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祖法語 如來出世本懷▪P2

  ..續本文上一頁,欲令一切衆生,悉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各得成佛而已。以衆生根性,大小不一,致如來法門,權實不同。由茲如來普度衆生之心,不能大暢。故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若凡若聖,同于現生,出此苦域,生彼樂邦。上根則頓證法身,中下亦同登不退。令衆生同出生死,暢如來出世本懷。其爲利益,莫能名焉。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以其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

  遠公大師像贊(民二十四年)

  緬維遠公,乘願再來。創立蓮宗,暢佛本懷。俾諸凡夫,憶念佛名。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已斷惑者,即證無生。證無生者,速圓佛乘。以果地覺,爲因地心。感應道交,利益甚深。未見涅槃,即宣常住。未見行願,普導西去。其所立法,暗與經合。護法菩薩,表自大覺。羅什舉經,深加贊歎。西僧景仰,心香辄獻。千余年來,不聞圓音。幸有遺教,尚可遵循。伏願我公,又複示生。普引群倫,同登五清。印公遺文,模公道貌。庶幾來哲,是則是效。

  念佛堂

  因戒生定,定慧圓明菩提本;

  由教入淨,淨禅貫徹覺道成。

  (1)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了君大事唯修淨,暢佛本懷在往生。)

  阜甯合興鎮淨念蓮社緣起序(民二十四年)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將成佛之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臨墮獄之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爲衆生離苦之捷徑,暢如來出世之本懷。故得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敦倫蓮社緣起序(民二十年)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聖、各所同具。生則全體迷背,雖有若無。佛則徹悟徹證, 親得受用。又複興大慈悲,以己所悟所證者,指示一切衆生,以期,悉皆徹悟徹證而後已。但以衆生迷背已久,雖聞種種對治法門,由惑業深厚,福慧淺薄故,頗難即生得其成效。既即生難得成效,則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以致久經長劫,輪回生死,莫由出離也。如來愍之,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法門,俾彼一切若凡若聖,上中下根,同仗彌陀大悲願力,同于現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令已斷惑者,速證無生,未斷惑者,亦登不退。此之一法,即淺即深,即權即實。上上根不能逾其阃,故已證等覺者,尚須十願導歸。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將墮阿鼻者,猶能九品立預。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暢如來出世之本懷,作衆生出苦之達道。由是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諸菩薩,遠公、智者,清涼、永明等諸祖師,悉皆出廣長舌以贊揚,發金剛心而流布。以其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末世衆生,根機陋劣。舍此法門,其何能淑。

  天臺山國清寺創建養老養病助念叁堂碑記(民二十叁年)

  娑婆爲極苦之邦,固屬客途旅舍。安養爲極樂之域,原是本有家鄉。但由衆生迷而未悟,遂以龌龊旅舍爲家鄉,而不知有祖父所建至極清淨安隱之住處也。由茲起貪瞋癡,造殺盜婬,輪回于六道之中,沈溺于叁途之內,從劫至劫,莫由得出。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間,隨機說法。俾諸衆生,返迷歸悟,就路還家。由衆生根機不一,致如來所說各殊。然此諸法,皆仗自力,唯最上上根,即生可以了辦。若下焉者,或二生叁生始了。其久經長劫不能了辦者,居其多數。如來普度衆生之心,郁而未暢。于是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俾上聖下凡,同于現生,出此娑婆,登彼安養。聖則速成佛道,凡則漸證菩提。普度孤露無依之衆生,大暢如來出世之本懷。上之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下之五逆、十惡,極重罪人,皆爲此法所攝之機。吾人上不能如文殊等,下未至于逆惡等,可不奮發大志,以期橫超叁界乎。溯自大教東來,雖有禅、教、律、密、淨、之門庭不同,而無一不以往生淨土爲歸宿者。

  淨土十要序(民十九年)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衆生,就路還家, 複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于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現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聖流。

  是知淨土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攝群機,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暢如來出世之本懷,開衆生歸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而況時值末法,人根陋劣,舍此別修,不但具縛凡夫,莫由出離生死,即十地聖人,亦難圓滿菩提。以故文殊、 普賢,馬鳴、龍樹,遠公、智者,清涼、永明,悉皆發金剛心,爲之宏贊。以期六道、叁乘,同得橫超叁 界,複本心性也。

  饬終津梁序(民十九年)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聖一如。佛由究竟悟此心故,徹證涅槃。衆生由究竟迷此心故,長輪生死。緬想從無始來,我等衆生,與釋迦世尊,同爲凡夫,同受生死之劇苦。世尊以能自振拔,具大雄猛力,精修戒定慧。遂致叁惑全斷,二死永亡,安住叁德秘藏,普度九界群萌。論其時劫,則盡刹塵而莫算。論其法門,則罄海墨而難書。于此時劫,布此法化,我等衆生,豈無聞法修行,欲證此心之一世。但以煩惑深厚,無力斷除,再一受生,又複迷失。兼以未遇仗佛慈力,即生往生之法。或修此法,由自力薄弱,無人輔助。或自力充足,臨終被眷屬多方 破壞。因茲久經長劫,輪迥生死。縱蒙佛化,依舊徒具與佛無二之心,而不能得與佛同證真常之果。上孤佛化,下負己靈。每一思及,五內如焚。今者幸聞如來悲愍末劫衆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俾一切若聖若凡,同于現生,往生西方。則已斷惑者,高登 補處。尚具縛者,亦預聖流。實爲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而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而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故得十方共贊,九界同遵。況我等凡夫,舍此將何所恃乎。近來世亂已極,天災人禍,頻疊降作。國運危岌,民不聊生。具正知見者,皆知此世界非安隱處,西方極樂世界,乃我本有家鄉,于是作歸家計,同修淨業。又慮臨終自力薄弱,無人輔助,及眷屬無知,破壞正念,以致仍留此界,不克往生,由是大家提倡饬終助念之事。若紹興、余姚、雲南、上海、各佛學會,或訂立章程,或闡發利弊,必期于令命終者決 定得生西方而後已。此心此事,誠堪欽佩。李園淨居士,猶恐過爲簡略,或致人不介意。因會萃各處章程,及諸言論,又複采取古今發明臨終利害等文,並近來因助念故,遂得往生之事證,釐爲四篇。第一饬終章程,第二饬終言論,第叁預知利害,第四饬終實效。乃名之曰饬終津梁。祈光作序。光年屆古稀,學無所成,竊恐一氣不來,又複輪回六道,則其苦何堪設想。 因茲滅縱長隱,專修淨業,庶不致平常爲他人說者,自己反無其分,令無知者因茲謗法,以墮惡道也。茲于將入關前,接得伊書,不禁有感于衷。爰爲撮舉淨土法門之大意,及助念之利益,以期世之學佛者,鹹各注意。庶可大暢如來普度衆生之本懷,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勝因矣。

  晉蓮宗初祖廬山慧遠法師文鈔序(民二十四年)

  如來大法,彌綸法界,包括空有。示本具之真心,顯隨緣之妙用。其心體則生佛一如,聖凡不二,真常不變,寂照圓融。佛以究竟證故,故得五蘊皆空,諸苦悉度,一塵不立,萬德圓彰。衆生以徹底迷故,故致迷真逐妄,背覺合塵,輪迥生死,了無出期。于是如來,隨衆生機,說種種法,令彼各各就路還家,親見本生之父母。探衣出珠,即獲無盡之家珍。上根固得解脫,中下仍在輪迥。特開淨土法門,令其橫超叁界。普使中下,追蹤上根。其爲利益,莫能名焉。此義雖出方等,其道實肇華嚴。但以凡小不能預會,莫由禀承。當華嚴未來之前,率目爲方便小道。迨行願既譯之後,方知爲成佛真诠。廬山遠公,宿承佛矚,乘願再來。未睹涅槃,即著法性常住之論。未見華嚴,便闡導歸極樂之宗。立法開與經合,其道普被叁根。契理契機,徹上徹下。暢如來出世之本懷,了含識生死之大事。若非大權示現,其孰能預于此。故羅什法師日,經言。 末後東方,當有護法菩薩,勳哉仁者,善弘其事。西域僧衆,鹹稱漢地有大乘開士,辄東向稽首,獻心臺廬獄。其神理之迹,未可測也。

  釋迦

  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

  行願導歸極樂,全收九界,方堪大暢成道利物之本懷。

  蓮宗十二祖贊頌晉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

  以特別法,永爲世範。意旨暗合于行願,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彥,大事即生辦。

  肇啓蓮宗福震旦,暢佛本懷垂方便。圓音一闡士歸廬,大法將弘神運殿。一切法門從此流,一切行門從此辦。致令各宗盡朝宗,萬川赴海依行願。

  企廬蓮社緣起(民二十四年)

  大覺世尊,愍諸衆生,迷本妙心,輪回生死。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衆生機,說種種法。雖大小偏圓不同,權實頓漸各異,要皆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究竟成佛而已。然衆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不能直下暢佛本懷。又爲末世衆生,業障深厚,智慧淺薄,壽命短促,知識稀少,匪仗佛力,決難現生了脫。于是特開一總攝初中後法,普被上中下根之淨土法門。俾彼已證法身者,速成佛道,未斷煩惑者,亦出輪回。其爲利益,超出一代時教之上。以一則專仗自力,一則兼仗佛力。譬如跛夫,盡日只行數裏,若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

《印祖法語 如來出世本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光法師談放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