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淺釋▪P7

  ..續本文上一頁究竟是什麼?就是妄想。楞嚴經說得多清楚!可知你現前這個念念遷流,幽隱難見的行陰,全屬虛妄,故叫行陰幽隱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經曆年歲。憶忘俱無。于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如果你的識陰,是精明而湛然不搖動,沒有虛浮之想,沒有遷擾之相,似一似常,應與如來藏相通。然而你的身體,仍然不出于見、聞、覺、知。若是精真無雜,就不會存習氣的虛妄。好像真金一樣,不該雜有泥沙。爲何你們在往昔時,曾看見一種奇物,多年以後,本已完全忘記,後來忽然又看見那件奇物,卻又記憶起來,毫無遺忘。那就證明你們的八識田中,已經留下了薰習過的種子。雖然識精是澄然不搖動,但它是念念受前七識生滅,妄習所熏,經年累劫,多至無法計算。

  我人之六識如聚斂之吏,七識似出納之官,八識猶如庫藏之使。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甯受妄習。

  阿難!你當知道,這八識雖是湛然不動,但以真薰之則成真,以妄薰之則成妄,故不是真常不動之性。譬喻急流之水,遠望似恬靜,實則水流太急,故看不出流動之相,並不是沒有流動的。故識陰若不是前四陰的妄想根元,怎麼會受妄染所薰習?

  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這些微細妄想,要到何時才能消滅呢?除非你之六根能夠互相爲用,開合自在,識陰完全滅盡,生滅滅已,寂滅現前。要不然這些微細妄想,是永遠不能消滅的。

  妄想完全破盡,純真識精的時候,便能轉八識成爲大圓鏡智。

  所以你現在的見、聞、覺、知、嗅、嘗六精之性,即第八識,是念念受薰,互相串通。雖是習氣幾微,能夠令它不消失,但這湛然精明不動,是以一分無明爲能串,而以六根習氣爲所串,所以是罔象虛無,似有非有,似無非無。凡夫還妄執爲命根,二乘更認作涅槃,豈不是顛倒?故識陰是第五顛倒的微細精想。

  這時識陰不叫妄想,而叫精想。因雖非妙精明心,但只是第二月,故名精想。如能去妄存真,放開手指,便成真月。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阿難!這五陰是由想行識叁陰,造作業因,而招感色受之果,覆蓋了真性,故此五陰都叫做五受陰,又叫五取蘊。一切衆生都攬此以爲自體,故此身亦叫五蘊幻軀,又叫五陰身。總之,都是妄想所成,並不是真如妙心所本有的。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妄。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你現在欲知道因界的深淺,當知有相的色,無相的空,是色陰的邊際。色是淺界,空是深界。如果只是離開諸色相,不是盡色陰邊際,必須空有俱離,才能超出色陰的邊際。

  受陰是以六根對六塵,取著叫觸,厭舍叫離,觸是淺界,離是深界。只知盡觸,不知盡離,不叫盡其邊際,必須離觸俱盡,才能超出受陰邊際。

  想陰以有念爲記,無念爲忘,記是淺界,忘是深界。只是離開諸念,不叫做盡其邊際,必須有念無念都盡,才能超出想陰邊際。

  行陰是遷流,生滅不停,現在就以散心的粗行生相爲淺界,定心的細行滅相爲深界,但只盡瀑流的粗相,不叫盡其邊際。必須連清幽細相亦盡,才能超行陰邊際。

  識陰以入湛爲淺界,以入無所入,即合湛爲深界。但只是旋流入湛,還不能盡識陰邊際。必須盡入湛合湛,內外明徹六根互用,才能超出識陰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這五陰的根元,是由于一念妄動,迷藏性以爲識性,成爲生因識有。有識相就有行,動必取境就有想,能取見分就是受,所取相分就是色。因一念妄動,便成五陰重疊渾濁相。

  滅從色除:若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則色性自滅,而受、想、行、識亦隨而滅,是由粗而細。五陰之生起,就如人穿衣一樣,先自內向外而漸穿著。五陰消滅,就如人脫衣,必自外向內而漸脫去。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若能明白五陰本因之道理,同是妄想,當體即空,由此一念頓悟,便能消除五重妄想。若就事言,則世間一切諸所有物,雖皆菩提妙明真心,但因無量劫以來,我執太深,法執更堅,色心諸法,都有微細種子,潛藏于八識田中,故不能一念就可以頓滅,必須次第來掃除,故用戒定慧修持力,由淺而深來次第把它掃除,才能恢複本來清淨。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詣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叁界。

  我前面已將劫波巾,如何解結的道理,詳細告訴你,爲何還有這個疑問?你應該把這個妄想的根本元由,研究明白清楚,才可以傳示給將來末法時期的修行人,使他們都能夠認識五陰之虛妄,自然會對生死輪回,生出深切的厭離,又知道本有不生不滅的涅槃妙果,就不會再留戀叁界了。

  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所謂“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蓮池大師是中國明朝有名高僧,出家後還時常回家探視夫人。夫人是聰明人,心想丈夫已經出家,而不專心務道修行,放不下情愛,怎能上進?因此在家門入口處,掘一深坑,下面點著火,上面用席遮蓋。恰巧蓮池大師又返家,一入門便跌下坑,很驚慌說:“爲何這裏是火宅?”夫人說:“既知道是火宅,爲何還要回來!”這句話點醒了大師,從此便專心修道,再不回家了。

  阿難。若複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于意雲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此段是流通分。佛用財法二施,較量功德,來舉出受持弘揚此經的殊勝功德。

  阿難!假若有人,能以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的七寶,來奉獻微塵數諸如來,並皆能一一欽承奉事供養,心無虛度,沒有一時一刻空度。你以爲這個人布施佛陀的殊勝因緣,所得的福報,多不多呢?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衆生施佛七錢。舍身猶獲轉輪王位。況複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雲何更有邊際。

  阿難答言:虛空是無窮無盡,若珍寶遍滿虛空,當然亦是無窮無盡。從前有一個人,僅布施佛陀七個銅錢,死後尚且投生爲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有威德,有寶車,能于一時辰內,周遊四大洲,比火箭還快),何況現在,窮盡虛空,十方國土,皆充滿珍寶,來奉獻佛陀,那他所得的福報,即使窮劫思量計算,也不能算完,怎麼還有什麼邊際數量可說呢?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複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曆。能以一念將此法門。于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不說虛妄之語。若是有人,縱使犯了殺、盜、淫、妄四根本大罪,又犯大乘菩薩十惡重罪,瞬息之間,墮落此方和他方的阿鼻地獄,再輾轉經曆十方世界所有的無間地獄。若在將要墮落的時候,能夠一念回光返照,頓悟圓通,又能將此法門,于末劫中,傳示末學修道人,使他們亦能開悟,續佛慧命。則這人的深重罪業,就會應念消滅,將招感地獄苦報之因,化成爲安樂國土。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所得的福報,還遠超前以盈空珍寶,來奉施微塵數諸佛的人,百千萬倍,千萬億倍,甚至無法可以用算數譬喻來說明。因供養珍寶之福爲有漏,而弘揚法寶之福爲無漏。無漏能了生死,當然超越有漏之福,況且還能自己圓成道業,還能教化末法衆生,遠離魔境,得成佛果,故非是世間財施果報所能與此相比的。

  阿難。若有衆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複魔業。

  阿難!若有衆生,能一心不亂,讀誦此楞嚴經,及誦持此楞嚴咒,所得的利益,就是我用四無礙辯才,來廣爲宣說,經無量劫亦說不完的。再能依我的教言,傳示給將來末劫時期的修道者,使他們亦能明白五陰虛幻,而依教修行。這種自行化他的功德,自然會直成菩提聖果,不會再遇一切魔事。

  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佛說完這部經後,大會中所有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近侍男)、優婆夷(近侍女),暨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以及他方來的菩薩、辟支佛、聲聞、聖仙童子,並初發心護法的大力鬼神等衆,都滿懷歡喜,作禮而去。

  ——————————————————————————————

  (A)這部經自阿難請佛開示,修大定的最初方便法門,佛即示以藏性,破妄顯真,令明白圓解。次說圓妙叁觀,及正助二行,使選擇圓通根。結境持咒,是圓修圓證法門。再談七趣效離,使明白五陰魔境。最後答複叁問說明五陰生滅之相,理雖頓悟,事非頓除。再用財法兩施,較量功德來作譬喻,至此法會才完全圓滿。

  (B)今天講完楞嚴經,無論是哪一類的衆生,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都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要再種惡因而得惡果,要種佛因而成佛果。佛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何況你們現在已聽完這部楞嚴經,明白很多佛法,所以希望你們都能依教奉行,早日覺悟。迷者衆生,覺者是佛。希望大家都趕快覺悟成佛,同圓種智,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附錄 宣公爲新戒弟子訓話(講于一九六八年夏)

  各位今日受戒,就中各位新生命的開始,所以要把以前不清淨的習氣都放下,以後所作所爲,都要持戒清淨,切不可再有貪、嗔、癡、慢、疑等不清淨壞習氣。

  受戒在美國可說是首次,所以你們亦是美國佛教之先進者。但先進者要吃苦,因沒有前例,不知從何做起,有時甚至碰壁、做錯事亦在所難免。只要處處謹守戒律,慎重行事,那亦不會不如法了。

  日本佛教雖已久傳于美國,但所傳佛法,有點化學,化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虛無缥缈,說它佛法又不是佛法,說它世間法,又像似佛法,簡直認不清是什麼!若以四不像喻之,即似馬非馬,似驢非驢,似牛非牛,似羊非羊,因根本沒有什麼根據。好像現在有一位高麗和尚,自稱是曹溪派,問他曹溪派之宗旨來源,都答不出來,怎可以亂扯,真是挂羊頭賣狗肉。本來我不願批評他人,但看一般無知青年,亦跟著自誇是曹溪派,根本連曹溪在哪裏都不知道,以盲引盲,害人不淺,真是太可憐!

  你們現在受了正宗佛法,不是像旁門左道,一傳法就要多少錢。我這裏不講錢,(今天傳你們的戒衣,你們供養的錢,是要來買衣袍的。以後無論什麼法會,都要穿袍搭衣,才是恭敬佛寶、法寶、僧寶。)還要你們好好地研究佛法,明白佛法,再躬行實踐,精進修持,將來能開悟證果,才不辜負我一番心意。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淺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