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的四大教派
西藏佛教有許多教派,其中主要有四大教派。
“甯瑪派”。以傳承弘揚舊密法爲主,稱爲舊派,故名甯瑪瓦。該派僧人均著紅色衣冠,又稱“紅教”。它是傳入西藏的密宗吸收了當地笨教內容而形成的最早教派。紅教尊蓮花生爲祖師。
“薩迦派”。薩迦派主寺爲薩迦寺,建立在西藏日喀則薩迦地方,因地而名,薩迦派的寺廟圍牆塗有象征文殊、觀音、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叁色花條,故稱花教。
“噶舉派”。噶舉意爲教谕或教傳,師徒相承,口語傳授,耳聽心會,注重密法,不重經典。相傳該派遠祖馬爾巴、米拉熱巴等人修法時,穿白色僧衣,故稱“白教”。噶舉派是公元十一世紀中形成的教派,它的支系衆多複雜,從一開始就有兩大傳承系統,一爲香巴噶舉,一爲達布噶舉,但香巴噶舉到十四、五世紀就銷聲匿迹,而達布噶舉一直延傳至今。達布噶舉的創始人爲塔布拉吉
索朗仁欽。最著名的四個弟子在前後藏建寺收徒,形成四大支系,即:噶瑪噶舉、蔡巴噶舉、拔戎噶舉、帕竹噶舉,其中帕竹噶舉一系又分出八個小系,總稱噶舉“四大八小”系。
“噶當派”。噶當派本是西藏最早出現的教派。噶當,意爲佛的教誨或教誡,即用語來教導人們接受佛教道理。它的創始人是仲敦
加唯瓊乃。一0四五年,仲敦從阿裏迎來高僧阿底峽,並拜他爲師。阿底峽死後,仲敦于一0五六年倡建熱振寺,以該寺爲基礎逐漸形成噶當派。該派的特點是強調戒律,即僧人戒律、修行次第和調整顯密關系。該派教法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爲基礎。到了十五世紀,宗喀巴以該教義爲基礎,創立格魯派後,噶當派也就先後改宗格魯教派。