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P41

  ..續本文上一頁等,爲求世界和平,自他同免厄難等功課。(靈岩功課,名曰靈岩念佛儀規,今年夏早已出版。惜此時不能寄,待可寄時,隨寄數本,便知。)

  ○㈢ 荼毗之事,僧俗皆無礙。西域人死之後,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諸江河,以喂魚鼈也。(此須近大江河乃可,山僻小溪,則非所宜。)二,火焚,火焚其屍,冀破我執也。(此則隨處皆可。)叁,土埋,穴土掩藏,俾無暴露也。(此亦普通。)四,林施,置之林間,俾鳥獸食也。(此須深山大澤乃可。究不及前叁種妥善。)吾國向主土埋,(讀孟子蓋上世常有不葬其親者一篇,即知所由。)其實仍不如火化之美滿。且佛法東來,僧皆火化,即取破除我執之意義。人之煩惱生死,完全我執身見爲根本。即淫欲等大患,亦仍從我執身見而生。身見我執若破,淫欲又從何而生。故唐宋時代,深知佛法之高人達士,雖未出家,亦每主火化。後世多不樂從者,即爲固守身見我執。身見太重,實屬修行之一大障礙。而來示所謂,居士多未斷欲,爲色身不清潔,不宜火化,亦非通論。博地凡夫,四大假合之身,未至業盡情空地位,不拘僧俗,皆是腥臊臭穢之膿血而成。身雖斷欲,依凡愚淺近情見論,則較之貪欲之人,略似清潔。然心欲未盡,即汙穢仍存。若據高深谛理論,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諸法因緣,皆無自性。諸佛正遍知海,在一切衆生心想中。一念回光,便同本得。遮那妙體,遍界全彰。本無生,滅,增,減之殊,又何有僧,俗,垢,淨之異。故心經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即指此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真如實相之本體也。吾人迷真逐妄,背覺合塵,以致流浪生死,了無出期。今欲返妄歸真,背塵合覺,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破除身見我執,爲最初下手工夫。因此故凡學佛之士,如知求神識得所,不拘僧俗,均當火化。不特無礙,確有實益。(對今後之環境,尤爲適宜。爲鐵路之經過,多致暴屍露骨。即大都會,棺材價昂,覓土尤難,恐非佛弟子亦當就範,但須求得焚化之良法爲要。)至眷屬不忍,亦仍不知注重神識得所,及身見我執爲患等義之所致也。若稍有知,在本人則棄之唯恐不速,在眷屬亦當善體親心,又何至稍生留戀。

  ○㈣ 在家二衆入殓之衣冠,既知必須破除身見我執,而衣冠之隨便皆可,更不待言。一生賴以作爲一切之色身,尚可棄之如遺。而包裹幻身之身外衣冠,又何足重視。(孔子對人之在世,尚不以惡衣惡食爲恥。況人之已死,隨腐爛之死屍而入殓者乎。)依愚見,必以節省爲上策。甯可將新製衣冠等費,省來做弘法利生,及救濟饑寒困苦等慈善事業之用,爲之資益亡者神識得所,較之糜費厚殓,得失自屬天淵。即須稍順人子俗情,不能因重神識,而廢棄形儀,即可從亡者之心願,僧服俗服,俱無不可。但總要不涉糜費。即亡者主張,有近糜費從厚,亦須善爲解釋,令其不著身見而後可。若順其貪著厚殓,助其身見我執,亦屬往生之障,仍非所宜。如亡者自主薄殓,則無身見之累,而僧裝俗裝,俱無所礙也。愚見如是,不知高明以爲如何。

  傅春浦居士生西記(民國二十七年九月述)(余蕅生,陳展西同記)

  居士,諱川,號春浦,江西清江縣東郭村人。幼失怙,母聶太夫人,苦節教養。習法政巡警學,屢充清江縣署科員,萬載株潭鎮警察分所所長,樟樹義務學校校長等職。居縣城有年,參與各項公務,官紳倚畀,有大疑難,每預商決。聶太夫人,夙奉觀音大士,持素念佛。民國十七年,太夫人寢疾,居士發願朝普陀,弗藥而愈。二十年九月,遂至普陀還願,禮梵音洞,感菩薩示現白衣執淨瓶楊枝相。複求明宿命,見一頭陀,衣服藍縷。乃悟輪回之非虛,求出離娑婆之念益切。得月淨法師函介,谒印光法師,及德森師,于蘇州報國寺,始聞淨宗法要。嗣後弘化社出版典籍,各有所贈。因而信解益增,遂函懇皈依。德師爲取法名禅川,字航西。複承德師路過樟樹時,爲授優婆塞戒。信願念佛,精進不懈,蓋得力于德師之啓迪爲多。二十二年,充鹿江念佛林宣講主任,誘掖勸導,從者甚衆。居士家道素寒,體弱善病。每欲出家,苦無相當寺宇。常就診蕅生家,蕅生語以時節因緣,非可強致。然厭濁欣淨之心既深,減壽求生之願益切。禮拜觀想,必期早蒙接引,徑赴蓮池。今年春,夢觀音菩薩示語,期在七月。迨盂蘭盆會後,遂抱病,則一心念佛,忘其所苦。二十叁日,戚友助念,已瞑,而逾時複蘇。請永泰大寶殿大仁師來,托以荼毗事。二十六日複綿惙,家人泣。居士笑止之曰,吾當于地藏菩薩聖誕日西歸。至時,端坐椅中,結彌陀印,凝視佛相,安然西逝。遍體冷透,頂門獨溫,面容妍澤,有逾生平。閏七月初二日,樟樹通慧寺住持大松和尚及大仁師皆至,料理入龛。爲之趺坐合掌,宛如生人。先日大風雨,迄子時舉火,天忽光明。異香馥郁,非檀非蘭。白光一道自龛出,向西而去。當秋初炎熱之時,死經叁四日,屍不腐臭,反放異香,非佛法靈異,曷克臻此。見者聞者,鹹贊歎起敬,稱佛法真不可思議也。春秋四十有八。

  蕅生曰,末世念佛者多,成就者少,無真信切願故也。孟子論大丈夫,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世間法尚如此,況求生淨土,超凡入聖之佛法乎。居士于貧病家累,概置弗顧,孜孜汲汲,唯佛是念,譏侮摧挫,百折不回。卒之預知時至,瑞相昭然,足爲生西之據。如來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之淨土法門,真爲末世衆生出苦之捷徑。但辦肯心,決不相賺,古人誠不我欺。蕅生獲與居士交,實受其熏陶而起信。欣睹捷足之先,勉抑人琴之痛。傳之勵俗,亦以自警焉。

  聶雲生居士生西記(陳展西記)

  居士,諱傳曾,號雲生,江西清江人。幼失怙,受母氏教養。端重好學,光緒甲辰成進士。官湖北,伯兄喪,返籍,後被選爲江西咨議局議員。入民國,爲省議會議員。均克盡言責,不爲媕婀遊移。籌安會時,賄選勸進代表,投票則千金立至,違,則以兵劫持。居士竟拂袖歸,所守類如此。喜爲古文辭,然非有關世道大防不苟作。晚近二十年來,究心佛典,取法華,楞嚴,金剛,圓覺諸大乘經,循環持誦,而歸宿于淨土五經,長齋念佛有定課。讀印光法師文鈔,恨未得親炙。丁醜禱雨如願,遂成立膏雨念佛林。常至樟樹鎮鹿江念佛林演講,感化甚衆。己卯夏,屢患泄瀉,自以笃志西歸,不複乞靈藥餌。十月,衰病益劇,屢夢佛菩薩示現,自知時至,口授遺囑,延僧侶戚友,率兒孫念佛。綿惙之際,氣息漸微,猶能金剛念,毫無痛苦。正念分明,一心不亂,捨報安詳,如入禅定。通身柔軟,頂門後冷。顔色悅豫,威儀如生。凡諸瑞相,與往生證例吻合,考之觀經,蓮品必高。良由淨土法門,以自力感佛力,故能即生取辦也。居士生于清同治八年己巳,于民國二十八年己卯,十一月初一日西歸,世壽七十有一。所著思補堂詩文日志,多闡明淨宗教義,藏于家。

  阿彌陀佛百頌

  阿彌陀佛,修淨土行,一心虛寂,叁業清淨。 阿彌陀佛,修行施度,內外俱舍,心無所住。 阿彌陀佛,修行戒度,持犯俱超,真性徹悟。 阿彌陀佛,修行忍度,我見既空,何有違忤。 阿彌陀佛,修行進度,一念不生,萬行俱備。 阿彌陀佛,修行禅度,動靜體離,惺寂莫附。 阿彌陀佛,修行智度,五蘊俱空,不涉迷悟。 阿彌陀佛,圓施四攝,上中下根,平等相接。 阿彌陀佛,萬行圓修,恩沾九界,了無不周。 阿彌陀佛,所行無礙,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阿彌陀佛,圓滿叁覺,上聖下凡,同登極樂。 阿彌陀佛,號無量壽,彼國人民,壽亦無數。 阿彌陀佛,號無量光,樂邦生者,光何能量。 阿彌陀佛,號無邊光,普照遍攝,叁際十方。 阿彌陀佛,號無礙光,山河大地,總無遮妨。 阿彌陀佛,號無對光,諸佛莫及,余何克當。 阿彌陀佛,號炎王光,其光清涼,明了輝煌。 阿彌陀佛,號清淨光,圓離空有,徹露真常。 阿彌陀佛,號歡喜光,徹證常樂,了無惑殃。 阿彌陀佛,號智慧光,真窮惑盡,普照十方。 阿彌陀佛,號不斷光,叁德圓證,斷續雙忘。 阿彌陀佛,號難思光,九界衆生,誰能贊揚。 阿彌陀佛,號無稱光,除十方佛,莫能表彰。 阿彌陀佛,超日月光,一光等照,慈濟無央。 阿彌陀佛,淨土宏開,孤露衆生,登寶蓮臺。 阿彌陀佛,度生念深,以果地覺,爲因地心。 阿彌陀佛,恩德無俦,十方叁世,悉蒙庇庥。 阿彌陀佛,國土莊嚴,正報依報,等離譏嫌。 阿彌陀佛,樓閣門開,來者同入,何止善財。 阿彌陀佛,國氣調和,了無寒暑,高山長河。 阿彌陀佛,理事甚深,貫禅教律,絕去來今。 阿彌陀佛,金臂恒垂,遍接來機,不失其時。 阿彌陀佛,白毫相光,照彼真修,不乏衣糧。 阿彌陀佛,心作心是,執是廢作,地獄種子。 阿彌陀佛,如月在天,普印衆水,妙莫能诠。 阿彌陀佛,洪爐片雪,無邊罪障,直下消滅。 阿彌陀佛,修持妙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阿彌陀佛,萬法包羅,水中滄海,藥中伽陀。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