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什麼意思?

  請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什麼意思?

  法清法師:這是《金剛經》中很核心的話,也是大乘佛教裏面至高的智慧,這是說,所有的相,都是我們虛妄分別出來的。

  佛、如來,講的是法身佛。那麼,作爲法身佛來說,他長什麼模樣?是不是就是我們今天所拜的那些塑像的樣子?我們樓下也供有佛像,佛長的就是那樣嗎?不是的。

  那佛長什麼樣呢?泰國人供的佛,跟我們所供的佛,長的就不一樣,但卻都是釋迦牟尼佛。這些佛像爲什麼都不一樣呢?因爲它們都是根據人的想法塑造出來的,是由人生出來的影像,不是如來真長那個樣。既然如來不是長那個樣,爲什麼我們還要塑造他,然後又禮拜他呢?這是因爲我們經常會忘掉我們本自有的自性佛,所以,就需要塑造外在的這麼一個型體,說這就是佛,要好好禮拜。禮拜的目的,是要把我們自性的佛給拜出來。但是,如果你執著于外在這一尊金光燦燦的佛像,說這就是佛,那你就是被物所轉,你的思維被外在的形體所轉換了,這(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分別而産生的,都是我們的思維分辨出來的。換種說法,只要是我們的思維能夠分辨的這些,它都不是如來,只是凡夫知見、凡夫分別。

  然後,如果真正要見到如來,就要“離一切相、則爲如來”——要離開一切的形體,人無法構想、無法想象、超離一切人的思維,到那個時候,才能夠顯出如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的相,都是人虛妄分別而産生的;所以,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果你能超越這些形體,能夠超越所有的存在,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看到所有存在的本來面目了,對它的本來面目參透了、明了了,不再被這些外形所左右了,這個時候,就是脫離了這些外形,就能見到如來了。也就是說,本體就是如來,明白了沒?

  所以,不可以以我們的想法去說,佛是什麼樣什麼樣,因爲那只是我們的想法;只要是你能想出來的,那都不是如來。當然,這個比較高深!在大乘佛法裏面,《金剛經》是比較高深的。

  但是,在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很執著于這個外形。《金剛經》是破執著的,所有的執著都要破掉。但在學佛的開始,我們還是要塑造一個有形,慢慢慢慢,到最後,才把這個有形去掉,才不執著于這個有形、有相,但是又不離于這些形、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是非常根本的,如果把這句話理解了,那你就會受用無窮。《金剛經》中的話,你只要能用上一句,那你的人生就會有很大的改變,尤其你是搞藝術的,一定要記住這句話。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就是至真、至美、至善,就是最美好的那一塊。“凡所有相”——凡是有形體構造的東西,都是虛妄分別,都是不正確的。比如你畫畫,你執著于這個畫,要把它畫好;你執著于這個筆、這個墨、這個環境;執著于這個畫的布局,要如何如何來安排它,這些都是相。你要把這些相都舍離,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相都是你自己生出來的,都不是真正最高的藝術。最高的藝術它是無形無相,不是說你爲了要表達個什麼就能成爲藝術。當你有想法,想要表達個什麼,那都是相,明白嗎?你今天要畫個什麼畫,就提前構思,那都是相。你要明白,真正的創造是沒有構思的;當你還存在著構思,存在著思維,就談不上創作,那都是做作,不是創作。現在許多搞藝術的人,都是在做作,而不是在創作。創作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然後,就把它給做出來了,那才全部是創作,才是真正的神品。

  但現在的人畫畫都是,想要畫個什麼時,先找別人的作品來參考,或者找一堆資料來研究,之後,再思考一下,理出一個思路,這才一點一點往下做。像這種,凡是有思考的,都稱爲做作,不是創作。藝術它要的是創作,其中的道理,跟《金剛經》中的這句話是一樣的。真正的如來,是要遠離一切相,才能獲得,才能明了;真正的藝術,也必須是舍離一切分別,舍離一切構思,把所有的思想全部扔掉,在沒有思想的狀態下創作。當你有意要體現你的思想的時候,那就是做作,而不是創作。 

  就像我畫畫,許多人問我,爲什麼要這麼畫?我說我也不知道。我畫畫的時候,是沒有想法的。當有想法的時候再畫出來,那都不是創作,而是做作。其中的道理,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你把這句話悟透了,用到你的藝術人生當中去,會對你的創作很有用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