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P41

  ..续本文上一页等,为求世界和平,自他同免厄难等功课。(灵岩功课,名曰灵岩念佛仪规,今年夏早已出版。惜此时不能寄,待可寄时,随寄数本,便知。)

  ○㈢ 荼毗之事,僧俗皆无碍。西域人死之后,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喂鱼鳖也。(此须近大江河乃可,山僻小溪,则非所宜。)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此则随处皆可。)三,土埋,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此亦普通。)四,林施,置之林间,俾鸟兽食也。(此须深山大泽乃可。究不及前三种妥善。)吾国向主土埋,(读孟子盖上世常有不葬其亲者一篇,即知所由。)其实仍不如火化之美满。且佛法东来,僧皆火化,即取破除我执之意义。人之烦恼生死,完全我执身见为根本。即淫欲等大患,亦仍从我执身见而生。身见我执若破,淫欲又从何而生。故唐宋时代,深知佛法之高人达士,虽未出家,亦每主火化。后世多不乐从者,即为固守身见我执。身见太重,实属修行之一大障碍。而来示所谓,居士多未断欲,为色身不清洁,不宜火化,亦非通论。博地凡夫,四大假合之身,未至业尽情空地位,不拘僧俗,皆是腥臊臭秽之脓血而成。身虽断欲,依凡愚浅近情见论,则较之贪欲之人,略似清洁。然心欲未尽,即污秽仍存。若据高深谛理论,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诸法因缘,皆无自性。诸佛正遍知海,在一切众生心想中。一念回光,便同本得。遮那妙体,遍界全彰。本无生,灭,增,减之殊,又何有僧,俗,垢,净之异。故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指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真如实相之本体也。吾人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以致流浪生死,了无出期。今欲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破除身见我执,为最初下手工夫。因此故凡学佛之士,如知求神识得所,不拘僧俗,均当火化。不特无碍,确有实益。(对今后之环境,尤为适宜。为铁路之经过,多致暴尸露骨。即大都会,棺材价昂,觅土尤难,恐非佛弟子亦当就范,但须求得焚化之良法为要。)至眷属不忍,亦仍不知注重神识得所,及身见我执为患等义之所致也。若稍有知,在本人则弃之唯恐不速,在眷属亦当善体亲心,又何至稍生留恋。

  ○㈣ 在家二众入殓之衣冠,既知必须破除身见我执,而衣冠之随便皆可,更不待言。一生赖以作为一切之色身,尚可弃之如遗。而包裹幻身之身外衣冠,又何足重视。(孔子对人之在世,尚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况人之已死,随腐烂之死尸而入殓者乎。)依愚见,必以节省为上策。宁可将新制衣冠等费,省来做弘法利生,及救济饥寒困苦等慈善事业之用,为之资益亡者神识得所,较之糜费厚殓,得失自属天渊。即须稍顺人子俗情,不能因重神识,而废弃形仪,即可从亡者之心愿,僧服俗服,俱无不可。但总要不涉糜费。即亡者主张,有近糜费从厚,亦须善为解释,令其不著身见而后可。若顺其贪著厚殓,助其身见我执,亦属往生之障,仍非所宜。如亡者自主薄殓,则无身见之累,而僧装俗装,俱无所碍也。愚见如是,不知高明以为如何。

  傅春浦居士生西记(民国二十七年九月述)(余蕅生,陈展西同记)

  居士,讳川,号春浦,江西清江县东郭村人。幼失怙,母聂太夫人,苦节教养。习法政巡警学,屡充清江县署科员,万载株潭镇警察分所所长,樟树义务学校校长等职。居县城有年,参与各项公务,官绅倚畀,有大疑难,每预商决。聂太夫人,夙奉观音大士,持素念佛。民国十七年,太夫人寝疾,居士发愿朝普陀,弗药而愈。二十年九月,遂至普陀还愿,礼梵音洞,感菩萨示现白衣执净瓶杨枝相。复求明宿命,见一头陀,衣服蓝缕。乃悟轮回之非虚,求出离娑婆之念益切。得月净法师函介,谒印光法师,及德森师,于苏州报国寺,始闻净宗法要。嗣后弘化社出版典籍,各有所赠。因而信解益增,遂函恳皈依。德师为取法名禅川,字航西。复承德师路过樟树时,为授优婆塞戒。信愿念佛,精进不懈,盖得力于德师之启迪为多。二十二年,充鹿江念佛林宣讲主任,诱掖劝导,从者甚众。居士家道素寒,体弱善病。每欲出家,苦无相当寺宇。常就诊蕅生家,蕅生语以时节因缘,非可强致。然厌浊欣净之心既深,减寿求生之愿益切。礼拜观想,必期早蒙接引,径赴莲池。今年春,梦观音菩萨示语,期在七月。迨盂兰盆会后,遂抱病,则一心念佛,忘其所苦。二十三日,戚友助念,已瞑,而逾时复苏。请永泰大宝殿大仁师来,托以荼毗事。二十六日复绵惙,家人泣。居士笑止之曰,吾当于地藏菩萨圣诞日西归。至时,端坐椅中,结弥陀印,凝视佛相,安然西逝。遍体冷透,顶门独温,面容妍泽,有逾生平。闰七月初二日,樟树通慧寺住持大松和尚及大仁师皆至,料理入龛。为之趺坐合掌,宛如生人。先日大风雨,迄子时举火,天忽光明。异香馥郁,非檀非兰。白光一道自龛出,向西而去。当秋初炎热之时,死经三四日,尸不腐臭,反放异香,非佛法灵异,曷克臻此。见者闻者,咸赞叹起敬,称佛法真不可思议也。春秋四十有八。

  蕅生曰,末世念佛者多,成就者少,无真信切愿故也。孟子论大丈夫,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世间法尚如此,况求生净土,超凡入圣之佛法乎。居士于贫病家累,概置弗顾,孜孜汲汲,唯佛是念,讥侮摧挫,百折不回。卒之预知时至,瑞相昭然,足为生西之据。如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之净土法门,真为末世众生出苦之捷径。但办肯心,决不相赚,古人诚不我欺。蕅生获与居士交,实受其熏陶而起信。欣睹捷足之先,勉抑人琴之痛。传之励俗,亦以自警焉。

  聂云生居士生西记(陈展西记)

  居士,讳传曾,号云生,江西清江人。幼失怙,受母氏教养。端重好学,光绪甲辰成进士。官湖北,伯兄丧,返籍,后被选为江西咨议局议员。入民国,为省议会议员。均克尽言责,不为媕婀游移。筹安会时,贿选劝进代表,投票则千金立至,违,则以兵劫持。居士竟拂袖归,所守类如此。喜为古文辞,然非有关世道大防不苟作。晚近二十年来,究心佛典,取法华,楞严,金刚,圆觉诸大乘经,循环持诵,而归宿于净土五经,长斋念佛有定课。读印光法师文钞,恨未得亲炙。丁丑祷雨如愿,遂成立膏雨念佛林。常至樟树镇鹿江念佛林演讲,感化甚众。己卯夏,屡患泄泻,自以笃志西归,不复乞灵药饵。十月,衰病益剧,屡梦佛菩萨示现,自知时至,口授遗嘱,延僧侣戚友,率儿孙念佛。绵惙之际,气息渐微,犹能金刚念,毫无痛苦。正念分明,一心不乱,捨报安详,如入禅定。通身柔软,顶门后冷。颜色悦豫,威仪如生。凡诸瑞相,与往生证例吻合,考之观经,莲品必高。良由净土法门,以自力感佛力,故能即生取办也。居士生于清同治八年己巳,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十一月初一日西归,世寿七十有一。所著思补堂诗文日志,多阐明净宗教义,藏于家。

  阿弥陀佛百颂

  阿弥陀佛,修净土行,一心虚寂,三业清净。 阿弥陀佛,修行施度,内外俱舍,心无所住。 阿弥陀佛,修行戒度,持犯俱超,真性彻悟。 阿弥陀佛,修行忍度,我见既空,何有违忤。 阿弥陀佛,修行进度,一念不生,万行俱备。 阿弥陀佛,修行禅度,动静体离,惺寂莫附。 阿弥陀佛,修行智度,五蕴俱空,不涉迷悟。 阿弥陀佛,圆施四摄,上中下根,平等相接。 阿弥陀佛,万行圆修,恩沾九界,了无不周。 阿弥陀佛,所行无碍,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阿弥陀佛,圆满三觉,上圣下凡,同登极乐。 阿弥陀佛,号无量寿,彼国人民,寿亦无数。 阿弥陀佛,号无量光,乐邦生者,光何能量。 阿弥陀佛,号无边光,普照遍摄,三际十方。 阿弥陀佛,号无碍光,山河大地,总无遮妨。 阿弥陀佛,号无对光,诸佛莫及,余何克当。 阿弥陀佛,号炎王光,其光清凉,明了辉煌。 阿弥陀佛,号清净光,圆离空有,彻露真常。 阿弥陀佛,号欢喜光,彻证常乐,了无惑殃。 阿弥陀佛,号智慧光,真穷惑尽,普照十方。 阿弥陀佛,号不断光,三德圆证,断续双忘。 阿弥陀佛,号难思光,九界众生,谁能赞扬。 阿弥陀佛,号无称光,除十方佛,莫能表彰。 阿弥陀佛,超日月光,一光等照,慈济无央。 阿弥陀佛,净土宏开,孤露众生,登宝莲台。 阿弥陀佛,度生念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阿弥陀佛,恩德无俦,十方三世,悉蒙庇庥。 阿弥陀佛,国土庄严,正报依报,等离讥嫌。 阿弥陀佛,楼阁门开,来者同入,何止善财。 阿弥陀佛,国气调和,了无寒暑,高山长河。 阿弥陀佛,理事甚深,贯禅教律,绝去来今。 阿弥陀佛,金臂恒垂,遍接来机,不失其时。 阿弥陀佛,白毫相光,照彼真修,不乏衣粮。 阿弥陀佛,心作心是,执是废作,地狱种子。 阿弥陀佛,如月在天,普印众水,妙莫能诠。 阿弥陀佛,洪炉片雪,无边罪障,直下消灭。 阿弥陀佛,修持妙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阿弥陀佛,万法包罗,水中沧海,药中伽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