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點滴(果如法師)

  心經點滴

  果如法師:感謝大和尚給我這個機會。今天清華大學國學班來這裏參訪,中午吃飯的時候聽到了耳熟能詳的吳侬軟語,我感到很欣慰。我也用吳侬軟語和大家說:中秋快樂!(衆人鼓掌)

  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看到我們出家人就會調侃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心經》裏的。還有很多,我不好意思說出來,是電視劇裏的臺詞。他們把酒色財氣中的色當作佛教的色,認爲二者相同。世俗的色我不講,大家都知道。我講一下《心經》裏的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下面,我從色與空的角度來講一下自己的感受。

  在名相上看,從緣起上講呢,緣起無性,是爲空;雖有假相,即無實體,故說不異,色因體而顯現,所以說“色不異空”。雖無實體,但是隨緣顯現,故說“空不異色”。一切色法皆是衆緣而生起,本無自性,不是色滅了之後才空。存在是一種幻想,莫不當體空,所以說“色即是空”。因性空而幻有一切的色,與色了無差別,故說“空即是色”。簡單地說,“色不異空”,空是一切物質的形態,空是真空,空的意思並不是沒有色就是空,不是事物滅了就是空,不能說除掉了一切事物就是空,因爲空並不是空無所有、虛無的。空具有絕對的相對性,世間的一切無不具有相對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存在的事物就是空,否則就會墮入真正的無根無據、無著落。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空即是色”,空和色本來就是不可以拆開爲二的。“空不異色”,是真空與形式並沒有什麼區別。爲什麼這麼說呢?當把色看成實有時,就不應該了;而把空當成虛無,就背離了佛所說的真正含義。真空不是空,真有不是有,真空不是色滅亡了之後才有的;二者本來就有。空是色的規律和依據,因而真空就是妙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空是性,是要落實到色的相對性空間的;色,也不是毫無根據的荒謬的世間事物,它們本身就包含了作爲世界本身的實性,也就是空性。諸佛菩薩有時說空,有時說有,就是因爲在一定色法之中,色與空是相互通達的、圓融統一的。世間無一色不空,無一空不有。進一步說,用數學的說法,就是空全等于色,色全等于空,圓融不礙。所以說,佛說的叁藏十二部,是圓融無礙的。

  以上是針對社會上對色與空的誤解做了一個佛門的解釋,希望你們各位精英向身邊的朋友、親人、同事解說,理解佛教,支持佛教。謝謝大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