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永思集 悼文 贊詞 挽聯 詩偈 書簡 跋語 附錄▪P17

  ..續本文上一頁的皈依日期,爲初一、十五,他時無介紹,不受也。“我聽見後,不覺打個寒噤,這老法師,還了得?我在上海,還沒有動身,他就知道了。佛法無邊,我不能破壞,還是來個護持罷!領我皈依後,老法師開示了一些念佛,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話。臨走,我說,到底不甘心,要問老法師!我還在上海,你怎麼就知道我要來皈依?”師時顧左右,若不經意,答他說:“我受皈依多了,早間做功課,似覺得今天有人來皈依,故囑他們接引。”這一遮蓋,是師不欲人知其有神通,並看這魔王,如果發起魔來,佛教倒也要受影響,故略露點給他看,使他回心。

  這是我親聞的事,還有我親驗的事。二十五年,我母歸西,在日有願,思做一場水陸,又怕我用錢太多,遂未說。逝後,予妻對我說起,予思有願必償,即預備在旌忠寺戒期裏做。一日與主席和尚,及二叁親近缁友,商量主法人選。蓋內壇除正副表外,齋主與主法,有似屋之二柱,其重要可知。以予做齋主,則主法人選,當勉強對得上方好,故有所討論。時舉某人某人,予曰:“他戒行不清,又且理觀不熟”。連說叁四人,均未同意,時天已近晚,回宅。次晨即到蘇谒師,臨行,順便禀告欲做水陸之意。師曰:“不要做這些,還是念佛好。”予答:“吾母既有此心,當酬其願。”師曰:“你做是做,不要拿你尺碼子量人!”予唯唯,已心知有異。當恐予不悟,再曰:“如拿你尺碼子量人,不但這水陸做得無功德,你還要遭怨!”予不覺凜然,啊呀!我昨晚在揚州的話,師父已經曉得了。無線電沒有那麼快,這不是天耳通、他心通麼?可是這句話,我深深奉行,並奉行在世法上,不要拿我尺碼子量人,如拿,別個尺寸短,經不起量。多年來,受部下怨望,大半是用這個尺碼子。惜予不早聞師訓,自彼時以後,即不用矣!降格相從,而贊美之,是亦人情也。蘆溝事起,上海開火了,一二月後,要我視察前線,並慰問各總司令。起止點,即在蘇州,又得常親近五六次。時見弘化社人,在大殿耳廂內掘木頭防空洞,予見而嘻之,告老人家,他說:“他們要做讓他們做去。”我說空襲到激烈時,師父應該避一避罷。他說:“我是不走,他要來炸我,我即往生。”我們師弟想頭,倒差不了好多,我決不勸他一定離開。在讀儒書通了的,尚知就裏,矧學佛厭棄娑婆,急欲往生者耶!不過師已前知,不欲向人說。舊歲在香港,張一塵向我說,蘇州危急時,他曾親問老人,蘇州如何。他說:“當不要緊,不過小劫是免不了的。”一老聞而大慰。

  在我流離到川滇,常時禀安問訊,共得五覆書,今只其二,余非棄去,乃播遷無定,衣物亦如傳舍也。前年在重慶,接到一示,時刻懷諸胸次,幸今還在,常取而讀之。予早知在這一期生死中,不能再見老人面矣!予常懷隱憂,深懼化緣早畢,因老人示中,已早告知我也。嗚呼!今竟不幸而中,瞎卻人天眼目,亦可痛哉!示曰:

  “接手書。知此一年來,遊曆數萬裏,其開通知見與修持淨業、折伏我慢、急求往生之心,當比從前真切百倍。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並勸眷屬一心念佛。從前之事業乃夢,今不複做,專做往生西方之夢,迨至此夢成後,再乘佛慈,來入娑婆,普度怨親,同生淨土,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若放不下,則後來只有惡夢,決無好夢。此種惡夢,聽尚不願,何況再做!若再做者,便是顛子。幸眷屬無恙。當相率而同做生西方之夢,以期與諸上善人,俱會于蓮池也!又七月十二。”

  吾師非上善人乎,他已約我在蓮池相會矣!當時即起了這個感覺。我總算聰明,能領我師奧語,然而嗣後時時心悲。舊年在此間(成都),某寺某老和尚對我說:印光法師圓寂了!我當時頭頂上打了一個霹雳,即忙寫信到蘇州,問妙真師。意外的,得到老人一示:

  “去年接手書,疑光無信。知學業大進,能見人之見不到處,故不願複。至某和尚謂光死,此是實話。以人格已失是偷生,今又念及,別無所說。念佛、念觀世音,校彼生兜率天,其難易安險,奚啻百千萬億之天淵懸隔!汝名慕儒,光雖爲釋,尚有儒之氣分,只此二句,乃剖心瀝血之言,余俱不敘。八月廿叁。”

  這是吾師最後給吾的一個訓示,距往生只兩個月零十天耳。在這一封信裏,有多少話說不出,不是《正氣歌》嗎?去西方的人,並沒有忘記娑婆衆生。衆生不知,但事造惡,釀成劫運,豈不哀哉!今我師回去了,我們如航海失卻了舵,不勝悲泣傍徨。以後關于教理上,掌故上,有不能決及不能知者,向何處請示呢?對僧伽發生問題時,向何處解決呢?師平昔以護法諄諄見囑,我當竭我所能,本吾師之知見性行來衛教。僧伽有不爭氣者,魔外有篡竊者,知見有不正者,行持有懈怠者,戒行有背謬者,我均本我良心來愛護他。對叁寶有欲損害者,我當盡我力量來抵抗他。應以此余生之年,專心念佛,勸導他人念佛,以報法乳深恩。今追念百不及一,我決不敢在師頭上著糞,說他通儒通宗通教。他確確實實知道,先要做成一個人,才能成超人的佛。成人當行世法,孔子教也。成佛當行出世法,迦文教也。今時今世,真能出世,可以了生脫死者,世尊金口所宣之淨土橫超法門也。師以此言,以此行,以此化導,以此證明。因果不二,言行一如,慎勿以他語加諸吾師,以實其妄,則幸甚矣!昏愦之余,謹追念如是,尚祈十方大德,諸上善人,閱而憐之。

  〔編者按〕王柏齡先生謂大師念佛之得一心,是在民國十年以後,可于民十以前《文鈔》見其焦躁,殆閱大師致體安、融明二師之書而雲然。按二書,其一有“十余年來,悠悠虛度,毫未得益”,其二有“谛法師專修淨業,……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叁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顔見彼?……恐汝于淨土法門錯過,故不禁落索如此耳!祈深體鄙懷,則幸甚幸甚!”此正大師悲心深切處,自謙以勉人。所謂八十老翁作舞,爲教兒孫故,弦外之音,是在聽者。複次,考大師之《宗教不宜混濫論》、《淨土決疑論》等,曾載于民國叁年出版之《佛學叢報》,非到家人,決難著筆。該報主筆評骘大師有雲:“悟了妙心,精持全藏,高縱卓牽,密行妙圓。韬光海岸,養慧珠于紫竹林中;閟迹岑樓,培智果于白蓮臺畔。”語語允當,非溢譽也!

  

  

  普天同悼大師

  陳立鳌

  印光大師示寂,海內外佛教團體,紛紛開會追悼,薄海同悲,斯語信然。大師西歸,遺命不許鋪張糜費,各社團仰體大師遺志,舉行紀念會,儀式各極簡單。各地追悼消息,未克盡載,茲略錄國內十則,詳記國外二則,以例其他可耳。

  上海佛教團體于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在覺園舉行印光大師紀念會,參加團體有佛教同仁會、居士林、淨業社、菩提學會、彌陀精舍、佛學書局、省心蓮社、安養念佛堂等,普佛上供。到妙真、遠塵、範成諸上人,範古農、樂慧斌、黃慶瀾、關絅之、施省之、楊欣蓮男女居士等叁百余人,莊嚴靜穆,盛極一時。陰雲密布,細雨微風,諸天似亦同悼大師者。會中樂慧斌居士贈送《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及《覺有情紀念專刊》結緣。又上海佛教蓮友社、大*輪書局、覺有情半月刊叁團體,于農曆十二月一日,在蓮友社開“印光大師追念會”,到男女居士甚衆,由德森法師報告印光大師曆史。森師親近大師垂二十年,故大師高行,亦惟森師知之最詳,聽衆莫不肅然動容。

  南京佛教徒于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在觀音庵開追悼印光大師法會,到妙蓮法師、趙默生居士等數百人,挽聯琳琅滿目。

  重慶缁素聞印光大師圓寂,無不悲戚歎惜,農曆十二月十五日,由太虛法師導缁素數百人,在長安寺念佛追薦。

  桂林佛教界同人聞印光大師西歸,不勝哀念,廣西省佛教會特于十二月八日舉行追悼,並翻印大師《嘉言錄》,流通八桂,以資紀念。

  成都佛教界于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假文殊院追悼印光大師,到佛如法師、王柏齡居士等六百余人,該院並爲大師臨時啓建佛七。

  昆明佛教會追念印光大師,臘八日在雲棲寺舉行,由戒塵法師主席,到會男女居士甚衆。

  杭州佛教界于大師荼毗日開追悼大會,並假姚園寺,舉行追念印光大師佛七道場,由常明律師主持,儀式隆重。

  泉州缁素各界聞大師噩耗後,由廣義法師、覺圓法師、周伯遒居士等,編印《紀念印光大師特刊》,以示追悼。並由晉江佛教會通令各寺庵爲大師設立蓮位叁日,早晚頂禮,念佛回向。

  天津佛教界于十一月十七日,集印心精舍,爲印光大師作道場一晝夜,用爲紀念。

  北平四衆于十一月十二日,由顯宗長老領導,在廣濟寺舉行紀念印光大師法會,參加數百人,收到當地各界挽聯叁十余件。

  新加坡華僑領袖李俊承、蔣骥甫、莊笃明諸居士等,于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聯合該地佛教信徒,假龍山寺舉行追念大會,參加者叁百余人。上午十時鳴鍾開會,禮拜獻花念佛回向後,由李俊承居士主席致開會詞雲:

  先師印老人,示現人世,化身八十高齡,特提淨土正宗,教人老實念佛,應世契機,與明末蓮池大師遙遙相接。其博通儒學後,乃一意歸佛,與蓮池同;提倡淨土,不務玄妙,與蓮池同;戒殺放生,仁及庶類,與蓮池同;缁素皈依,龍象接迹,遍海內外,與蓮池同;閉關韬晦,與世無爭,不立門戶,與蓮池同;著書滿家,《文鈔》《嘉言》,不胫而走,與蓮池同;享壽大年,安詳西歸,自知時至,端坐化去,囑咐分明,一心淨土,與蓮池同。世稱蓮池爲淨土宗第八祖,由明至今,叁百余年,衆無異議。以不慧觀之,雖尊先師印老人,直繼蓮池之後,上承祖位,又何間然!曆來學佛人應與俗態不同,昔者釋迦佛雙林入滅之時,遺囑信徒,不可舉哀,後學宜善體此意。故南華六祖大鑒大師,應世七十余年,化緣已畢,自知時至,召集門徒及善知識,先期來會,與之告別。諸善知識,一時情感沖動,聲色悲…

《印光大師永思集 悼文 贊詞 挽聯 詩偈 書簡 跋語 附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