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覺悟人生――教育子女(法智法師)

  覺悟人生――教育子女

  法智法師

  子女好是不好,做父母是第一老師。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處處要從自己做起。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都在子女眼中,子女雖然不會說什麼,但子女無形中已受父母的薰陶。如果父母教育子女好的話,將來兒女走向社會,就能做一個利益社會的好公民。如果教育不好的話,將來兒女走向社會,就是一個不守本分的人。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父母應將自己的責任認識清楚,要好好教育兒女,有益于民,有利于我們人類。

  現代這個社會,人心太複雜了,到處都有混亂的局面。用現代人的話說,這就是潮流,這個潮流愈來愈強烈,空間是好是壞,就看父母師長教育如何。

  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多次在大會上說:“要培養優秀的人才,國家才能永久的富強昌盛。”儒家的曾子說:“吾日叁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必有叁件事,來自我檢討,我每天是否忠實,和朋友交往的時候,是否有不信任的地方,每天所學習的功課,有沒有溫習一番。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每天學習的功課,都要細心溫習一番,將來才可爲人之師。漢朝時候,有名士姓陳名實字仲弓,人家都稱他文範先生一。平生操行最講忠誠信義,他在鄉間,凡是地方上有爭訟的,總是要求請他判斷的。許多人都說,甯使受刑罰,不要給文範先生批評出短處,可見他是如何被人敬重了。他的長子元方,也是以德行見稱的。有一天文範先生和一個朋友約期出行,到了那天過了約定的時候,那朋友還不來,文範先生便先動身了。這時候元方才七歲,立在門外,那朋友來了,就問:“尊大人在家嗎?”元方說:“等待您先生很久不來,所以先去了。”那朋友發怒道:“豈有此理,簡直不是人!和人家約了期,卻把人家抛棄了。”元方說:“先生和家父約的是中午,過了中午不來便是無信;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便是無禮!”那朋友自知錯誤,連忙謝罪,很慚愧的去了。所以自己不守信用,還要怪人家的不是,文範先生自己以身作則,兒子元方也是講信義,懂得道理的人,小兒也能成爲尊敬的大人,不懂道理的人,大人還不及一個小孩呢!

  儒家的五常和佛教的五戒,是教育兒女走向社會,做人的根本。五常就是:仁、義、禮、志、信。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不殺生,曰仁,一個人要是不殺生,就有仁慈之心。不偷盜,曰義,不偷盜就有忠義之志。不邪淫,曰禮,不邪淫就有禮讓之德。不妄語,曰信,不妄語就有信用之誠。不飲酒,曰智,不飲酒就有智慧之明。教育兒女,必須要從小開始,時時教育他們,能有一個慈悲善良助人爲樂之心,不要背後說別人的不是。所謂:“說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人無完人,爲人處事要真實不虛,不可有欺騙之心。善事可作,惡事莫爲。對別人不可起一種驕慢的念頭。父母對兒女,不可有妄語,兒女雖然很小,但父母若有故意在小孩面前說妄語的話,小孩長大後也不會誠實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急著要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要求跟去玩,母親對兒子說:“乖乖,你聽話,我從集市上回來,就把家中的豬殺了,燒肉給你吃。”兒子很高興,答應不跟媽媽去趕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家來,看見曾子真的抓出豬來要殺,連忙勸阻說:“我剛才是爲了哄兒子,不過是隨便說說。”曾子卻十分認真地說:“對小孩子是不能說話不算數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仿照大人,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教育孩子也去騙人,再說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依賴他的媽媽,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把豬殺了,燒了肉給兒子吃。

  這個故事,它告誡天下所有的父母教育子女,身教重于言教,要以身作則,必須和孩子說話算數,信守諾言,不能說謊,將來子女走向社會,才是一個正仁君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