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巨藏》簡介
十九世紀的西藏,教派主義盛行,門戶歧見之深造成分化,引起宗教論爭和迫害,連帶一些傳承也幾乎湮沒失傳。康楚接受了一百叁十五位以上不同傳承上師的法教後,與欽哲、秋林共同發起了佛教的複興運動,稱爲“利美運動”。“利美”意爲無偏見,其目的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宗派或組織,而是將各宗豐富的內涵搜集起來,使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對于開放的心態,以及舍棄教派藩籬的觀念有很大的啓發。他們主張遵循自己的傳承努力修行,同時承認其他的教派和傳承具有同等價值而給予尊重;不貶人褒己,也不賤他尊我。參加此運動的人不限于宗教學者和行者,還有許多有才華的藝術家、詩人、醫生,乃至科學家,如米旁仁波切。
第十四世DB法王疊求多傑影響了這個運動,同時也受其影響。他將傳承之教法授與康楚與欽哲,又將一些不共教法授與康楚。
當時,宗教上還存在著另一個矛盾,就是精神的物質主義盛行。一些寺廟的方丈和教師關心爲廟宇建造金頂和巨佛,遠甚于佛法上的實修,因此,漸和法教失去相連。康楚因此大力提倡實修的重要性,爲自己的開悟,親身去體驗法教。重新弘揚實修傳承也是當時的複興重點之一。
由蔣養欽哲于淨相中見到佛塔中的五寶藏,並按記憶筆錄了所有目錄後由一世康楚(工珠)仁波切主持彙集、編寫了一套西藏佛教的重要經藏巨著《五巨藏》,成爲彙集教法、接續衆多秘密傳承、彌合教派分歧的利美運動之主要經典,爲藏密的傳續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五巨藏》包含五部共九十余冊,內容爲
(一)仁千特佐(Richen Terdzo)即《大寶伏藏》(《岩藏寶藏),共六十叁冊,包含曆代德童(岩取者)所取的珍貴法教。
(二)噶舉那佐(Kagyud Ngak Zod)即《噶舉密咒藏》(《教傳密藏》),共叁冊叁卷論文,包含了瑪爾巴的噶舉傳承所有密續和精義。
(叁)旦那佐(Dam Ngak Zod)即《口訣藏》(《心密藏》),共十冊,包含了八大傳承的修持法。
(四)嘉千卡佐(Gyachen Kazod)即《教誡廣藏》(《文集寶藏》),共十二冊,包含了康楚所有的雜著和文章。
(五)雪佳佐(Sheja Zod)即《所知藏》(《全知寶藏》),共叁冊,涵蓋了西藏宗教、文化和曆史的所有層面。
五巨寶藏無分別地延續了各大傳承垂危的生命,並賦以活力。它是部劃時代的拉鍊,也是首要且最圓滿的“利美”運動的表現。
《五巨藏》何以在西藏傳統中顯得如是珍貴?
一般而言,上乘法教的傳授,必然包含了以下叁個部份:
成熟灌頂:能使弟子心成熟之灌頂;
解脫教授:能使弟子入達解脫之教授;
憑依口傳:能使弟子具備領受如是灌頂、教授基礎之口傳。
由此,可以想見蔣貢活佛所抉擇承擔的確實是個無比艱钜的超級任務!
這些法藏由第一世蔣貢康楚活佛所編纂,時值十九世紀末葉,地處八蚌寺附近的總雪堆巴。
一、《大寶伏藏》
是一切伏藏法的總集──由數百位伏藏師所掘發──共計六十叁冊。
《大寶伏藏》乃公元十九世紀時,以第一世蔣貢康楚(Jamgon Kongtrul)和第一世蔣揚欽哲爲主的西藏「不分教派運動」先驅,將十二世紀時期的伏藏師桑吉林巴(Sangye Lingpa)至十九世紀的伏藏師秋基德欽林巴(Chogyur Dechen Lingpa)之間,共百位伏藏師所取出的各類主要伏藏法門,收集、整理成六十叁函的《仁欽德佐(Rinchen Terzer)法要》大全集,即是現今所稱之《大寶伏藏》。被視爲伏藏總集的《大寶伏藏》,曆來爲西藏佛教諸大法王、仁波切灌頂之密寶,難得公開示人,因此,一般人終其一生也難窺其貌,更遑論其內容;而修習密法之人,更以一生能受一次大寶伏藏灌頂爲稀有難得之殊勝勝行。
就《大寶伏藏》而言,當時衆人皆知他承擔起如是艱钜任務,這也引起西藏各地伏藏師關注,他們希望自己的伏藏法能被納入《大寶伏藏》之中而紛紛獻出所持法典。這或可說明何以《大寶伏藏》的內容能如此完整而浩瀚。
二、《噶舉密咒藏》
含攝了噶舉傳承的所有密乘法教,它屬于所謂的「新譯派教法」。
這些教法包含了二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是由馬爾巴尊者四大弟子當中的俄巴尊者(俄
確固多傑)所傳延下來的,世稱「俄巴七壇城」。
第二個部份則是零散密法的總彙。
蔣貢康楚活佛在其編著中,是以如下的方式歸類:
I. 初善
當中包含:白度母、長壽佛、金剛薩埵、尊勝佛母、綠度母、金剛手…等法。
II. 中善
當中包含了馬爾巴傳承的十叁上乘密法,每一法皆含攝了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1. 喜金剛壇城,包含了九位本尊
2. 佛母達媚瑪與十五天女壇城
3. 金剛帳壇城
4. 桑布提(密續梵文名)之金剛薩埵集部(各部金剛薩埵總集于此密續中)
5. 金剛瑜伽女與五本尊壇城
6. 勝樂金剛與五本尊壇城
7. 勝樂金剛六轉輪壇城
8. 佛頂顱壇城
9. 瑪哈瑪雅壇城
10.四金剛座父壇城
11.四金剛座母壇城
12.密集金剛壇城
13.文殊密具壇城 (文殊所有秘密聖號總集于此密續中)
于此十叁壇城法之外,另有:
毗盧巴(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紅大威德,當中包含了五位本尊
大威德與九本尊壇城
惹瓊巴之五本尊拙火
…等等壇城法。
III. 結善
當中包含:單尊瑪哈嘎拉、四臂瑪哈嘎拉、維達莉(馬爾巴之主要護法)、吉祥長壽天母…等。
叁、《口訣藏》
總攝了藏傳佛教八大修行宗派的所有精要口訣;含攝了經典和密續的精要法教。
有此一說:設若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修持我們領受自上師處的所有教法,僅憑聽聞這些教法,就一定能幫助我們淨化惡業,來生投生善處,臻至終極目標──證悟成佛。
現在,扼要地介紹《口訣藏》相關的八大修行宗派:
一爲甯瑪傳承,意爲「舊派」。約莫始于西元八世紀,初祖爲蓮花生大士。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當中有一特殊修持法要,名爲「空行教授暖息法」。
二爲噶當傳承。由聖智阿底峽尊者 (古印度那爛陀大學的大班智達) 所啓始。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菩提燈道、修心七要…等
叁爲道果傳承 (薩迦派)。由卓米譯師引介教法,款·衮卻傑波爲立派初祖。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道果──含遠傳承與近傳承、離四耽著、道果傳承上師瑜伽、輪涅不二教法…等。
四爲馬爾巴噶舉傳承,由西藏大譯師馬爾巴尊者所啓始。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那諾六法、口傳派勝樂金剛、惹瓊巴無相空行教法、大手印口訣…等。
五爲香巴噶舉傳承,初祖爲藏傳大師克珠瓊波南交。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
根─六法
幹─大手印
枝─叁修法
果─無死
以及香巴傳承上師瑜伽、五空行法、六臂瑪哈嘎拉…等。
六爲希解傳承,初祖爲印度大瑜伽士帕當巴桑傑。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施身法及荟供法、希解傳承上師瑜伽…等。
七爲久竹傳承,初祖爲月光譯師。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時輪密續及教授、薩瓦裏巴(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教法、久竹傳承上師瑜伽…等。
八爲金剛念修傳承,初祖爲西藏大成就者烏金巴。
此派精要教法包含:勝樂金剛無上教法(烏金巴尊者領受自金剛瑜伽女和四部空行母),當中包含了灌頂、口傳、教授、注釋。
這確實是一席殊勝無比的法筵。
四、《廣浩教藏》
又名《教誡廣藏》系由第一世蔣貢康楚活佛所編纂。
偉大的上師蔣揚欽哲旺波對于《廣浩教藏》做了如下的說明:
「此一巨藏含藏了經、續如實、遍攝的義谛,以及佛陀教法的舊譯與新譯。共計十卷另加叁卷──將彙集的零散法教依適切的順序編纂成冊。這就好比啓開了帝王寶藏之門。」
蔣揚欽哲旺波爲此一巨藏提綱契領,共計十五要項。
1.無邊功德海藏:對無比士夫禮贊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釋迦牟尼佛禮贊文、八大菩薩禮贊文、聖度母禮贊文、噶mb禮贊文、第八世大司徒活佛確吉炯內禮贊文…。
2. 無邊加持海藏:甚深道──上師相應法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第十四世噶mb之上師相應法、瑪爾巴尊者上師相應法、密勒日巴尊者上師相應法、甯體(心髓)之上師相應法、一切傳承上師具體化現之上師相應法…。
3. 無邊福德海藏:對無上士夫祈請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司徒貝瑪甯傑祈請文、蓮華生大士祈請文、薩迦師利祈請文、叁根本祈請文…。
4. 無邊成就海藏:舊譯、新譯本尊儀軌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白文殊、紅文殊、聖度母、八大菩薩、十六阿羅漢、長壽本尊、普巴金剛、時輪…等儀軌。
5. 無邊奧義海藏:經、續教授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修心七要、施身法、觀音修法、靜忿百尊、香巴傳承四本尊、(大圓滿)甯體(心髓)母子、(大手印)了義炬…等教授。
6. 無邊教理海藏:釋義、講述、問答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第十五世噶mb卡恰多傑提問、第一世蔣貢康楚活佛答問之「尊耳甘露」。
7. 無邊了義海藏:金剛證道歌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一百二十五頁的證道歌集與六頁的證道歌集…。
8. 無邊教誡海藏:上師給予主要弟子忠告、口訣之總彙
當中包含了:給予哈汪紮西、上師噶瑪仁千、伏藏師及其余人之忠告。
9. 無邊梵文海藏:指示如…
《《五巨藏》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