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法語 求子之道▪P2

  ..續本文上一頁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如镕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爲緊要也。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

  

  此種極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爲之,所痛惜者,絕少提倡之人。俾爲母者,唯知溺愛,爲父者,亦無善教。及至入塾讀書,爲師者亦由幼時未聞此義,故亦不知讀書爲學聖賢,不教生徒躬行實踐聖賢所說之道。但只學其文字,以爲謀利祿計。而不知學聖賢有莫大之利益,自己與子孫,生生世世,受用不盡。

  

  謀利祿,謀之善,不過現生得小富貴而已。谏之不善,現生身敗名裂,子夭孫絕者,比比皆是。

  

  人與天地共稱叁才者,以有以先覺覺後覺,繼往聖開來學之功能,故得此尊稱。若不以學聖賢爲事,則是行肉走屍。唯知飲食男女之樂,則與禽獸何異。人之一字,尚是冒名,況與天地共稱叁才乎。

  

  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爲堯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爲堯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無有克己複禮,閑邪存誠,及修戒定慧,斷貪嗔癡之修德耳。

  

  此之修德,最初由賢父母師長而啓發之,繼則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雖未能即到堯舜與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沒者,已天淵懸殊矣。

  

  書雲,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經雲,迷則佛即衆生,悟則衆生即佛。幸其爲堯舜、作佛、之機在我,有血性漢子,豈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爲沈淪苦海之下愚衆生乎。願世之爲父母,爲師長,爲兒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則吾國幸甚,全球幸甚。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于兒女初開知識時。其母即以因果報應。及做人之理事爲訓。則大時便知好歹。不被惡黨邪說所惑。而爲賢人善人。若小時任性嬌慣。大則無主宰。便隨邪說而靡。欲其反正。百難得一矣。

  

  當今之時。若不以因果報應。爲救國救民之專劑。則縱有作爲。無大功效。以彼不以實行爲事。但以空談敷衍了事。因果。乃標本同治之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爲小乘而輕藐之。乃爲自便于肆無忌憚之惡作。與空口快活之大話耳。

  

  教育子女

  

  富貴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禍亂。則必至無以自立。今全去用人。親自操作。一則習勞。而能和血脈。二則少閑。而消諸妄念。實爲愛兒女之根本辦法。

  

  男有分,女有歸

  

  善教兒女,爲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賢人,由于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彼學堂提倡男女平權,直是不知世務,須知男有男之權,女有女之權,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職,其權極大。令女子參政等爲平權,直是不識皂白者之亂統也。

  

  佛化兒重讀本

  

  孝親: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母與我。實爲一體。我愛自身。應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榮親。

  

  友愛: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癢相關。休戚與共。兄愛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愛。家庭之福。

  

  敬師:

  

  師嚴道尊。人倫表率。道德學問。是效是則。養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師。何能受益。

  

  擇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處。有損有益。益者近之。損者遠之。勸善規過。端賴乎茲。

  

  布衣:

  

  衣取遮體。兼以禦寒。大布之衣。惜福養廉。莫羨綢緞。錦繡華美。折了福壽。自暴自棄。

  

  蔬食:

  

  蔬食衛生。肉食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勿貪吃肉。吃了須還。還的時候。真個可憐。

  

  惜字:

  

  字爲至寶。遠勝金珠。人由字智。否則愚癡。世若無字。一事莫成。人與禽獸。所異唯名。

  

  惜谷:

  

  田中五谷。以養人民。愛惜五谷。即是善心。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獲福。殄谷遭殃。

  

  惜陰:

  

  七十古稀。彈指即過。過則已無。何敢懈惰。努力勤學。立德立業。自利利他。爲世作則。

  

  仗義:

  

  一舉一動。唯義是取。義之所在。無往不利。小人見利。即忘其義。雖得小利。究竟吃虧。

  

  清廉:

  

  人生福澤。前世所修。非義而取。是食毒物。清而不汙。廉而不貪。世所崇敬。榮無知焉。

  

  知恥:

  

  恥之一字。其利無窮。有與聖近。無與獸同。慚恥之服。無得暫卸。我佛訓誨。莊嚴第一。

  

  盡忠:

  

  一秉真誠。不被妄侵。事親接物。了無二心。只期盡分。不計人知。如是之人。堪爲世儀。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發。說到做到。不矜不伐。無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厭棄。不如牛馬。

  

  仁慈:

  

  仁愛慈悲。心之生機。此心愈真。福澤愈深。若無此心。勢必殘刻。縱有宿福。折盡受厄。

  

  不殺生:

  

  凡屬動物。皆有知覺。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戲頑殺。及殺而食。現生後世。決定報複。

  

  不偷竊: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喪品。偷大招禍。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虧。

  

  不邪淫:

  

  淫欲爲害。傷身喪志。雖屬夫妻。亦當節製。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無一犯之。

  

  不說謊:

  

  言爲行表。是本心術。心既不真。行何能正。望爾後生。切勿妄語。口是心非。終無結局。

  

  不吃煙:

  

  煙俱勿吃。以傷衛生。口氣常臭。熏天熏人。鴉片香煙。其毒極烈。花錢買害。癡人可憐。

  

  不飲酒:

  

  酒是狂藥。飲必亂性。醉則反常。越禮犯分。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聰明智慧。常保清白。

  

  不賭博:

  

  賭錢博奕。喪志失時。專心于此。正事棄遺。有限光陰。送之兒嬉。破家蕩産。罪無了期。

  

  不奢侈:

  

  奢侈誇富。買禍買賤。君子下看。盜賊來劫。布衣蔬食。聖賢儀式。現生後世。人各取則。

  

  不傲慢:

  

  傲慢輕人。實自呈短。明人知伊。學養俱罕。縱到聖位。猶不輕人。絕無凡聖。念存于心。

  

  不嫉妒:

  

  人有才德。我當贊歎。彼于社會。必有貢獻。若生嫉妒。是謂愚癡。業報奪汝。宿世慧思。

  

  不偏見:

  

  人有小智。未聞大道。每執己見。以爲最妙。坐井觀天。所見者小。若登高山。前見自了。

  

  不遷怒:

  

  有富貴人。氣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騷。遷怒無益。自他煩惱。海涵寬恕。是無價寶。

  

  不恥問:

  

  能問不能。多問于寡。冀人從己。故先自下。若是無知。尤當問人。博學審問。造詣方真。

  

  

《印光大師法語 求子之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