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就是說,人的欲望的貪不得解決,才自殺的。人要的無非是飲食、男女、名、利、權力、知識、長壽、社會關系,所有這些都是落在情緒上,一旦遭到不能解決的挫折,如果不能看透、看扁、看淡、看通,就可能會自殺的。我這麼一了解,沒有自殺了,就繼續看叔本華哲學的書。
因爲受叔本華的影響,我也翻譯了他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叫《人生的智慧》。
不自殺以後,我就決定回答方老師,人生爲什麼苦悶的原因,並尋求解決之道,一個晚上不斷的寫了一萬多字,寫好後,就到方老師府上將答案卷交給他,在答考題結尾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
「如此說來,另外一題就不必答了。」
然後他給我的分數,卻是我在臺大分數最高的一科。有一天,我向方老師說:
「您氣派好大,兩題我只答一題,您卻給我那麼高的分數。」
他回答說:
「我是看你的潛力。」
四、他不僅是中國精華文化的宣揚者,而且是維護者。他生活非常嚴謹,一生淡泊名利,他在思想上的學術成就,是與他的生活和做人相應的。
據說有一次,他有事去見校長,校長沒有起座。他就打了校長一棒子,他說:
「你夠什麼資格做校長,同人來了,你都不起身。」
因著這件事情,校長就要解聘他。呈文到教育部,教育部長不敢批;再呈至行政院,行政院長也不批;最後公文呈到了蔣介石先生那裏,蔣先生批了:
「這麼好的教授,你們不聘,要聘誰呀!」
有一位宣揚中國文化的先生,寄了一個聘書給方老師。他和我說:
「這是什麼中國文化,隨便在郵局寄一張紙給我。」
方老師是對的,從來中國文化是在講禮與有理中的。周朝盛治八百年,其人文和社會製度全在禮與樂上,周公特別重視禮與樂的道理在此。一個國家民族音樂放浪,衣食住行、行住坐臥、待人接物不在禮中,那個民族絕對不可能永久存在的。
下面談一談方老師上課的情形:
方老師每次都拿了一個大皮包,通常包內都有叁、四本書,放講臺上一擺,就開始滔滔不絕了。他說得上是美男子,聲音高低適中,音質清平,說話的神韻與姿態,就像大菩薩傳法一樣,內容表面上看來天馬行空,實際是有憑有據,理事圓融,既合經驗又合邏輯,超宇宙又在宇宙中,與真善美融合在一起。譬如提到康德,他說康德在討論真善美的時候,都是用他的十二範疇來作討論,表面一個一個的知識問題,都在知識的本身範疇中有破有立,其中說到美學和道德律,也都是如此,最後將真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方老師一再認爲,處理什麼樣的層次知識和問題,就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在各種不同的層次中,有的要打破,打破了再建立,不同的知識層次,孤立的看來,好像是不相幹的,一旦將某種知識和各類知識定位,全體知識就統合在一起了。他強調這就是康德在真善美知識各別定位,全體統一的方法上做了最大的貢獻。因此對各類知識要有包容、吸納、揀選和統合的認識與方法。
他每次上課,都是叁個小時,從上午九點開始至十二點,叁個小時滔滔不絕,中間休息的時候抽煙也不喝水。我問方老師:
「何以有這等功夫,能叁個小時不喝水而又抽煙?」
他回答:
「在南京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在外面喝水,回家就往生了。」
從此他就不在外面喝水了。
我在臺大上課七年,沒有寫過一本筆記,只有在作副教授時,聽方老師講授隋唐大乘佛學,有一本筆記。當他講到進入佛法的條件,愛人要像愛自己和愛兒女一樣,我當時聽到這種話,就自然的流淚了,反省自己,我爲什麼做不到?
他又認爲人在思想、學問、做人的智慧上,一方面要上回向,另一方面要下回向,借用觀世音菩薩的話來說,要:
「上與諸佛菩薩同一慈力,下與六道衆生,同一悲仰。」(六道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
他的知識學問相當一部份,也接受西方文明的成就。同時他是柏拉圖哲學和希臘哲學專家,柏拉圖把這個世界化爲生滅變化的無價值世界,另一方面又歸到有價值的理念的精神世界,方老師很不接受這種劃分。他一再強調人是可以提升自己,首先歸到真理,然後一步步的將自己的精神智慧往上提升與整個的宇宙合而爲一,超越一切又在一切中,從而成就自己,歸到極爲高貴和有價值的生命的存在中,不斷的在精神上,將自己往上提升。
方老師對我在學術的追求上的深度、格局和主客互融的影響是極大的。
感恩。
方老師。
下面要提到聖翁南懷瑾先生。
聖翁——南懷瑾先生
已過九十歲的南公懷瑾先生,在吳江廟港太湖辦了一個符合新時代的書院,叫做:太湖大學堂。
尚德剛好從太湖大學堂恭聆南師上課十天,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身心性命內修外用之學的傳習班(禅、道、密、法相之研探)」。耄耋的老翁,每天精神抖擻,熱情洋溢,頭腦超醒,上課五小時,說他是超人,都不足以形容,他所轉示出的生命力量。
他過去一生學盡了天下的各種學問,中國的九流十家,無一不探索。年輕的時候即悟道,悟道以後到峨嵋山閉關叁年。閉關之前寫了二句話:
「了了了時無可了,行行行到法王家。」
從這二句話裏面,就可以知道,他年輕時所轉示出的大智慧與願力。
一九四九年到臺灣,超過半世紀以來,從事恢複中國精神文化和禅門教育,以及在一文不名中,贊助社會去舊推新的各類建設與發展,一直到現在。
他雖然年事已高,仍風塵仆仆的,從臺灣到美國;不久又從美國轉至香港;在香港十多年又轉來大陸,……。
我之所以稱他爲聖翁,有幾點理由:
一、他年輕的時候,即以救世救天下爲己任。
二、他真是著作等身(大陸、臺灣已經出版全集,很多也已譯成各國文字),各類學問無不探索,真是出入古今,沈潛學海。他的授課和著作,表面看來,不合邏輯與語法。一旦懂了,原來是畫龍點睛,到了極點,卻又是畫無可畫,點無可點,真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所以不容易看懂和聽懂。
叁、他徹底做到了儒家的君子固窮,富而有禮……,由君子儒、賢儒而聖儒。
四、他極深的認識和體悟到,道家的由齊物而逍遙。由真善而成就了老子所說的什麼是善。從而發揮實現莊子所說的:「神人無己,聖人無功。」
五、他除儒家、道家以外,中國其它各類的學說無不有成。其詩:發乎情,訴諸理、臨于空:其字:平穩、灑脫而又有力。更重要的是,一無匠氣;他料事超神;他入理又超理。一般人的辯證法(矛盾、對立與統一),最多四、五段,他真有無數段,借用中國禅門的話來講,他實是仙珠走盤,一無軌迹與痕迹,似飛鳥掠空,了不可得。
六、最後更重要的是,他是現今中國和世界唯識哲學唯一精通者。唯識學可以說在中國文化中,是至爲重要的人文知識。唐太宗之所以建立貞觀之治,最重要的條件和原因之一,是當時有一群真正了解唯識的人物,從而在事上去實現。
他一生努力謀求古今中外精華人文學術的整合,與世界人類的和平。
他有教無類,從臺灣各階層的國家領導者,至販夫走卒,無不諄諄教誨,且誨而不倦。他衆生平等,一無罣礙,一生遠離人世情緒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他在極度貧窮中,也不忘助人。譬如在臺灣,有一天家裏沒有米,他就出去找錢,找到了二百元。在路上遇到生病的朋友,向他借錢。他就把剛找來的二百元,立即交給那位生病的朋友……。
他知時、知勢、知力、知變、知……。因此他能將中國儒道各家和原始基礎的《易經》,也就是變經,和唯識的不思議熏、不思議變結合在一起。不僅如此,他的知識學問常有發人所未發、聞人所未聞。譬如上星期他提到《中庸》的「中」,雖然讀「中(ㄓㄨㄥ)」也可以,但最重要的還是讀「重(ㄓㄨㄥˋ)」。他說「中」是體,「庸」是用,這種解釋也就是從《易經》的變之體(絜靜精微)和《易經》的用(乾坤二卦的開展)與唯識的不思議熏、不思議變合在一起的。
總結的說,他不僅知自己的心,也能調自己的身,從而身心合一,也就是心物合一。更重要的是他在智慧上也能超越身心,和光同塵,與萬物並育並行,成就了儒家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也成就道家的「爲而無爲」,更實現了佛家的「慈悲喜舍」。他接觸了西洋的精華知識與科學文明,又正在謀求整個人類文明的統合與世界的和平。他一再強調,中國精華文化就是科學,應努力和現代科學文明統合在一起。
南老師能幫助的必幫助,他一生不知幫助過多少人,從不放在心上,助而即忘。這裏只舉二個小事:
有位有名的立法委員覃勤,他創辦中國醫藥大學,因什麼「兵役法」而坐牢,實際上是因社會權力鬥爭垮臺。他留著貼胸很長的胡子,看來也很美,按規定坐牢要剃頭刮胡子,他就是甯死也不肯把他留的胡子刮掉,就去找南老師幫忙。南師單槍匹馬、義不容辭的奔向法院高層,說:
「法律也有人情,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雖然入監坐牢,讓他留個胡子,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就這麼幾句話,南師就把一位朋友的胡子留住了。
他能舍必舍,不但能舍,儒家的最高成就是「隨心所欲,不踰矩」,道家是「逍遙遊」,佛家「遊戲叁昧」,這叁者他都在實現。不僅如此,他實在是縱橫中國諸子百家,沈潛世界學術萬類。
他對人事物的處理與掌握,無論事情的大小,真是能做到運籌帷幄,決勝于千裏之外。比如他到香港,一文不名,卻憑他的心力,修好一條金溫鐵路。在起始、過程和最後通車,他都沒有親自看過。
他現在正在陪著大家,爲真善美結合在一起的世界人文文化,努力修一條人文文化的鐵路。他在太湖大學堂上課時卻說:他隨時可以喜舍太湖大學堂。
南老師要將整個人類的文化鐵路,蘊涵老子的清虛之氣、莊子的平旦之氣、孔子的平和之氣、孟子的浩然之氣、釋迦牟尼佛的淨氣,進一步和古代希臘文化之宇宙淨氣,與兩千年來西洋的人文精華,結合在一起。
以上說明了,何以稱南老師爲聖翁的原因,藉供各位參考。
叁、結論
這次北京成功的奧運主題是:
「一個世界,一個夢想。」
中外古今精華文化與思想,本來就是在一個世界和一個夢想中。
中華民族已經基本上站起來了,重要的是人人應在包容、謙虛、有理、講禮、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大愛人生觀與社會觀中,促進全人類在各類知識上整合統一,在生活上平靜無憂,在歸宿上與宇宙和一切的存在合而爲一。
〈禮運大同篇〉說:
「天下爲公。」
這是中國高貴思想的靈魂。
我們民族的精英孫中山先生,離世時說:
「和平 奮鬥 救中國!」
現在我們每個人更應和平奮鬥穩定中國,和在各方面穩定全人類的命運。
此文前面所提的諸位前輩,他們廣泛的示現了,如上所說的高貴的風範與夢想,他們是在一個世界中。
望中國往上飛升;
願人類有新希望。
謝謝各位。
附注:高正也在場聆聽張老師此次演講,張老師是站在人類未來共同命運和認知真善美立場上,在上海圖書館做此公開演說,其時座無虛席,演講完畢後,反應至爲熱烈。
《中國的飛升世界的希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