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四▪P24

  ..續本文上一頁接來書,不勝歎息。汝十數年來,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于表面上強支持。人生世間,各有職分。汝上有父母,中有弟,彼等既不能依汝,只可任之。自己但爲父母弟等,與所殺之生,念佛超度。爲父母弟等,解怨釋結,何可生此極大之瞋恨心乎。(孝弟之心安在)此心,即是墮惡道毒蟲之最猛利心。若是由此命終,汝不生毒蛇猛獸中,將何所生。學佛要解脫煩惱,(盡己心,不計人之依否。)汝反增長煩惱,試思汝若不聞佛法,還能與世異趣乎。(恐汝好殺好吃之心,更盛于彼等。)祈從此只究自心,不計他非。俗知見人,能勸化則善巧勸化,不能則一心念佛。只生憐憫彼等若殺生者若所殺之生之心。又須生欣幸心,我若不聞佛法,現在同彼殺食生類。將來墮于生類,爲他所殺。生此二心,極力念佛,則瞋恨不生,善緣增長,前途必有大相應境,不至終日以佛法結惡緣。華嚴行願全經雲,(四十卷行願品中)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了生死,愚學入泥犁。吾言止此。

  複卓智立居士書五

  人生世間,宜盡所當盡之義務。如汝所說,爲雲遊集哀挽錄,尚要求光鑒定作序,你直把我當做奴隸。此種驕奢,虛浮之惡習,吾人雖不能挽此頹風,何可附和而效法之。俾一切虛張聲勢無聊之惡後生,群以此爲沽名釣譽之最上一著,可不哀哉。汝切勿爲此,即定欲爲之,切勿與我寄來,令我燒。你就自在當處燒之,免得彼此煩神。你學佛學到這樣知見,不學佛又當如何。彼妻子之孤苦無依,尚欲開此奢風,則是雪上加冰,于亡于存,均皆有損無益。光數十年來,爲先父,先母,先師,先兄,(即讀書之師。)了無一字之記述,以不願附此虛張聲勢之惡派,兼不願人謂此恐是粉飾之語,未必爲真實事迹也。我豈肯爲皈依者,提倡此事。試問彼不過供職無忝而已,究于國家人民,有何功德,可令人歌頌也。此風一張,一班下劣不堪者,通皆效之,作俑之人,謂無罪咎,可乎。即其弟欲爲,亦當勸止,況汝欲勸其弟乎。汝能擔任此費用,尚不可。況汝絕無此財力,而勸彼弟乎。居士住寺廟,不過看廟之一道人而已。汝謂爲住持法道,則其僭也大矣。世俗以住廟僧爲住持,爲當家,彼亦如是稱,乃隨俗便,固無甚背戾。汝謂住持法道,則完全以凡濫聖之謬說。彼以何德住持法道乎,看廟而已。

  複卓智立居士書六

  前智聲智牧有信來,祈鑒訂所作之圖書館緣起。光絕未將佛利生濟世之恩德表出,因另作一篇。以字數太多,恐難適用。又將林文忠公行輿日課發隱抄去。借文忠公之德望,以折伏拘墟者偏執邪見,亦是利人之一大榜樣也。蓮宗祖師向未見贊,董君之贊甚好,光亦作一贊。雖不及董君之好,然亦可以承用。淨土一宗,肇自普賢。震旦遠公續法源,中外廣流傳。遍令聖凡,現在證涅槃。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此釋迦佛法中最初首倡也。(小乘見思惑盡便了生死,證真谛涅槃,故以了生死爲證涅槃。大乘成佛,方爲究竟涅槃。不可謂此涅槃,爲佛之究竟涅槃也。)

  複卓智立居士書七

  光一向不喜照相。良以照相一事,皆爲耗費信施。以有用之錢財,作此無益虛華之事,豈行道人之所宜者乎。汝詳審吾言,深體吾心,雖未見面,當爲見心,何欠憾乎。否則縱與佛同居一室,心不依從。如調達,善星,尚須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況今之泛泛悠悠者乎。祈以躬行實踐率彼生徒,及諸鄉裏,則是余之所望也。朝暮禮佛即已,何得于禮佛後,隨即禮光,禮光竟有何益。若必曰念指示恩,于朔望朝暮行之,平日固不必也。汝但能依光所說,即爲佛之真子。光與汝同于此生,即生淨土,爲蓮邦摯友,則幸甚矣。大殿之對,當以佛之道爲文。彼與汝之文,乃閑文。今另擬一聯。願重悲深,舉叁根而普度。真窮惑盡,超十地以獨尊。叁根,遍指六道叁乘也。真窮者,所證之理,已證到極處也。惑盡者,所斷之惑,已斷得淨盡也。十地,即十地菩薩,將近成佛之人。唯,獨也。用獨尊,覺明了點。唯尊,或有文字淺者,不大明白,以獨字平仄略不如法,祈斟酌用。然此種對聯,非試帖詩,亦無關緊要。林鴻猷,二叁年來夫婦各有巨疾,其殆宿業所招,固宜認真忏悔。又當省其所作,或有不法,極力忏除,改往修來。庶可即蒙慈佑也。祈將光意與彼說之。

  凡屬外道,皆系偷竊佛經,祖語,改頭換面,以爲己之經書。夫吾國自佛法東傳,唯初二叁四五六祖,舉世皆稱爲祖。六祖之法孫,名道一,俗姓馬。因西天廿七祖有馬駒踏殺天下之谶,當時皆稱馬大師。殁後悉稱馬祖。此外無一直稱祖者。即初二叁四五六祖,亦殁後人尊稱之,非當時即稱爲祖也。 天地間人數甚繁,宿根各異。雖受佛化,由彼之種性不善,故發爲邪見。如天地以陰陽二氣,化生萬物。陰陽之氣是一,而其所生則萬有不齊。甘者毒者,各隨種類。彼以同有念佛之語,遂謂爲同。何異謂同受陰陽之氣,即謂爲同乎。汝鄉無通佛法人,宜此等邪說大興。汝既無正智慧眼,只宜爾爲爾,我爲我,各守各法,各行各道。亦不附入彼黨,亦不攻讦其非。則雖與其同居,亦無相染及相忌等。和光而不同其塵,是爲守己之道。言和光者,非隨彼修持,但不攻讦,亦不贊歎之謂。若隨彼轉,則便成同塵矣。同塵,則便成佛法之罪人矣。 凡夫修行,當發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則力能爲者,勉而爲之。不能爲者,必令此心常存。則固與大乘之願心,不相背也。 汝結瘤病,不用蛛絲,只念觀音,也會好。以汝究欠正信,故心心奔馳于醫藥中。彼世間出格偉人,每以小病由醫致命。彼之致力于醫,醫亦未必誤,特宿業使然。凡極難醫之病,均以念觀音爲治。果虔誠,必有奇效,汝何以瞋恨心如此之盛。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權勢之人,致其習氣,已成爲性。今當學謙抑,總知己不是,不見人不是。久而久之,涵養成性,習氣消滅矣。 談命,宜以袁了凡立命篇爲本。則無論何人,均可獲益。于此留心,其益大矣。而改過,積善,謙德,叁篇之意,均可相機爲說。較之良醫活人,功德更大。 汝果能秉正本清源之心,以行培植人材之事。即是不據位而行政,不升座而說法矣,何樂如之。至于念佛,豈便有礙。朝暮隨力稱念。若于此外,則不用心思時,隨便念念。但具真信切願,自可往生。若必曰躬耕而易念佛,不知躬耕之時,以辛苦故,決不能念也。汝作此想者,皆不反躬自省。這山看見那山高之情見。非深體自心,徹了世故之智識也。汝但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深信因果,力敦倫常。兼以信願持名,求生西方。以此自行,亦以此化他。縱不能大有作爲,亦可以不愧爲人,不愧爲師,而頂天立地也已。 汝是凡夫,不是聖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貪睡,不貪食,取其養息充饑即已。若如汝所說,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靈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極,已稍傷神,故不睡。若傷神久,則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時精進過度,後便退惰。 褲腿敞開,此南方之習慣。若北方上等人,亦無此派,況學佛之居士乎。故居士亦應將褲腿紮起來方好。僧之真修者,睡亦不放開,況白日乎。 知有所不能,而竭力勉其所能,則爲菩薩大慈大悲心行。知有所不能而概不戒,則成地獄種子矣。邪見人每以有所不能者阻人。謂人之一吸,即有無數細蟲,入其腹中,皆爲殺生,皆爲食肉,汝何能不殺不食。此正如通身埋沒于圊廁,亦欲拉人入中。人不肯依,乃曰,汝以我爲臭,汝身上常有蠅子,蚊子,蚤子,屙屎,屙尿,還不是在圊廁中,還說我臭乎。此種知見,皆屬邪見,皆生于聰明人,可畏哉。 佛法以利人爲重,利人之道,當自親始。倘不于父母兄弟妻子前,以此道相勸,而勸他人,是爲捨本逐末,須二者齊施並行方可。 以文字勸人,是極好事。然也須有體格。若汝最初所寫之字,直是講究人上帳也不肯用。近雖不用從前之派,然亂說亂寫,直同瘋癫。若遇高明,便看汝不起。 且依凡夫章程修持,勿想出人頭地,則有實益。否則後來必有大發癫狂之一日在。由是反令無知之人,退其信心。祈詳閱文鈔及古德淨土著述,庶可去此習氣,不至著魔。否則難保不魔。掩耳持咒,何若息妄持咒。掩耳,亦是魔派。 業通叁世,凡夫則避之而不敢當其鋒,聖人示生世間,則任業,如還債然。彼已超然于生死之外,不妨與世人示宿業今受,以息後世人之殺心。汝如此會,真所謂以凡夫心,妄測聖人,罪過無量。其僧之所證,雖不可知,然不可死執決無業報。以致世人不生警懼,而力持聖號焉。 由其現惡人而遭苦,則令其止惡。或由遭惡報而生善念也,則令其自新。爲畜生爲餓鬼之事迹甚多,現面然餓鬼,大開濟度之門。今之蒙山,焰口,水陸,皆由此始。現畜生至末後顯本,則令現時後世,由茲生信念佛,斷惡修善者,不計其數。汝絕未寓目,而曰奚益,可不哀哉。 佛雖慈悲廣大,而欲度衆生,須有折攝。若慢佛,毀佛,佛實不生憎愛。然不行折伏,則無以爲勸。以故護法神,必令其遭禍,以儆其效此作惡者,其慈悲爲何如也。汝之所說,不洞事務之混賬話也。一切唯心,實爲至論。然亦不得不明折伏之意,而專說唯心也。 西方勝境,昭示目前。要其人心心念念,與佛相應方可。否則一見此境,反致發生魔事。喻如病體未愈,不敢受清涼之樂。蓮池之願,在念佛一心上,固爲正理。汝之說,在不念即見上,則爲胡說巴道。生盲不見杲日,鸱枭晝不見泰山,讵杲日,泰山,不出,不在乎。以彼自業所障,故不見耳。 背覺合塵,指本體言,非指事修言。未修之本體,如未出礦之金。恐人不識是佛性,故名爲覺。修而顯發本體,則如出礦之金。則是由修顯性,因始覺而合本覺矣。如是,則如既成精金,不複爲礦矣。汝只曉得亂說道理,絕不肯深思其義,勞我枉費多少筆墨,與汝作引兒戲弄之行爲,何若已之。 如來從右脅而生,其母七日即逝世,生忉利天。後佛成佛,…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光法師楹聯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