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妄想雜念。這是念佛的秘訣,能這樣念法,這樣用功,你用上一個月,自己就曉得,你的心清淨了,你煩惱少了。用上叁個月就上軌道了,功夫得力了;用上兩、叁年,縱然不能得一心不亂,功夫成片決定能夠得到,這時,雖然煩惱得根還在,還沒有拔掉,煩惱決定不起作用,不起現行。有了這樣的功夫,決定往生。”淨空法師將的這個秘訣很好,我們大家都應該照著這樣做,這對于減少妄念,伏住煩惱,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益。圓瑛法師說:“一句佛號能治一切煩惱心病。”他談他自己的體會,他說,遇到逆境來了,心理生起,馬上就經行念佛,走四步念一聲六字洪名,這樣轉上幾圈,慢慢心境就清涼了,煩惱就消除了,這是一種方法。第二種,他說,有些時候事情很緊,心頭焦躁,甚至于深夜都睡不著,也是采取一心稱念佛號,經過一段時間,身心就安定了,這樣就容易入睡,而且沒有夢魂顛倒的現象。還有在寫經的時候,寫一筆,一句佛號,使我們的精神始終凝聚起的,妄念起不來了,寫得很長的時間也不覺得辛苦。他說了這叁種情況,用念佛的方法都能夠伏住煩惱,使我們念佛得到受用。這些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
淨空法師還提倡念佛要活念活用,不要死念,我覺得很有受用。他說,我們念佛,就是要用阿彌陀佛佛號把我們無量覺心念出來。我們的本性就是無量覺嘛,無量覺就是真心,我們用一心來辦事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嘛。這樣做,我們念佛在生活上就排上用場了,這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如果你死念,這樣就得不到受用。能夠活念活用,我們就生活在覺而不迷的境界裏,那當然就能往生嘛。我們終日念佛,終日在念心,念佛就是念這個覺而不迷的心,念正而不邪的心,念淨而不染的心,把我們內心本來的覺、正、淨都念出來了,然後又把這個覺、正、淨用在生活當中,這就得到了念佛的受用了,就把這一句佛號念活了。我們的心就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覺、正、淨心心相印了。這樣,你念佛往生就是活著往生的。往生是我們的心,這個軀殼是去不了的,所以說,身在娑婆,神歸極樂,這就是活著往生嘛,並不要等斷氣以後。他這一段話,使我們心開朗樂,很有受用。懂得這個道理,就對于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才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二六時就是二十四小時,佛號不間斷。如果理解錯了,把它理解爲不休息不睡覺,一切事情不做,這樣把身體搞壞了,這是我們理解上的錯誤。現在有工作的,一天到晚拼命念佛,又要想到做工作;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念佛,結果是佛沒有念好,工作也沒有做好,這也是理解上的錯誤。淨空法師說:“當你工作來的時候,就把佛號放下,專心去辦事;事情做完了,佛號提起來,這樣叫不間斷。”
對于什麼叫一心不亂,淨空法師有一個很明確具體的開示,可以幫助我們認清這個問題,他說:“所謂一心不亂,不能錯解了。一心不亂,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作什麼事情都是一心。我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亂了,要把它應用在社會上,應用在日常生活上,這才管用呀!做什麼事情專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亂。吃飯、穿衣、接待客人,你都一心不亂去做,世出世間法樣樣圓滿,這個是念佛,對于整個社會才有貢獻!念佛,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那個念,是什麼念?覺念、正念、清淨念,樣樣都覺而不迷,就是阿彌陀佛呀!我不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念佛,我覺而不迷嘛。我處事、待人、接物統統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號不念,這叫真念佛。你把佛號放下,去辦事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你辦事還是念佛。我在辦事,沒念佛呀。你一心不亂地辦事,一心不亂,就是佛嘛!所以你二六時中,真的沒有間斷。念佛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專心,都是一心,自己能成就,也能感到別人。有些人很執著,念經時有人來了,理都不理,不打招呼,不接待,這是小乘人。大乘則不同,有人來了,馬上把經卷起來,接待客人,等客人走了,繼續再念。李炳南老師說:“行菩薩道,利益衆生第一。”不要使人覺得學佛人架子很大,給人反感。” 他這番話教導我們念佛要應用道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達到一心不亂。大家也不要理解錯了,這不是叫我們不念佛。修行當然不能滿足于每天念了多少聲佛號,必須看我們對治煩惱習氣收到什麼效果。如果我們一邊念佛,一邊脾氣一點也不改,這個沒有用處呀!念佛就是要改煩惱習氣、改毛病,把清淨心念出來,才能了生死脫死呀。如果做不到這點,就說明我們沒有放下,就是障礙。什麼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放下,首先就是放下煩惱習氣。這從那裏下手呢?從知過改過下手,這就是修行。
大家見過《了凡四訓》,第一部就談知過改過,這就是下手處。淨空法師說,一個真正修行的人,天天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發現了才能夠改,改過就是修行修行啦。如果你一天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你這一天就沒有修行。所以古人提出記“功過格,”自己的言行、心念都把它記錄下來。我們想錯了,看錯了,做錯了的事,能夠及時地修正過來,這就是功夫。修行是一人與萬人作戰,當然是很艱巨。王陽明有句話,他說:“治山中之賊易,治心中之賊難。”心中之賊就是貪嗔癡,殺睡淫妄酒,財色名食睡,這些煩惱的習氣,正是我們心中的強盜,要治心中的強盜的確很難。雖然叁毒五欲人人都有,但各人的重點不同,每個人的主要敵人是什麼,要靠自己把它找准,“擒賊先擒王,”這是要我們抓住主攻對象,找准主要敵人,集中火力,痛下功夫,消滅主要敵人。這樣我們這一生了生死出輪回的願力就會大大增強,願力就會大大增強,願力就會超過業力,煩惱習氣自然就伏住了。這樣念佛功夫就會得力,功夫當然也就容易成片了。
就當前來講,影響我們修行,影響我們功夫成片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貪嗔癡慢疑中的貢高我慢的現象比較突出。
有的同修,習慣于用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或者把別人的缺點看得多、看得重,又不能真誠地去幫助他。有的同修接受意見不夠虛心,對過頭意見不能正確對待,甚至覺得冤枉了自己,心裏放不下。有的同修只喜歡聽人家贊賞的話。這都反映出對自身的煩惱習氣、缺乏嚴格要求,對自己知過改過還沒有認真下功夫,或者,對自己的主要敵人是什麼還缺乏了解;更未認識到這正是嚴重影響念佛功夫成片的主要障礙。
(2)分別心較重。
有的同修看問題、看人,總是習慣于用分別心來看待,使自己經常陷入人我是非,造成種種煩惱,身心部清淨。比如分彼此,分界限、分親疏,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受點委屈惑聽了過火的意見,就想不通,受不了,甚至背上思想包袱,造成內心長時間不能清淨。有的同修喜歡對自己合得來的人就關心照顧,對于合不來的就疏遠討厭,這些人我是非的觀念,經常在腦子裏頭,而在待人接物上,無意中就反映出來了。
(3)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過失。
背後議論別人過失,就當今影響佛教界內部合同修之間團結的一種普遍現象。局外人看到也很驚異,認爲你們都在學佛了,爲啥子還是經常的不團結?給佛教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嚴格地說,這就是以身謗佛,我們的身業作出來的事,讓人家誹謗佛法,這當然也直接影響自己的修行。有的同修喜歡用佛法、用戒律去衡量別人,去指責別人,這很不號。印光大師說:“我們應該把別人看成是菩薩,只有我一個人是凡夫。”他是這樣教導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宣化上人這樣開示我們:“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我們應該真誠地檢查自己承認自己的錯誤,看到別人犯錯誤,自己要感到痛心,這才是菩薩心腸,菩薩的同體大悲在這上面就體現出來了。而我們不是這樣,而是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過失,看到別人做錯事了不但沒有悲憫心,反而覺得我不錯。這是遭罪業呀!淨空法師說得好,他指出,佛法是教訓我們自己一個人的,跟別人不相幹,戒律也是教誡我們自己一個人的,跟別人不相幹,戒律也是教誡我一個人,要我一個人遵守的,也與別人不相幹,你這樣想你的心就清淨了。他還教導我們要學會“曆事煉心,”我們在一切事務當中,辦事情當中,日常生活中煉心,煉什麼心?就是要把經綸上說的,戒律上說的統統用來約束自己,而不是用來指責別人。他說,佛法會用就成就自己,不會用就毀掉自己。還有,在居士菩薩戒中,把不說四衆過失列爲一條重戒,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當然,這也不能誤解,如看到別人有過失,或看到出家人有嚴重問題,不勸戒也不反映,認爲怕犯戒,這也是錯誤的。
總起來講,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要消除我們的妄想執著,修心的要務就是要折服現行煩惱。我們能用這一句佛號壓得住煩惱習氣,就不會再造惡業,往生時帶業是帶舊業,不是帶新業,新業是帶不走的。我們把煩惱伏住,你的言論,行動就不會造業了嘛!念佛功夫就能成片,也就自然與佛感應道交。如真能這樣修行,你就可以得到大受用,將來臨終就能安詳往生,這是曆代祖師大德的教導,我們大家都應當依教奉行。
《以折服現行煩惱爲修心要務》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