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則善吉,逆理則凶惡。懿哉古大人,存心同天地。
用己才智力,參贊其化育。事事欲普利,天下及後世。博愛而濟衆,了無居德意。
功高名譽隆,德大吉慶莅。生備享五福,余慶覃後裔。此風若興行,世界自安治。
人各懷禮讓,鹹思盡己誼。哀哉諸小人,唯知有自己。存心與作事,絕不循天理。
陷人以自安,損人以自益。唯務得現利,不知折宿福。及至結果時,苦報無窮極。
徒爲人所憐,罪業莫由息。上啓于唐虞,下迄于明代。善惡各事迹,諸史悉備載。
今世道陷溺,有識鹹憂懼。吾友聶雲臺,設法爲救濟。特請許止淨,輯感應統紀。
排印廣流通,法戒冀自取。幸得諸善士,出資逾萬元。敬印二萬部,用普結善緣。
所余之淨資,另排報紙本。字小而價廉,慰青年學悃。報紙印四萬,流布于遐迩。
舉凡見聞者,無不生歡喜。兩種出版後,止淨重校閱。稍有所增修,比初逾親切。
李耆卿居士,願任剞劂資。寫刻請高手,必期永傳持。余亦令重排,書報二種本。
加以增修字,以期垂久遠。因果之理事,既以大明顯。有心世道人,得有所舒展。
普願見聞者,設法廣流通。庶幾息競爭,直臻于大同。願彼發起人,及與編輯者。
助印諸善士,看讀取法者。現在及未來,一切諸善人。同消諸惡業,同長勝善根。
生則獲五福,沒則登九品。先亡生淨土,後裔爲世准。風雨常順適,物阜而民康。
俾彼四夷人,鹹來觀國光。(民國十九年庚午閏六月吉日)
敬爲施資流通觀世音菩薩本迹感應頌及展轉傳布看讀諸善信回向偈
猗欤觀世音,誓願難思議。久成等正覺,複現菩薩身。隨類而逐形,尋聲以救苦。
可惜世間人,多多皆不知。故特著此書,冀得廣流布。幸蒙諸善信,任印已數萬。
從此屢續知,屢續相任印。能至數十萬,庶慰菩薩心。又複遍翻刻,中外廣傳播。
俾知觀世音,實一切依怙。譬如大火炬,普照于昏衢。亦如巨鐵輪,普渡諸沈溺。
盲人之導師,病夫之醫藥。寇賊時城郭,饑馑時稻糧。須知菩薩恩,逾天地覆載。
縱盡劫宣揚,亦止示少分。願諸任印者,業障悉消除。福慧鹹增長,諸凡皆如意。
生則獲五福,沒則登九品。過去諸祖宗,資之生淨土。現在各椿萱,鹹皆獲壽康。
所有子與孫,悉能振家聲。年歲常豐登,盜賊悉革心。家家崇慈善,處處行仁義。
俾此澆薄俗,轉作淳樸風。法界諸有情,同得圓種智。(民國十五年丙寅春)
普爲助印及讀誦受持展轉流通各佛經者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與饑馑等 悉皆盡滅除 人各習禮讓
一切助印者 展轉流通者 現眷鹹安樂 先亡獲超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甯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普爲施資流通及見聞受持展轉傳布(學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諸善信回向偈
近世之殺劫 振古所未有 推究其根源 實由于饞口
特流布此書 欲藉以挽救 普願見聞者 戒肉鹹茹素
茹素甚衛生 且不傷物命 庶我仁慈心 上繼乎往聖
殺業既不結 世道自太平 只此救物法 永利于群萌
回諸君功德 往生佛淨土 見佛證無生 作六道恃怙
蘇州報國寺關房題壁偈(民廿四年)
虛度七十, 來日無幾。 如囚赴市, 步步近死。
謝絕一切, 專修淨土。 倘鑒愚誠, 是真蓮友。
禮念觀音菩薩回向偈
稽首觀世音,慈悲大導師。久證無上道,安住常寂光。爲憐衆生苦,複現十界身。
應何身得度,即爲現何身。近令生善道,遠令證菩提。菩薩慈悲力,諸佛莫能說。
我弟子某某,從無始至今。由惡業力故,輪回六道中。經曆塵刹劫,莫由得出離。
幸承宿善根,得聞菩薩名。欲仗大悲力,現生生淨土。長時稱聖號,兼禮拜供養。
忏悔諸惡業,增長諸善根。唯願垂慈憫,消我諸罪障。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頭。
甘露灌我頂,湔滌我心垢。令我身與心,悉皆獲清淨。我願盡此身,及未來際劫。
普與諸衆生,說菩薩恩德。令彼鹹歸依,悉發菩提心。願垂慈憫故,證明而攝受。
題玉嵀大師心迹頌
玉嵀大師,乃光五十年前之同學。其性情質直而謙和,其修持切實而誠恪。不爲住持,不收徒衆,與光相埒。注重持律與念佛,故晚年多刻律宗之著作。蓋欲堅其基址,冀來哲同生極樂。幸師已歸安養,愧光猶在此世受驚噩。願師祈佛垂接引,庶可同隨如來學。
華嚴經感應頌
華嚴一經,諸經中王。末後歸宗,導往西方。
無機不被,無法不攝。縱欲贊揚,窮劫莫竭。
若無宿根,名亦難聞。何況書寫,受持精勤。
是經義理,不可思議。果報功德,亦複如是。
紙格印妥,回祿已臨。越例夜送,人出店焚。
寫畢裝好,忽逢大劫。全家遠逃,物悉被竊。
唯獨此經,了無傷損。歸來一見,不勝欣幸。
劫屬共業,誠系別業。由誠感故,應亦特別。
經之大義,予序已明。今作此頌,用表誠靈。
願見聞者,各事修持。以期壽盡,會預蓮池。
印老法師爲崧喬居士再撰寫經靈感頌,回函並囑須將經過數險得保無恙之事實,略釋幾句于頌後,俾閱者同生信心雲雲。按居士寫經至付文新印肆所印,初印千頁,某日下午七時印竣,肆例逾六時貨不外運。此次忽破例送居士家,甫及門,則文新已被走電焚燒。殆別有驅使之者。否則何以外送,而有如是之巧耶。
甲戌叁月十叁黃昏時,居士公館比鄰失慎。僅隔一垣,勢將殃及。居士寫經,神不外馳,竟充耳無聞。迨家人驚促遷避,所寫尚有兩行未完。以自寫經以來,每一紙從未中辍,不願輕破此例,仍然安坐續寫。及寫畢,則火勢已衰,竟慶無恙。又若隱有神護者。
丙子春寫經圓滿,付湯家巷積古齋襯裱,剛裱完送回,次日對門高萬豐紙店即失火。既免殃及,又未點水濺汙經頁。有如兵戎交加,俗謂子彈中人,確有眼睛者。設非神靈呵護,奚能如是。
丁醜秋吳門失陷,驟遭大劫。居士全家遠避,所有物件,被竊一空。唯經獨存,毫無損壞。尚有宅將被毀之事實發現,得以幸免,亦賴是經。佛法不可思議,竟有如是之明征。世人仍多不信,反生毀謗,實是如來稱爲可憐愍者。故老人雲,願見聞者,各事修持,以期壽盡,同預蓮池。實剖心瀝血之懇切語,統祈世人共勉之。 戊寅秋日奉印老法師命德森代述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頌
大哉淨土門,爲諸法歸宿。普投一切機,無一不得入。上則攝等覺,下不遺惡逆。
萬流鹹赴海,由佛大願力。偉哉吉堂師,慧根自宿植。幼即豎標格,入法超塵俗。
從茲律教宗,叁各得其旨。欲得現身了,遂專修淨土。特發叁種心,冀登上品蓮。
壽甫五十四,淨業已告圓。預知往生時,命衆念佛送。師猶朗念佛,忽爾入寂定。
徒輩欲傳揚,祈余述大致。願諸見聞者,各各悉注意。
贈佛光社諸善人頌
叁皈五戒六齋日,此是初機入道門。若願花開親見佛,專修淨行種深根。
贈佛光社社友大會頌詞
我佛拈花,迦葉微笑。道本在心,無他奧妙。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道心惟微,雖微實一。
人生有欲,欲生于境。前境若無,念亦不起。
衆欲紛乘,道心乃蔽。蔽之謂迷,覺則不迷。
迷曰無明,無明曰癡。貪心瞋心,俱生于是。
因惑造業,是謂惡因。既種惡因,苦果隨之。
佛憫衆生,發無緣慈。說戒定慧,治貪瞋癡。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慧爲般若,照破無明。
如斬妖劍,如暗室燈。由苦出樂,由凡入聖。
莫不由此,同登大乘。惟依般若,乃波羅蜜。
心經金剛,皆明此義。心經深行,在觀自在。
明心見性,五蘊何在。此乃理修,功在于解。
金剛一經,說空四相。真理既顯,四相皆妄。
書寫讀誦,爲人解說。經中贊歎,福德無量。
此何以故,自覺覺他。展轉饒益,無有限量。
此乃事修,功在于行。心佛衆生,叁無差別。
道同心同,是故無別。禹稷顔子,易地皆然。
道同心同,所以皆然。若無衆生,佛法不立。
若不利人,何能自利。顔子叁月不違仁,禹稷本此救饑溺。衆生個個有佛性,十惡十念生淨土。大千世界同一心,是心成佛心作根。無量光兮無量壽,靈山至今未散會。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