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P31

  ..續本文上一頁故曰:“陰境若現前,督爾隨他去。”此陰境指無始以來善惡業境,非指五陰魔境,第四偈無禅無淨土者,謂一般不知修持的人,既無明心見性的功夫,又無發願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罪報難逃,地獄難免。萬劫輪回,誰爲依靠?

  淨土法門大要

  原夫衆生與佛。本性原無二無別。只以衆生不守自性。爲塵勞所汙。習所染蔽。致迷悟攸殊。生佛回別。惟衆生迷有淺深。根有大小。如來乃隨機設教。對病發藥。爲實施權。開權顯實。于一乘法。作種種說。善根成熟者。令其直登覺岸。惡業深厚者。令其漸出塵勞。是以四十九年中。大小漸頓半滿之教。隨其種性。施以教化。宗教法門。多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澈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回。依然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覺。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脫。是誠不易。惟念佛求生淨土法門。專仗彌陀願力。無論善根之熟否。惡業之輕重。乃至五逆十惡。但得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接引。往生淨土。善根成熟者。固頓圓佛果。即惡業深重者。亦得幸預聖流。較之仗自力者。其中難易得失。不待煩言而解。故此淨土法門。乃叁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諸大乘經。鹹啓斯要。曆代祖師。莫不遵行。或以淨土法門。至簡至易。雖愚夫愚婦。亦能爲之。遂藐視淨土。不知淨土一門。叁根普被。十法齊收。華嚴入法界品。善財菩薩于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衆。令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夫善財立登等覺。華藏海衆。無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無明證叁德之人。尚爾回心念佛。願生西方。又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妙門。成真之捷徑也。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可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在佛在世時。衆生色心業勝。依仗自力。或可證道。今當末世。根劣障重。知識希少。若舍淨土。無由解脫。永明禅師。恐世不知。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昏後之明燈也。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爲宗。信者當笃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衆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法門。如永明禅師。四料簡所言。較諸余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余師。稱贊余法。不爲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于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複願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衆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叁昧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斯爲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叁根。二叁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裏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紙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要字句分明。不假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寫經者。至誠寫經。專心一意。只管寫經。別無情見。迨天已黑。仍抄寫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雲何能寫經。爾時寫經之人。情念一動。遂不能寫。夫明暗之分。衆生之妄見也。衆生之凡情也。故當專心一意。妄盡情空之際。只知寫經。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則無光。而不能寫經。迨至爲人提破。無明動而情想分。妄念一動。光明黑暗。頓時判別。遂致不能寫經。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那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又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是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爲。與其所不當爲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爲人道之初門。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爲此不過爲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爲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爲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爲笃信。故夢東雲。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死者少。紙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叁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爲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禅師雲。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爲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雲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臘八粥因緣

  臘八粥是何等因緣?須知即是慶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應該昨天啜,(十二月初七日)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釋迦佛未成道前,爲悉達太子,十九歲出家,五年修習世間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麥,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來,浴欲尼連禅河,攀樹而起,身力不支,時諸天人,知悉達太子將往菩提道場成道,佛須相好莊嚴,乃化作牧牛女,獻佛九轉乳麋?何謂九轉乳麋?先從千牛榖乳以飲五百牛,次榖五百牛乳以飲二百五十牛,次榖二百五十牛乳以飲一百二十牛,次榖一百二十牛乳以飲六十牛,次榖六十牛乳以飲叁十牛,次榖叁十牛乳以飲十五牛,次榖十五牛乳以飲八牛,最後乃以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太子啜此乳麋,形體複原,相好圓滿,乃赴菩提樹下,端坐思惟,斷盡煩惱,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時,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鏡開朗,得正等覺,即今日成道之事也。臘八粥即仿乳麋,佛啜乳麋而後成道,我等即以啜臘八粥爲慶佛之成道,其因緣如此。

  偷心

  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爲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下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爲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持戒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定慧叁法而已。然此叁法、互攝互融、不容獨立。而初心入道、則持戒一事、尤爲要務。故楞嚴雲。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爲叁無漏學。

  修行第一大忌

  世之愚人、每多不修實行、偏欲得一真修之虛名。以故設種種法、妝點粉飾、成一似是而非之相、冀人稱贊而己、其心行己汙濁不堪。

  臨終

  病者臨命終時、搬動臥處、更換衣服、實是增其痛苦、促其速死。孝子仁人、何忍出此。若謂死于臥床、後人臥之不吉、則是以寇仇視其親矣。若謂衣冠不整、爲鬼將籃屢裸裎。果如所言、則何不將食物塞滿其腹、免彼爲餓鬼乎。臭皮囊且無用、況衣物哉。氣絕之後、亦當任其側臥、不必矯正。(任他臨終時,或座或臥、或側或仰、或直或曲、均當聽其自然、不可移動。)因此時仍有知覺、略一觸動、便生嗔恚。一生嗔恚,將墮入毒蛇猛獸道中。須待周身冷透、神識完全脫離、用熱手巾搭肋膝等處、即可轉軟更衣。

  佛化兒童讀本

  孝親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與我。實爲一體。我愛自身。應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榮親。

  友愛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癢相關。休戚與共。兄愛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愛。家庭之福。

  敬師

  師嚴道尊。人倫表率。道德學問。是效是則。養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師。何能受益。

  擇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處。有損有益。益者近之。損者遠之。勸善規過。端賴乎茲。

  布衣

  衣取遮體。兼以禦寒。大布之衣。惜福養廉。莫羨綢緞。錦繡華美。折了福壽。自暴自棄。

  蔬食

  蔬食衛生。肉食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勿貪吃肉。吃了須還。還的時候。真個可憐。

  惜字

  字爲至寶。遠勝金珠。人由字智。否則愚癡。世若無字。一事莫成。人與禽獸。所異唯名。

  惜榖

  田中五榖。以養人民。愛惜五谷。即是善心。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榖獲福。殄榖遭殃。

  惜陰

  七十古稀。彈指即過。過則己無。何敢懈惰。努力勤學。立德立業。自利利他。爲世作則。

  仗義

  一舉一動。唯義是取。義之所在。無往不利。小人見利。即忘其義。雖得小利。究竟吃虧。

  清廉

  人生福澤。前世所修。非義而取。是食毒物。清而不汙。廉而不貪。世所崇敬。榮無加焉。

  知恥

  恥之一字。其利無窮。有與聖近。無與獸同。慚恥之服。無得暫卸。我佛訓誨。莊嚴第一。

  盡忠

  一秉真誠。不被妄侵。事親接物。了無二心。祗期盡分。不計人知。如是之人。堪爲世儀。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發。說到做到。不矜不伐。無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厭棄。不如牛馬。

  仁慈

  仁愛慈悲。心之生機。此心愈真。福澤愈深。若無此心。勢必殘刻。縱有宿福。折盡受厄。

  不殺生

  凡屬動物。皆有知覺。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戲頑殺。及殺而食。現生後世。決定報複。

  不偷竊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喪品。偷大招禍。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虧。

  不邪淫

  淫欲爲害。傷身喪志。雖屬夫妻。亦當節製。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無一犯之。

  不說謊

  言爲行表。是本心術。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爾後生。切勿妄語。口是心非。終無結局。

  不吃煙

  煙俱勿吃。以傷衛生。口氣常臭。熏天熏人。鴉片香煙。其毒極烈。花錢買害。癡人可憐。

  不飲酒

  酒是狂藥。飲必亂性。醉則反常。越禮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聰明智慧。常保清白。

  不賭博

  賭錢博奕。喪志失時。專心于此。正事棄遺。有限光陰。送之兒嬉。破家蕩産。罪無了期。

  不奢侈

  奢侈誇富。買禍買賤。君子下看。盜賊來劫。布衣蔬菜。聖賢儀式。現生後世。人各取則。

  不傲慢

  傲慢輕人。實自呈短。明人知伊。學養俱罕。縱到聖位。猶不輕人。絕無凡聖。念存于心。

  不妒嫉

  人有才德。我當贊歎。彼于社會。必有貢獻。若生妒嫉。是謂愚癡。業報奪汝。宿世慧思。

  不偏見

  人有小智。未聞大道。每執己見。以爲最妙。坐井觀天。所見者小。若登高山。前見自了。

  不遷怒

  有富貴人。氣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騷。遷怒無益。自他煩惱。海涵寬恕。是無價寶。

  不恥問

  能問不能。多問于寡。冀人從己。故先自下。若是無知。尤當問人。博學審問。造詣方真。

  花別漫宿掀列祈欣板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