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四▪P37

  ..續本文上一頁惱了生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

  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實在是因爲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有契機不契理的。唯有這個念佛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理機雙契,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爲適合衆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爲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裏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叁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咬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叁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證四果。叁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這才算是出叁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叁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複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叁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叁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今且拿一段故事來證明這個豎出艱難的道理,大家且靜聽聽。

  唐朝代宗大曆間,有個隱士,叫做李源,捨宅爲慧林寺,請圓澤禅師爲住持。後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眉山,因約圓澤同去。圓澤欲由長安經斜谷,陸道去,李源要自荊州入峽,由水道去。兩人意見不同,各有所以。李源不知圓澤之事,圓澤了知李源之心,恐到長安,人或疑伊想做官,便由荊州去。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因灘河危險,天未暮即停舟。那時有一婦人,身穿錦背心,負罂而汲。圓澤一見了他,便俛首兩眼流淚。李源問道,自荊州以上,像這樣的婦人,不知有多少,爲什麼生此悲感。圓澤道,我不欲從此路來者,就是怕逢此婦人,因爲他懷孕叁年,還未分娩,就是候我來投胎。現在見了,已是無法可避了。請君少住幾日,助我速生,及葬吾山谷。叁天之後,請來看我,我就對君一笑,以爲憑信。十二年後,中秋月夜,到杭州天竺寺外會我。說完了,就更衣沐浴,坐脫去了。李源後悔無及,只得把圓澤葬了。叁天之後,就到那家去看,果然婦生男孩。因把詳情告訴他,並要求和小孩見面,果然一笑爲信。李源因茲無意往川,便回洛京。及回到慧林寺,才曉得圓澤在未行之先,已經把後事都囑付好了,因此越曉得他不是平常人。過了十二年,李源就如約去杭州,到中秋月夜,就在天竺寺外等候。果然月光之下,忽聞葛洪井畔,有牧童騎牛唱道。叁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就曉得是圓澤的後身,就上前問道,澤公健否。牧童答曰,李公真信士也。便略敘數語。又唱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如是看來,能曉得過去未來,和有坐脫立亡本領的圓澤,還不能了脫生死,逃避胞胎。何況我們具縛凡夫,一點本事也沒有,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要想了生死,是做夢亦做不到的。

  有人說,禅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嗎。殊不知見性成佛,是見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並非是成福慧圓滿的究竟佛。爲什麼呢,因爲宗門下的人,工夫用到開悟的時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來是和佛一樣,所以叫做見性成佛。但他的粗細煩惱,絲毫尚未斷,不過能常自覺照,伏住煩惱,舉動就和聖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覺照的工夫,伏不住煩惱,那造起業來,比他人更要厲害。因爲他的煩惱裏頭,有開悟的力量夾雜著,就變做狂慧,所以造業的能力,也異常的猖獗。這樣不但沒有成佛的希望,而且還要墮落叁惡道。所以已經開悟的人,更要加工進修,時時覺照。等到見思煩惱斷盡了,方是了生死的時候,並非一悟便了。類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師,因爲悟後未證,仍不免輪回之苦。覆轍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說真成佛,更加差得很遠了。

  福慧圓滿的究竟佛,是怎樣成呢。據臺宗來說,一個斷盡見思惑的圓教七信菩薩,修到十信的時候,才把塵沙破盡。再經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的四十一個位次,每破一品無明,就升進了一個位次,得一分叁德秘藏。這樣次第,到了最後的等覺地位,才把四十一品無明斷盡。再斷一品無明,再進一位,才能成就福慧圓滿的究竟佛。像這樣子,的確不是輕易的事情。大家曉得這個道理,就不會誤解了。

  又有人說,我們各人的自性,本來是一塵不染,清淨湛然,就是淨土。自性本來不生不滅,亘古, 亘今,不, 遷不變,就是無量壽。自性本來具有大智慧光明,照天照地,就是無量光。如果離了這個本有的自性,另外要有個淨土可生,阿彌陀佛可見,那就是頭上安頭,無有是處。並且認爲這樣,就是禅淨雙修的道理,亦是錯的。因爲這樣的話,完全是偏于禅宗,對淨宗是完全不適用的。何以見得,因爲禅宗是不教人生信發願,也不教人念佛,只教人參究話頭,求明心見性。就說是離了自性,沒有淨土可生,彌陀可見。話雖不錯,但終是偏于理性的見解,不能和事相融通,亦就和事理無礙的淨宗隔別,所以說不是禅淨雙修。修淨土人,專以信願行叁法爲宗,大家要明白的。

  還有密宗即身成佛的話,縱然聽起來,是如此動人,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如此快便。即身成佛的意義,是說密宗工夫,修到成功的時候,現身就可成道。然而這樣成道,不過是了生死而已,勉強說做成佛,或亦可以。如果是真的當做成了五住究盡,二死永亡的佛,那就大錯特錯了。譬如一個小孩子,剃下頭發,人人就叫他名和尚。或是受了叁壇大戒的比丘,亦叫他爲和尚。或是在叢林裏頭做方丈的,亦是叫做和尚。但如上的和尚,勉強亦可說得。如果是當做真的和尚,亦是不對的。就事實來講,是要有道德學問,能夠有使人生長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符其實的和尚。

  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中,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再要到了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在這個釋迦滅後,彌勒未來的中間,要再覓個即身成佛的,無論如何,亦是不可得的。即使釋尊重來應世,亦無示現即身成佛的道理。

  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間,西藏的活佛到臨終的時候,能曉得死後要去那家投胎,叫弟子們到時去接他。且在出胎時候,亦能說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雖有這樣本事,也還不是即身成佛。何以知道呢,因爲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像釋迦佛那樣的,能說各種方言,一音說法,亦能令一切衆生皆能會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國的語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證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況後來的活佛,死時亦無遺言,生時亦無表示,都是由人安排,拈阄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說了。

  又修密宗的工夫,要成功,也是很不容易。如專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且還有遭遇魔事的危險,還不如念佛的來得穩當。民國十七年,上海有一皈依弟子,請我到他家吃齋,便說他有個親眷,是學佛多年的女居士,學問亦很好,已有五十多歲了,可否叫他來談談。我說可以的,于是就叫他來。等到見面的時候,我就對他說,年紀大了,趕快要念佛求生西方。他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娑婆世界。我便回答他道,汝的志向太下劣了。他又雲,我要即身成佛。我又回答他道,汝的志向太高尚了。何以那個清淨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濁惡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亦非汝我可以做得到的事。像這樣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實在是自誤誤人的。

  還有兩個要求生華藏世界的人,有一天,那個害了毛病,這個就去看他。後來因見他病勢不對,就趕緊的叫他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大家亦在旁邊助他念。過了一刻,就問他看見什麼境界沒有。他答道,沒有。這樣的問過兩叁次,都說沒有。到了最後一次,他就說道娘來了。唉呀,這個問他的,才曉得他們如此靠不住了。因爲在他的心裏,以爲念這樣的佛號,和這樣的希求,應當要看見華藏世界才對,爲什麼反見娘來的陰間境界呢。自此以後,他才回頭來修淨土法門了。要曉得華藏世界,是要分破無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見得生得的。其余就是斷盡塵沙的菩薩,亦沒有分的,何況是具縛凡夫呢。就是華嚴會上,已證等覺的善財童子,普賢菩薩,還教他和華藏海衆,以十大願王,回向極樂,以期圓滿佛果。可知淨土法門,是無機不收的。所以我常說,九界衆生,捨念佛法門,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念佛法門,下無以普度群萌,就是這個緣故。譬如天下的人,個個都要吃飯,亦個個都要念佛的。

  奉勸諸位,不要不自量力,打出格的妄想。總要老老實實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負如來說這個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的總持法門,及不枉費十方聚會,在此靈岩清淨道場的殊勝因緣。望大家珍重。

  德育啓蒙

  孝親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與…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光法師楹聯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