之所以冒火,認爲那個是真的嘛!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從這裏下手,去掉種種執著。

  我們去掉攀緣心。我們凡夫對過去,未…

《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1996年秋季佛七總結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林則徐學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