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鐵,現身說法月印池。塵刹國中鹹事濟,娑婆界內更垂慈。深恩窮劫莫能贊,冀愍群萌普護持。
觀世音誓願深,度生悉出苦輪。興慈運悲遍刹塵,一一攝入普門。叁十二應示現今,畢竟令證佛心。常念恭敬觀世音,災消吉慶臨。
觀音七回向偈
願此持誦勝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現業,增長我人勝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盡未來際作饒益,普令有情無禍害。
願以此功德,消除宿現業,增長諸福慧,圓成勝善根。所有刀兵劫,及與饑馑等,鹹皆盡滅除,世界永升平。風雨常調順,人民悉安甯,法界諸含識,同證無上道。
慶祝觀音偈
端坐普陀常入禅,衆生有叩遍垂憐。欲知感應玄妙義,請看一月印萬川。
改正俗傳觀音偈贊
觀音菩薩德最優,正法明佛久證修。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金佛立冠頭。瓶中甘露滌沈垢,掌上祥光滅隱憂。遍塵刹感塵刹應,一月萬川印現周。
大勢至菩薩像贊
如子憶母勤念佛,都攝六根耳聽著。若依大士此開示,因心各得契果覺。
大勢至菩薩偈贊
勢至菩薩德無疆,輔弼彌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觀自在,導西不異普賢王。修因遍用根塵識,證果俱獲圓通常。攝念佛人歸淨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勢至利生深,專主念佛法門。如子憶母憶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覺兩相契,立刻返本還源。都攝六根妙難論,願遍界流存。
地藏菩薩像贊
猗欤大士,誓願宏深。愍念衆生,長劫沈淪。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常處地獄,冀解倒懸。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成佛無期。由此因緣,諸佛贊歎。況彼六道,能不悲戀。虛空有盡,誓願無窮。欲報深恩,特印尊經。願見聞者,同生淨信。展轉流通,利益無盡。
地藏菩薩偈贊
大士誓願不可測,運悲周遍塵刹國。衆生盡後誓方休,地獄空時願始息。受化多成無上道,自身猶示聲聞迹。只緣生佛性唯一,欲令同獲究竟即。(天臺智者以六即釋佛。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叁觀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
地藏大慈悲,誓願永無了期。所化成佛數難思,猶秉聲聞儀。直待獄空生度盡,方肯示證菩提。懇祈冥顯施恩資,海會預蓮池。
彌勒菩薩偈贊
慈無能勝補處尊,常居兜率演圓音。現身塵刹有誰識,融心法界許彼親。袋中寶藏全傾出,笑顔等付者個人。願偕彌陀垂接引,好令叁會證一真。
文殊師利菩薩偈贊
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因憐衆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爲七佛師體莫測,作菩薩母用無方。常住寂光應衆感,萬川一月影鹹彰。(龍種上佛,乃文殊過去劫中成佛之名,出首楞嚴叁昧經。龍種上尊王,另是一佛,須知。)
文殊輔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圓頓教中振玄綱,妙義徹底彰。聞者直下亡情見,達本菩提道場。願如善財沐恩光,究竟證真常。
普賢菩薩偈贊
菩薩慈悲不可陳,聖凡悉使證圓因。一心不住超諸位,十願導歸繼能仁。叁乘鹹令契果覺,群萌速得脫煩塵。恪遵大士清明誨,決定即生達本真。
普賢行願深,勸發菩提大心。叁賢十地諸聖倫,令見彌陀尊。十大願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陳。果覺因心相符泯,證清淨法身。
智積菩薩像贊
久侍多寶佛,來禮釋迦尊。遍遊塵刹佛國土,偏憐娑婆世界人。畫像顯通,助闡梁朝之佛化。現僧醫病,大啓唐相之信心。殿踞塔陰,登者即入如來之秘藏。井開山頂,飲者鹹通般若之玄津。趺坐欲起,示行向上一路。拄杖卓豎,直指不二法門。雖非靈岩傳心之嫡祖,實爲苦海度生之嘉賓。
智積菩薩贊(民二十叁年)
緬維菩薩,悲智洪深。下方常侍多寶尊,示迹遍刹塵。畫像現身,靈岩道長存。
淨土宗祖堂贊(民二十七年)
淨土一宗,肇自普賢。震旦遠公續法源,中外廣流傳。遍令聖凡,現生證涅槃。
遠公大師像贊(民二十四年)
緬維遠公,乘願再來。創立蓮宗,暢佛本懷。俾諸凡夫,憶念佛名。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已斷惑者,即證無生。證無生者,速圓佛乘。以果地覺,爲因地心。感應道交,利益甚深。未見涅槃,即宣常住。未見行願,普導西去。其所立法,暗與經合。護法菩薩,表自大覺。羅什舉經,深加贊歎。西僧景仰,心香辄獻。千余年來,不聞圓音。幸有遺教,尚可遵循。伏願我公,又複示生。普引群倫,同登五清。印公遺文,模公道貌。庶幾來哲,是則是效。
蓮宗十二祖贊頌
晉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
以特別法,永爲世範。意旨暗合于行願,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彥,大事即生辦。
肇啓蓮宗福震旦,暢佛本懷垂方便。圓音一闡士歸廬,大法將弘神運殿。一切法門從此流,一切行門從此辦。致令各宗盡朝宗,萬川赴海依行願。
唐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提倡淨土惬群情,佛力誰與京。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念佛義周贍。切誡學者須撝謙,兼使極力生欣厭。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幹。念佛出光勵會衆,所說當作佛說看。
唐叁祖南嶽般舟承遠大師
羸形垢面,侍彌陀傍。法照神遊得觀光,佛示其名坊。往嗣門牆,心法永傳揚。
般舟苦行世難堪,絕糧泥土作所餐。常將經要佛名號,遍書塗巷岩石間。念佛佛教特別法,來學以此令心安。天子聞名南向禮,故得道風四海傳。
唐四祖五臺竹林法照大師
緬維四祖,懿德堪欽。樂邦得師佛指陳,文殊示宿因。普令群倫,即生達本真。
衡州缽中見聖境,臺山一一悉親造。淨土得睹承遠師,竹林恭承文殊教。並州佛聲達宮闱,代宗遣使優旨诏。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
唐五祖新定烏龍少康大師
忌談世谛,七歲不言。出言即便驚人天,廣結淨土緣。小兒爲錢,各種九品蓮。
七歲絕未發一言,發言即稱世尊號。一見善導西方文,方知淨土堪倚靠。錢誘小兒念彌陀,未久道路佛聲噪。念佛佛像從口出,有誰聞見不依教。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壽大師
法華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揀利愚黠,萬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極樂刹。
視諸衆生皆是佛,只顧救生忘國憲。赴市心樂顔不變,蒙赦得遂出家願。日課佛事百八件,法華一部佛十萬。若非大權示世間,法幢誰能如是建。
宋七祖杭州昭慶省常大師
道慕廬山,追蹤蓮社。刺血特將淨行寫,首輔歸座下。百廿大雅,願生效龍馬。(龍樹,馬鳴)。
慕廬山風立淨社,爰因後世實行寡。百四一願隨事發,人各寢饋菩提者。首輔王旦既歸依,公卿百廿受陶冶。閻浮雖則贊皇猷,何若樂邦得佛嘏。(音假,福也)。
明八祖杭州雲棲袾宏大師
初住雲棲,即滅虎患。旱請念佛雨慰盼,村民鹹感歎。庀材開辦,道場重興建。
幼聞念佛意頗快,末誡門徒莫捏怪。行爲世則言世法,注重淨土及規戒。砥柱狂瀾契理機,闡明佛心祛蜂虿。普令具縛諸凡夫,仗佛慈力登蓮界。
清九祖北天目靈峰智旭大師
幼即信佛,隨母禮誦。入塾宗宋遂放縱,讀竹窗自訟。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
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惑業未斷猶壞器,經雨則化棄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決欲現生出樊籠。苦口切勸學道者,生西方可繼大雄。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師
闡揚淨土,懇切少俦。以深信願竭誠修,心佛兩相投。萬念俱休,決定出苦邱。<, BR> 憨山宿願尚未酬,故複示生作截流。呵斥修人天福者,直是闡提旃陀俦。佛我心性原不異,佛是已成我未修。欲得心佛兩無差,當向憶佛念佛求。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實賢大師
四十八願,仰效彌陀。百八首詩勝楚歌,聞者厭娑婆。振起蹉跎,證波羅蜜多。
深入經藏難親證,徹悟心源力弘淨。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詩示佛令。發菩提心爲前導,真信願行爲後勁。若能具此殊勝法,即生超凡而入聖。
清十二祖紅螺資福際醒大師(即徹悟大師)
遍通經史,冀爲世導。一病方知不可靠,研窮各宗奧。均難證到,專主淨土教。
示衆法語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羅。全真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他。不變隨緣宜隨淨,隨緣不變莫隨訛。人若依此義修持,光壽當同阿彌陀。
徹悟禅師像贊(民二十叁年)
儒門之俊傑,佛家之魁雄,禅窟之巨獅,教海之神龍。研習慈賢而宏臺教,住持禅刹而扇蓮風。只期契機契理,不計門庭異同。發明作佛是佛之義,揭破執理廢事之蒙。當此邪說橫流之惡世,微公則何所適從。
達磨祖師像贊
特地西來傳佛心,東土原多大乘根。自從只履西歸後,兒孫遍界振玄音。
濟公禅師像贊
爲啓衆生真正信,故顯種種大神通。不藉瘋顛掩衆目,何能常住振瞆聾。
南屏宗乘頌
醉菩提,菩提醉,無智之人莫逐隊。若是錯認定盤星,萬劫泥犁常沈墜。願學者,善簡擇,順心逆迹最上策。倘無真正擇法眼,決定有損而無益。
貴池劉公魯豬齒臼佛記贊(民二十年)
一切衆生,皆具佛性。由迷背故,遂失其正。起貪瞋癡,造殺盜淫。食他之肉,資己之身。殺業既結,曆劫互戕。如來愍之,爲作慈航。大啓慈訓,人猶不信。特示形儀,以期隨順。蛤蜊蚌殼,牛腰羊蹄。豬齒鼈腹,均有佛棲。有宋職氏,殺豬棄首。犬守四日,不敢下口。逐犬析骨,齒臼現佛。绀目螺發,俨然大覺。未殺之前,均謂是畜。既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殊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殺而食之,罪逾海嶽。急宜痛戒,庶可解脫。晁氏兄弟,爲文爲贊。義理淵深,文詞璀璨。天池書寫,諸公題跋。永用警策,啓牖後覺。既明此義,孰敢行殺。爭地爭城,遂息傾軋。貴池劉公,笃信佛法。保存徐書,題跋充洽。令嗣公魯,持以相示。敬書數語,藉表我志。願見聞者,吃素戒殺。定可現生,歸極樂刹。
念誠大德像贊
念公大德,冀複靈岩。劫後只身棲塔間,值彭公遊山。許查寺田,漸致成名藍。
上海慈幼院新屋落成頌
濟濟孤兒,頭角峥嵘…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