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船子誠大禅師在中華精華文化中的地位

  

船子誠大禅師在中華精華文化中的地位

  

  

  船子誠在中國精華文化中的表現,是最傑出、獨特、高貴、無可言宣的超等人物,故事是這樣的: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禅師。節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藥山,與道吾、雲岩爲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二同志曰:「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

  予率性疏野,惟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日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攜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衆,時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

  一日泊船,岸邊閑坐,有官人問:如何是和尚日用事?豎桡子曰:「會麼?」官人曰:「不會。」師曰:「棹撥清波,金鱗罕遇。」道吾後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

  山便下座。請問道吾:「某甲適來,祇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某甲甚處不是。望爲說破。」吾曰:「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

  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衆,束裝,直造華亭。

  船子纔見。便問:「大德住什麼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麼?」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叁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桡打落水中。山纔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叁下。

  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抛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

  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迹,沒蹤迹處莫藏身。吾叁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已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镢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桡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語譯:

  秀州,以前江蘇的一個地方。華亭,小地方。有個德誠禅師。所謂「船子」,因爲他悟道以後,到一個小地方去劃一個渡船,所以外號「船子」。

  「節」,他的氣節,自然所展示出的道德。

  「操」,情懷,待人處事的風範。

  「高邈」,至高至遠,高得不得了、遠得不得了、深得不得了,不是一般外在的所能意識得到。

  「度量不群」,他的心量、他的情懷,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不流俗、不庸俗。

  他在藥山那邊悟道以後,另外有兩個同門師兄弟:道吾和雲岩,也都是藥山的大弟子,同樣是悟道的。

  有一天,他們叁個人都離開老師那邊。船子誠和他的兩個同門師兄弟講,你們兩個應該去發展、建立你們的道業。建立什麼道業呢?藥山宗旨。把我們老師的傳統、學問、禅門的目標等等發揚光大。

  他們這種真正的同志,真正的師兄弟,彼此之間只有鼓舞,彼此之間只有關懷。而在這種鼓舞與關懷裏面,以老師爲重。不只是以老師爲重,是以道業爲重。不只是以道業爲重,是以整個人性的高貴爲重。

  船子誠交待他的兩個同門師兄弟,說你們要去建立我們老師藥山的宗旨,發揚我們老師人性上高貴的情懷。所以要他們各據一方。孔子的弟子們在孔子那邊所展示的,也是這種精神。

  所以中華文化,特別是在道門的師生之間,那種親密、那種一致、那種相應,顯示出人性最高貴的一面。而師生之間的那種謙讓、那種平懷、那種不爲己,只在爲顯示人性的高貴,都由船子誠充分展現出來。

  他在這裏說自己「予率性疏野」,直來直往,一點沒有虛矯,一點沒有狂妄。「疏野」,與天地合而爲一,天地本來疏野的,不造作、不人爲,自然而然,本地風光。因爲不造作,因爲本地風光,落到與自然合而爲一:「惟好山水」。

  因爲疏野,因爲好山水,得出一個結論:「樂情自遣,無所能也。」我自己歸到自己,我自己與自己同一。人的存在,當超越一切庸俗,超越一切下賤以後,自然就歸到高貴了,那種存在的愉悅就出來了。人的存在最後是一種享受,不是一種負擔,所以「樂情自遣」。

  你看他對同門師兄弟,多謙虛。實際上,在風格上、在人品上、在工夫上等等,他是他們幾個師兄弟的龍頭。但在這個地方,他表現得多謙虛。自謙什麼都不會,無所能也。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中,除了謙卦,沒有一卦是好卦。只有謙卦是好卦。佛法理面有六波羅蜜,也有十波羅蜜,實際說來,布施和忍辱都是由「謙」引申出來的。沒有謙不可能有施,沒有謙不可能有忍辱的。

  他交代兩位師兄弟,將來你們如果知道我在那裏,如果遇到靈利的座主,非常有智慧、非常厚道、非常機智、非常敏銳、非常有學問等等,就是具備一切作爲人的優美條件。「座主」,能夠領衆,對禅門文化可能有所貢獻的那麼一個人,你幫我找一個人來吧。

  「或堪雕琢」,這個人可以教導、造就的。「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我把我這一生在老師那邊所得到的,通通和盤托出,來報答我們的老師。

  所以中國文化裏面,「天地君親師」神位,天,畏天。地,謝地。君,以前是帝王,現在是天下國家。親,自己的父母。師就是老師。以前中國文化,每一家都供「天地君親師」神位。

  清朝快叁百年,只有叁根香,一根香敬天,一根香敬地,一根香敬祖先。敬天,敬畏天。敬地,感謝地給我們飯吃。敬祖宗,所作所爲不要對不起祖宗。不光是清朝快叁百年,天下無事。過去中國也就是這叁根香,政治的傳統盡管轉變,但民間永遠是穩定的,就是因爲這叁根香。

  他們離開了,船子誠就到了江蘇秀州華亭那個地方,劃一個小船。無緣可隨,很自然地歸到山水,和他本地風光的情懷。每天在那裏劃渡船,快樂無邊,和天地合而爲一,和衆生合而爲一。

  當時的人不知道他是一個悟道悟得很深的人,所以就把他的名字叫作船子和尚。

  有一天他把小船停在岸邊,無事在那裏閑坐。

  真正悟道的一定是閑的,而且是超時間超空間的閑。爲什麼?他一定在「即此用、離此用」裏面。他一定在「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注意這個「閑」字,我們的存在本來是閑的,也就是歸到「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我們本來清淨。

  他在那裏閑坐,有在政府辦事的人問他,你每天幹什麼呢?

   桡子,比小船的劃子大一點叫桡子。

  他舉起桡子說:「你看,你會不會啊?」在政府機關辦事的人說:「我不會。」

  「清波」,皎然潔淨。

  我自己每天在皎然和潔淨裏,也想遇到一個歸到皎然、潔淨的人,始終遇不到,還在等待。因爲他已經交代兩個師兄弟要幫他找個人來。

  道吾和雲岩到處跑,看能不能碰到一個靈利座主。後來到了京口這個地方,遇到夾山講經說法。

   有一個和尚就問夾山:「什麼是法身?」用哲學的名詞來說:「什麼是本體?」

  夾山回答:「法身沒有相,法身本來空的。」

  和尚又問:「什麼是法眼?」

  夾山回答:「法的眼睛無瑕。無瑕即清淨、沒有瑕疵、沒有缺點了。」

  道吾坐在下面哈哈大笑。

  在語言的道理上,夾山的回答沒有錯。

  他已經是一個名滿天下的法師,在上面講道,下面一個和尚,別人問了問題以後,夾山回答了,道吾在下面哈哈大笑,這是非常不禮貌的。然而我們看夾山對這件事所作的反應,我們看古代一個傳道者的風範、風格是什麼。

  他的反應,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什麼就不是什麼,沒有半點不悅,馬上就下來,非常謙虛、認真,又表現非常機伶的問道吾:「我剛才回答這位法師的話,一定有不對的地方,你才笑出來了。否則你不會笑的,我很誠懇的希望你告訴我,我不對的在什麼地方。」

  你看古時候一個真正的大和尚、大法師,他的傳道、求道的真誠,完全展示出他的風格。

  孔子說:「叁人行必有我師。」孔子還說他不如老農。一個大和尚在堂上傳法,有人下面哈哈大笑,他不但不在意,而且無盡的謙虛,面對一個不認識的,也不知道從那裏來的和尚道吾,向他請教。這不是世俗的謙虛所能形容的。

  「不吝慈悲」,希望你不要吝惜你的慈悲,你好好告訴我好不好。

  道吾說:「你這個和尚是第一等出家人。但是我告訴你,你的缺點是沒有一個真正識途老馬的老師,你沒有遇到一個明師,你沒有遇到一個實實在在懂此事、識途老馬的明師。」

  夾山說:「我不對的在什麼地方呢?你好好告訴我好不好?」

  你跟我直說,我不會怪你,我會接受的。道本身是直來直往的,這裏面沒有半點虛假的。你說破了我不會怪你,我會感謝你。

  他說:「我沒有辦法向你說破,請你到華亭,有一個禅師叫船子那個地方去。」

  這個時候夾山有點遲疑,怎麼我沒聽說過這個人。

  道門在修證過程裏面,入山惟恐不深,離人惟恐不遠。像廬山慧遠,在廬山四十年沒有下山,也有很多人悟了就離群索居。

  這個地方還表示另外一點,道吾他已經悟了,他當然知道夾山的缺點在什麼地方,他當然可以告訴夾山。但他們師兄弟有個約定了;不僅有個約定,道吾知道,船子誠比他高。船子誠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印心的,把他們老師的…

《船子誠大禅師在中華精華文化中的地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