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P4

  ..續本文上一頁 align="left">二者。知見旋複。令諸衆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二者,我已旋轉妄知妄見,回歸自性之真知真見。見屬火,故見業生,就見猛火。現在妄見既已旋複,但無見業,火亦不能燒。所以我能加被衆生,假使他們遇著大火之難,但能一心稱我名號,火就不能傷害他們。

  

  

叁者。觀聽旋複。令諸衆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叁者,我已旋複妄聞,回歸真聞。聽聞屬水,故有聞業,就見大水爲害。現在已旋妄歸真,水亦不能溺害。則能加被衆生,假若他們爲大水所漂,但能一心稱念我的名號,就不會被大水所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衆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四者,我已斷滅妄想,妄想不生,心無殺害,因此能加被衆生。假若他們誤入羅刹鬼國,但能一心稱我名號,鬼就不能傷害。

  

  

妄想即第六意識,佛喻之如賊,能殺害我們法身慧命,故修道切切不可有妄想。

  

  

好像你現在生了妄想心,既然念觀世音菩薩,便不爲大火所燒,大水所溺;那麼我亦跳入大火大水中來試試。既沒有信心,而生妄想心要來試驗菩薩,那怎能感應道交!非但不能得救,還要被火燒死,被水溺死,再墮落惡道呢!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複。同于聲聽。能令衆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五者,因我反聞自性,本覺內熏,熏妄聞成爲真聞。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時銷妄複真。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六根可以互用,故能加被衆生,假使他們將被殺害的時候,但能一心稱我名號,我就會令殺害他們的利刀,自然一段一段的斷折,兵器戈戟亦失去效用。就好像用刀斬水一樣,水無傷痕。用口來吹日光,吹不掉光。這是因爲我的自性,如如不動,刀槍不入,故能加被衆生,同樣不受害。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衆生。藥叉、羅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六者,反聞熏修,伏歸本源真精之性,發出本有智慧之光,光明遍照法界,則所有暗昧幽隱爲性的鬼神,就無法自全,故能加被念我名號的衆生。假若遇著藥叉(勇健鬼)、羅刹(是惡鬼)這二種鬼都喜歡食人肉。人死後屍身若腐,他們可以念咒,令其新鮮而食之。鸠槃茶即魇魅鬼,狀如甕形,能魇魅人。人被魇太久,便會陰盛陽衰而死。毗舍遮,此鬼專啖人和五谷之精氣。富單那,即主熱病鬼,能令人發熱。

  

  

鬼屬陰,只是一股陰氣,故不能見光。有些動物,好像貓頭鷹、蝙蝠、地鼠等亦是不能見光,在夜間才出來尋食。

  

  

以上種種鬼,雖然走近你的身旁,只要念我名號,連看都不敢看,何況能加害?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衆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七者,音聲和動靜二性,皆已消滅,連動相和靜相,亦了然不生。這時候能聞之性,便逆流而入,直至純一無妄,就遠離一切虛妄浮塵。故能令一切受難衆生,但能一心稱我名號,禁閉、系縛、頸枷、鎖鏈都不能拘束他們。

  

  

這些都不是神話或戲論,因曆史上都有記載。好像晉朝窦傅,河內人,永和七年(西元351年)爲高昌步卒,被呂護所俘,和同伴七人,共禁獄中,不久將殺。有道山和尚,和窦傅相識,故來獄探視,傅求和尚救他出獄。和尚說:你只一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必有感應,傅遂專誠默念叁天叁夜,忽然枷鎖自落,但不忍一人離去,故求菩薩加被,並勸同伴都誠心念聖號,果然不久同伴刑具亦自解除,遂同逃回鄉裏。鄉人見狀,亦皆感動,故一鄉之人,都笃信和供奉觀音菩薩。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衆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八者,反聞入流功夫更深,既已解脫聲塵,塵滅則外無敵對,根圓就能鹹歸一心,故能遍生慈心,乃至惡人凶賊,亦能受感化而起慈心。所以能加被稱我名號的衆生,設使經過危險之道路,盜賊亦不敢攔路打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衆生。遠離貪欲。

  

  

這裏講貪嗔癡叁毒,因毒能傷害法身慧命,墮落叁途:多貪衆生墮地獄;多嗔衆生墮餓鬼;多癡衆生墮畜生,甚可怖畏。

  

  

第九種無畏是離貪欲。諸貪之中,貪欲爲首故先講貪欲。因反聞熏習功夫更純熟,遠離塵縛,諸塵之結既解,色塵亦不能爲害,故能令一切多淫衆生,但能一心稱念我名,即能遠離貪欲,遠離貪毒就不會隨地獄。

  

  

人人以爲美色可愛,可是美色能劫盡你的家珍。見色動心,還要墮落愛欲深坑,豈不可怕。所以這個男女淫欲問題,最難解決,如果能看破放下,那就得解脫。法華經普門品上說:“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剛才午飯時,我曾對你們說:用功用到恰當的時候,就食不知食,穿不知穿,何況身外之物,還不能放下。要來學佛法,就要重新做人,把以前的事,都忘記一幹二淨,那才能得到法水滋潤,才能得到真正智慧,才能希望成佛。如果又要學佛法,又放不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那就無法得到成就。因魚與熊掌,兩者不可兼得的。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衆生。離諸嗔恚。

  

  

第十種無畏是離嗔毒:純一聞音妙性,沒有可對聲塵,這就是動靜二境,了然不生。根塵雙亡,唯一圓融。無能對之根,與所對之塵。凡是有嗔恨,都是生于有對待,有違逆,現在既證圓融無礙,無對無待,故能加被有嗔恨忿怒之衆生,但能一心念我名號,便能令他們遠離一切嗔毒。法華經上說:“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能離嗔。”關鍵在于常念,不是一天念,一天不念。還要恭敬,還要有信心,就一定會感應,一定得菩薩加被。

  

  

世間上的東西,會用便能幫助你獲得成功。不會用,就能破壞你,令你墮落。好像有錢一樣,有錢時能用錢做功德,做善事,施棺濟貧,是積善造福。如果有錢而去嫖賭、吸毒、恃勢淩人,那就是造業了。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第十一種無畏是離癡毒,六根六塵既雙亡,恢複自性光明。身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身心。身心和法界打成一片,合而爲一,無內無外,無大無小。好像琉璃一樣,內外明徹,無所障礙。故能加被生性昏迷暗鈍,障蔽正知正見的衆生,及一切阿顛迦(譯作無善心,撥無因果、邪知邪見之衆生),但能不心念我名號,但能令他們得到真正智慧,永遠離開愚癡迷暗。

  

  

法華經上說:“人若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我在蘇州靈岩山,見到一位和尚,名叫大休,他真是大休,因他給自己做了一個石棺,外邊寫了一副對聯“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修自了自安排。”

  

  

他把石棺做好後,就坐在裏面,把門關上,便圓寂了。這真是不可思議。

  

  

十二者。融形複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爲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衆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