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戒律學概論》序

  《佛教戒律學概論》序

  釋昌臻

  戒、定、慧是佛法的綱領,而戒爲基礎。《楞嚴》謂:“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所以,學佛必須從學戒入手,從持戒做起。

  佛陀入滅時,諄諄告誡:“汝等比丘:于我滅後,當珍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佛遺教經》)戒律是佛的法身,所以,戒律住世,如佛住世。持戒可除愚癡無明,故如暗遇明。持戒能增長善根福德,故如貧人得寶。

  《涅槃經》更明確指出:“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若破淨戒,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非常清楚,佛弟子與魔眷屬的區別,關鍵在是否持戒。

  由此可知,沒有戒律的防範,佛弟子的行爲就沒有規範,僧團就不能依律攝僧,和合共往。如果沒有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沒有如法如律的僧團,佛教將會名存實亡。

  近代高僧虛雲和尚提出修行的先決條件,爲深信因果,嚴持戒律。明因果,守戒律,看似平凡,可是古今以來修行人沒有不是從持戒修行,修因證果而成就道業的。因爲,“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余。” “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虛雲大師開示錄》)而“諸佛成正覺,衆生墮叁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印光大師文鈔》)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自覺地嚴格地遵守戒律;也只有嚴持戒律的人,才能時刻止惡防非,隨處廣種善因,修因證果,獲得解脫。

  反之,一個不明白因果和不信因果的人,不可能認真持戒,甚至會蔑視戒律,陽奉陰違,人前裝作持戒,背後胡作非爲。遭致社會指責,影響佛教聲譽。言之令人痛心!這些佛門敗類,誰個明白因果?誰個相信因果?但可斷言,他們可以不信因果,可是他們沒有一個能逃脫因果!凡是毀戒的人,因護戒善神遠離,生前將遭種種厄難;臨命終時,惡境現前,恐怖張惶,後悔莫及;死後終墮地獄,長劫受苦。經文具載,何用懷疑。

  當前,我們作爲佛子,必須樹立以戒爲師的思想,明確學佛應從學戒入手,應從持戒做起,方能振興佛教,成就道業。

  大恩法師深感當前提倡戒律學的必要,發心編著《佛教戒律學概論》一書。對于佛教戒律發展曆史和居土戒、僧人戒、菩薩戒的類別、內容、授受以及有關戒律的原理學說,均有精要的論述。全書體系嚴整,內涵豐富,文辭流暢,爲學佛的人提供一本簡明的戒律學讀物。讀後不勝隨喜,謹爲之序。

  

  釋昌臻 于四川樂至報國寺 

  2002年10月15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